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針對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提問教學策略展開研究,分析運用多層次提問在生物課堂上的應用方式設計提問概念,編排題目內容,目的是加深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知識的運用和理解,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概念教學;多層次提問
一、 前言
截至目前,初中教學階段對于生物課程教學方式提出了核心素養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生物教師需要為學生在課堂上創設出多樣化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代表性的事實,以此作為學生學習生物概念的著力點。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關于生物學的概念,同時還需要組建起更加科學的生物知識框架,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上述內容基礎上,課堂教學是初中生物學科教學的主要場所,生物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滿堂提問教學方法,設計出多層次課堂問題,為初中學生的生物科目學習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二、 直觀表達出明確概念——“是什么”
生物學科主要是探究生命活動、研究生命現象的一門基礎學科,生物基礎概念知識屬于生物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教學階段,學生需要對生物基本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基本知識。生物教師需要提出“是什么”等一系列基本學科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生物概念的認知。例如,人體結構基本組織是什么、單細胞生物是什么。通過這種形式的課堂提問環節,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表述事實,并有效地對相關問題闡述出自身意見。這種課堂提問教學方法更加適用于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并且內容相對簡單的概念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生物課程教學期間,生物教師可以安排下述問題考查學生:心室和心房結構有什么特殊性、人類心臟結構模式、什么是心臟等、血液在循環過程中成分變化情況等問題。生物教師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觀察視頻講解內容,憑借舊知識就可以更加輕松地掌握生物基礎概念。教師進行課堂問題創設之前,需要驅動新舊知識之間存在的各種矛盾,為學生形成認知方面的沖突,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新的生物科學概念,構建新知識框架。
三、 詮釋概念的內在原理——“為什么”
“為什么”屬于內涵問題,通常會指向一些邏輯推理、定律、原理問題,主要用于解決原理性知識概念問題,屬于生物學科中的各種知識。對于內容的抽象概念而言,生物教師不僅要合理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熟練,同時還需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因此,教師在設計內涵問題期間需要充分表明問題內在原理,運用更加專業的術語,向學生傳遞生物科學中的重要概念。
例如,在學習植物光合作用期間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的生物教學內容時,可以通過描述生物概念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熟練掌握相關學習內容。如果在課堂上僅僅提問學生光合作用是什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只能夠復制教材上的內容文字,僅有背誦效果,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更好的幫助學生產生對生物學科概念的深入理解,同時還限制了學生在關鍵問題方面的思維能力,如果生物教師可以設計課堂提問內容為:地球上的綠色植物為什么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為什么必須要太陽光的配合等內涵性問題,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展開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誘導學生思維能力,在最終找出標準答案。
初中學生在充分思考生物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之后,還需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起光合作用需要具備的各種相關條件和結構基礎。如,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基本結構主要是葉綠體,但是還有一項必備條件——光能。生物光合條件的含義主要為生物體內葉綠體可以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然后在光合作用下將吸收到的光能成功轉化為有機物。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綠色植物為什么不能夠在晚上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教學效果良好。
四、 分析重要概念的有效實現途徑——“怎么進行”
怎樣進行屬于一種過程性問題,一般是指表示狀態和方法的問題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在生物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事物作為知識點的理解記憶支撐點,這樣才可以更加全面地對相關內涵做出解釋,生物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信息資料,還可以設計課堂提問,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的探究欲望,保證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展開尋找和思考,進而為學生在學習一些重要知識點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在上述內容基礎上,初中學生需要構建起更加科學的生物知識點框架,主動利用各種碎片化的知識將所有相關內容進行系統有效的整合。生命活動體屬于一個處于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各個不同生命體之間會存在一定的聯系,生命體形式并不單獨存在于自然界,生命體憑借彼此之間發生的協調關系進行活動,進而呈現出極度復雜、形式多樣的生命運動跡象。教師運用怎么進行等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展開思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進行表述的過程中更加明確的掌握重要生物概念,從而有效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生物學科問題。
例如:在學習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期間。生物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問題:非生物部分會對生物部分產生怎樣的影響。在完整的食物鏈中,能量和物質是怎樣進行流動的等問題。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或者教學思維導圖,將一些不容易觀察到、不容易描述的生物活動過程更加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運用多層次的刺激教學形式使學生感官變得更加清晰,此時學生在理解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強化對各種生物功能的認知,并在最終階段做到對生物概念的熟練掌握。
五、 明確重要概念具有的現實意義——“如果怎樣”
課堂提問模式設置為“如果怎樣”,這種類型的問題具有因果分析行為,主要針對一些表示條件出現變化,造成新結果的問題。處理這種問題通常需要深化相關概念和內涵,生物教師需要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將生活背景作為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支撐,緊緊貼合現實生活條件講生物學。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教學概念中的各種原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思考期間鞏固并有效應用所學知識內容,最終養成更加優質生物學科思考思維習慣,持續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的探究欲望,生物教師布置如果怎樣等類型的因果分析性課堂問題,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新的思維方式,對學科重要概念產生新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在學生學習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的教學實驗中,生物教師可以給初中學生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操作中進行持續思考。如,該實驗期間,如果滴加碘液,那么葉片就會呈現出黃白色,你認為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哪些。綠色植物在降低光照強度或者沒有光照的情況下會產生什么樣的現象。布置這種因果分析課堂問題,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對光合作用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展開對問題的思考,進而解決問題,不斷擴大初中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理解廣度和深度,生物教師在布置課堂問題期間,需要充分注意與學生的當前發展水平進行結合,針對不同知識內容,需要適當降低學生思維坡度,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實現生物學科知識貼近生活,為學生在生物學科方面的認知提供助力作用,充分挖掘學生潛在價值。
六、 開放情境教學聯系重要概念——“由此引出”
初中學生需要獲取足夠的生物知識,在基礎知識學習完成之后,還需要更加關注這些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各方面的應用。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此引出這樣的拓展應用型問題可以有效作為對現實場景的考量對象,主要強調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在各種不同情景要素下實現情景呈現和追溯。這種模式的課堂提問能夠引出相關知識的拓展應用,既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生物學知識儲備,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傳染病和免疫期知識期間,生物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掌握基礎知識之后,合理布置教學問題。如,你知道哪些其他傳染病,你所知的傳染病病癥和產生病因是什么,我們需要在生活中怎樣預防這種傳染病,你能夠為我們的免疫功能提供哪些建議等。以這種主觀性較強的問題作為核心,學生可以在課后根據自己的不同興趣針對主題進行設計并撰寫最終調查報告,也可以在班級上進行主題演講。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生活,同時還可以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
七、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層次課堂提問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思維,將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外部動力更好的轉化為內部動力,可以為學生組建更加科學的概念架構,初中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會對生物學科中的重要概念進行更加有效的理解,并且運用方式也會變得更加靈活。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需要精心備課、集思廣益,充分注意到問題的表述方式和呈現方式,為學生打造更加有趣的教學課堂,深入挖掘學生潛能,督促學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學知識學習。
參考文獻:
[1]許婷.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教材中“問題討論”欄目的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8(7).
[2]劉穎.初中生物復習課提問質量分析:以《人體的排泄》復習課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7(12).
[3]陳義順.基于核心素養的生物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1):12-13.
[4]秦彥紅.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研究[J].讀與寫,2020,17(5):20.
[5]李燕,沈蘋.激活學生思維,指向深度學習:例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課堂提問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19(13):40-42.
作者簡介:
袁真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