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娟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針對學生綜合學習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然成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核心主題,而其中對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塑造則愈發(fā)引起廣大任課教師的關注和研究?;谝陨险J識,筆者將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和研究成果,圍繞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培養(yǎng)策略一題撰文,并試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入讀書筆記撰寫教學以及深化對“碎片時間”的利用等角度出發(fā)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議,以資諸位參閱、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閱讀習慣;培養(yǎng)策略;語文
閱讀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體系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培養(yǎng)目標之一。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習慣于依靠課堂講解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卻沒有認識到學生自身良好的閱讀習慣所能發(fā)揮出的巨大作用。為了從根本上實現(xiàn)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長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務必要對學生的閱讀習慣塑造和優(yōu)化投入更多的精力,從興趣、方法和意識層面著手設計出一整套科學的策略體系,以期達成完善學生綜合閱讀素養(yǎng)的理想目標。
一、在引導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若要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習慣,首先就要激發(fā)起學生相應的濃厚興趣,這樣才能讓習慣的養(yǎng)成更具有自覺性和內部動力。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率先了解每個學生的趣味取向和認知能力,以此來判斷其所偏好的閱讀內容和方向,并且根據(jù)這一認知成果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供其閱讀。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這一工作時應當注意兩點:首先,學生的趣味取向和認知能力是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中的,對學生情況的綜合了解要體現(xiàn)出足夠的動態(tài)性,不可“畢其功于一役”;其次,在幫助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不可將“趣味性”作為唯一標準,也要兼顧材料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促進效應。
例如有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有著非常細膩的情感,喜歡閱讀以平凡角色視角而撰寫的“輕小說”,那么教師就可以推薦其閱讀《淘氣包馬小跳》《怪老頭兒》等以普通少年為主角且著重刻畫日常生活中之不同感受的作品;而有些學生心中懷有一份對未知和新奇世界的向往,平日里也非常陽光、開朗,則教師可以選擇《十萬個為什么》或《稻草人》等描繪有大量神奇經歷和絢爛場景的讀物作為推薦材料;等等。
二、在引導過程中引入讀書筆記撰寫教學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概念,其中所包含的行為內容比較多元,而最為基礎也是最能對學生產生正向促進作用的便是撰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的撰寫不同于課堂學習中對課文知識點的記錄,它更加的隨性、自由,不拘泥于篇幅、內容甚至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而是對學生閱讀心境的一種直觀體現(xiàn)。在引導學生學會撰寫讀書筆記時,小學語文教師可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圈出一些讓自己“眼前一亮”的字詞,并試著在其旁邊寫上自己所能想到的同義詞;隨后可將范圍擴大到自己覺得非常優(yōu)美的句段,嘗試對這些內容進行仿寫;最后則可將目光投射到作品的情節(jié)中,對自己覺得存有瑕疵的部分做一些個性化修改,或者就其中的某個角色寫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比如對于《安徒生童話》這一部名著,很多學生會對其中“城堡附近有一團很大榕樹”這句中“團”這個量詞印象深刻,那么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說一說這個量詞在自己眼中有什么特別之處,它被用在這里又有什么好處,隨后則可讓學生將這個詞圈出來并將自己的見解寫在這句話的旁邊,深入體會其在事物刻畫的形象化和精簡化方面的作用;如果學生的能力比較強,教師還可鼓勵大家試著寫出一些可以替換它的其他量詞,如“頂”、“片”等等。
三、在引導過程中深化對學生“碎片時間”的利用
小學生的校內生活雖然比較充實,但是也有很多的“碎片時間”,這些時間無法滿足大段性的活動,然而如果能夠被利用起來的話也足可以支持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下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開展一些自主性的閱讀活動,既可以為學生布置具體的“每日任務”,也可以在學生擁有較強自覺性的前提下由學生自行安排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結成一個個“閱讀小組”來具體開展活動,一方面使學生的閱讀過程能有更強的陪伴感,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生之間及時交流彼此的閱讀心得或有效的閱讀技法。
例如,教師可以發(fā)動學生從家中帶來一些自己讀過的書,并從學校圖書館中借來一些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刊物,然后在教室里成立一個“圖書角”。每天的大課間或活動課,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四人小組的方式借閱自己喜歡的書籍,并和本組成員在一起集中閱讀。當學生的閱讀取得一定成果后,教師還可鼓勵各小組試著將分角色朗讀或者文學小品劇等更有趣味的項目代入到活動中。各組的組長每周須向教師匯報一次本組的閱讀活動開展狀況,以便教師能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進度做及時把握。
除了以上幾方面主要策略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將家校合作機制有機引入到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上來,推薦給學生家長一些適合自己孩子的書目,并建議家長利用業(yè)余時間多和孩子一起安安靜靜地讀書,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更為濃郁的溫情和趣味。
結束語:
一次有效的閱讀是和無數(shù)賢哲對話的過程,它所能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和視野的開拓,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和靈魂的升華。小學語文教師要切實認識到這一點,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真正重視起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圍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入讀書筆記撰寫教學以及深化對“碎片時間”的利用等策略開展多維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的趣味性并逐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技法,同時使閱讀成為學生日常生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從而為他們日后進一步的語文學習和綜合閱讀素養(yǎng)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伯陽,羅以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淺析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J].中國教育與教學,2020(08):42.
[2].劉茅志,張曉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提升課外閱讀教學質量的思路和方法之我見.[J].中國中小學教育,2020(05):15.D7FDA454-9F77-4521-B01B-2C5A97FF3D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