金婧
摘 要: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日漸深入,以及數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在數據驅動下進行精準教學,以大數據分析為支撐進行教學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發展方向。中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數據驅動的方式,讓教學更加精細化以及個性化,實現學生自適應學習,將數字化、網絡化以及可視化方式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建立數據管理平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語文文化素養。
關鍵詞:中職語文;數據驅動;教學案例
引言: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傳統的教育模式有很多弊端,無法真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數字信息化大背景下,大數據技術為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了新的路徑。充分利用數據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并在教學中進行運用,是實現數據驅動教學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中職語文《荷塘月色》為例,探索如何利用數據進行精準教學。
一、課前線上搜集整合學情資源,精準設計教學活動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通過描寫夏日荷塘月色的美景,進而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沉郁心情。在以往的教學設計中,僅僅只是從教師本身的理解去給學生傳授知識,將優美的段落以及句子做為講解的重點內容,將“自認為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作為教學難點來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真正的需求。這主要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能明確每個學生真正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教案。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來進行學情調查,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一)采用在線問卷調查的方式,掌控學情
通過一些常用的問卷工具比如問卷星、人人秀問卷、騰訊問卷以及麥克等,來進行線上的調查問卷。這些工具可操作性較強,功能齊全,使用方便。有些可以直接通過QQ或微信的登錄,進行個性化編輯修改。設計問卷后形成鏈接或者二維碼直接發送給學生,學生通過微信或QQ在線填寫,簡單便捷。在對《荷塘月色》這一課進行設計時,為了充分明確學情,我們可以設計的問卷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為什么喜歡;2.選出自己理解有難度的句子;3.你覺得作者想表達什么心情4.這篇散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等。通過這樣的調查方法,既能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的真正的認知水平,又解決了多數學生怯于當眾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的問題。
(二)分析學情整合資源,針對性優化教學
通過線上的調查問卷,能快速地統計出調查結果,教師就能隨時查閱調查報告。通過深入的數據分析,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和適時調整。例如,在問卷調查中,多數人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作者的心情,于是教師可以在教學導入中設置一段關于朱自清簡介的視頻,播放他的時代背景以及各類文人志士對他的評價等,讓學生了解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就有助于理解文中抒發的感情。大多數學生都喜歡這一段“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教師根據學生的喜好將教學重點放在這一段,通過播放少女翩翩起舞,裙擺舒展的PPT片段來給學生帶來美好的意境享受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進而促進學生的想象力。此外,多數人認為通感這種手法比較難掌握,教師就可以作為難點講解。通過學情調查,形成詳細的數據,教師通過數據分析,就能精準定位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激發。
二、課中,利用課堂生成數據,精準開展教學活動
通過在課前對于學情的數據分析,教師就能基于數學進行精準教學。明確學生的薄弱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把控重難點知識,進而能合理地控制教學節奏有。針對學生的個性需求,來進行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理解并鞏固,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針對個性實行差異化教學
通過線上搜集的學情數據,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的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在《荷塘月色》學情調查問卷中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想朗誦自己喜歡的片段,但怕感情不豐富,又不敢嘗試。針對這種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充分的支持,讓學生先私下朗讀給老師聽,讓學生克服自己的恐懼,進而在課堂眾多同學面前進行展示,并給與相應的鼓勵。這種數據化驅動的教學,加強了學生主體學習的地位,讓學生體驗到被認可以及被欣賞的快樂,進而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實現評價數據的同步傳輸
采用信息化手段,借助數據可以實現學生積極有效的的評價,改變以往評價不公正的情況。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隨機點名,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將評價數據進行實時傳輸,與家長的系統相關聯,進而有利于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數字化平臺,教師隨機抽查學生對于新課的預習情況,利用平臺的多種功能進行評價,對完成的學生采用點贊、積分的方式進行鼓勵;沒有完成的學生則會顯示“待完成”等字樣。教師的評價也會通過平臺實現互通,將同步數據反饋給家長。學生的學習數據經過不斷的積累,會在期末形成一個最終的測評結果。教師根據積分的多少對優秀學生進行獎勵,對作業不能及時完成的學生進行督導,進而提升班級整體的學習水平。
三、課后,科學運用數據,實現高效復習
學習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因此,需要不斷地強化才能加強記憶,提升認知。因此,學生要想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文學素養,僅僅靠課堂的學習是不夠的,需要在課后鞏固復習。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認知能力不同,就需要制定有針對化的復習內容。采用數據手段就能實現個性化教學,讓復習更高效。完成《荷塘月色》的課堂教學后,教師運用APP中的“課后練習”的功能發布對于修辭手法的運用測試題,通過反饋結果發現有部分學生對“通感”這一修辭運用不當,在課后就這對這部分學生布置關于用“通感”的手法進行句子寫作,直至真正掌握為止。借助數據進行測試,讓課后的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有利于進行專項輔導,符合學生的個性需求。
在數據驅動下,教師制定合理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極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領域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針對數據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讓學生的思路也更加開闊,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也是極其有利的。利用數據,精準開展教學活動,積極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