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地圖是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歷史地圖既是史料的一種,同時又對文字史料起著補充和解釋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素養的全面提升。如果教師應用合理的話,還能借助歷史地圖營造出獨特的情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添加更多的趣味,激發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興趣。文章即從歷史地圖簡介、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歷史地圖的現狀及其方法三個方面,對該領域與各位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地圖;教學應用
一、 引言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一輪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大潮中,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教學工作的根本落腳點。而能夠讀懂歷史地圖,是學生歷史核心素養成長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推動其歷史核心素養更大進步的一大依仗。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有必要從歷史地圖本身出發,創設出一套專門的教學方法,將歷史地圖的作用充分挖掘出來,引導學生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地圖,對歷史地圖萌發出強烈的學習與應用的興趣,自主提升識圖能力,為其今后漫長時光中持續獲得歷史的營養提供適當的工具應用技能。
二、 歷史地圖簡介
歷史地圖與大眾一般觀念中的地圖不一樣。除了普通的地理要素外,歷史地圖還反映著人類社會的歷史變遷或某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根據其所指向的歷史內容,可能會帶有疆域的變遷、行動的路線、古今情況的對比等很多復雜的元素,為觀者從中發現某段時期某個地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狀況及其變化提供便利。根據地圖學的分類,歷史地圖可以算作一種專題地圖,合格的歷史地圖在繪制時要依據公認可靠的歷史文獻、考古資料等史料,使得歷史地圖成為史料的一種反映。
另外,歷史地圖除了與普通的地理地圖有區別外,與古地圖也是不同的。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今人所繪制的一份反映明朝時期世界各國疆域的歷史地圖與《天下全輿總圖》顯然不可能一樣,作用也大相徑庭。其最大的區別并不在于精細程度或準確度上,而是前者可能同時帶有當今時代的各國版圖信息,能夠供觀者對比,直接反映著歷史的發展變遷;后者只是歷史上某一時刻的反映,本身與“歷史”之間不存在緊密的聯系。雖然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歷史地圖可能也會涉及古地圖,但二者之間的區別還是要加以注意的。
三、 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歷史地圖的現狀
根據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歷史地圖的現狀主要表現出了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教師選擇歷史地圖的來源比較單一,超過一半以上的教師會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配圖,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教師會主動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搜集更多的地圖展現給學生。
第二,雖然絕大部分教師都會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地圖,但除了利用歷史地圖輔助文字內容的知識教學外,專門分出時間精力鍛煉學生自主識別和應用地圖能力的教師只有三分之一左右。這兩點極大限制了歷史地圖教學作用的充分發揮。
第三,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很難把握好應用歷史地圖時的難易度,經常會發現學生陷入歷史地圖的繁雜信息中不可自拔,教師又做不到有效的指導,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而且在這種情況出現后,超過一半的教師不會在預習或復習中加入有關歷史地圖的元素,因為擔心學生在缺少教師指導的情況下會更加不知所措。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歷史地圖應用不充分的弊端。與以上兩點問題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不同,第三點問題的產生則與教師本身在教學策略方法上的失誤有很大的關系。
四、 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歷史地圖的方法
(一)教師自身努力提升歷史素養
在明確了歷史地圖的特殊作用和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歷史地圖的主要問題后,應該提出有針對性地解決方法,增強教師應用歷史地圖的能力。首先要做的,是提升教師自身的歷史素養。毋庸諱言,很多高中歷史教師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其歷史教師也并不重視應用歷史地圖進行教學,所以教師本身對歷史地圖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認識到高中歷史教學應用歷史地圖的必要性,也沒有以往的經驗可以參照,缺少豐富的知識儲備,造成實際教學工作中要么不重視歷史地圖,要么頻頻碰壁,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
例如,科技的發展進步為教師提升自身歷史素養,特別是歷史地圖領域的能力素養創造了極大的便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起來。比如,現在互聯網上有很多歷史題材的視頻是以地圖為載體的;再比如,以地形圖講述歷史上某個著名戰役的發展過程并帶出此戰役的前因后果,視頻中出現的歷史地圖既可以直接被教師截取出來作為教學上的補充內容,教師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也可以學習到應用歷史地圖進行歷史講解的方法,發現歷史地圖在強化歷史理解方面的巨大作用。還有一些在線教學平臺會有其他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也可以供大家充分學習。
(二)歷史地圖緊密圍繞教學主題
歷史地圖雖然可以作為學習對象,教師也可以專門針對歷史地圖展開教學,著力于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但一般情況下學習歷史地圖是放在一個整體框架之內的。也就是教師在針對某一個主題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自然帶出歷史地圖,既將歷史地圖作為教學工具,同時也增強學生的識圖能力。如果脫離了教學主題,學生就不會明白教師給出歷史地圖的意義何在,與其他內容相脫節,反而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整體理解。
例如,在學習秦朝的相關知識時,秦朝的建立代表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出現,對此后的中國歷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這應該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所提供的歷史地圖也應該圍繞這一主題。除了教材本身的配圖外,教師可以搜集并提供更多的地圖,比如通過對比春秋戰國直到秦朝的歷史地圖,引導學生理解秦朝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選擇,它終結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刀光劍影,讓學生明白為何要以辯證的視角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待秦朝的歷史。
(三)引導學生自主挖掘地圖信息
上文已經多次提到,歷史地圖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所以在應用歷史地圖的初期,可能需要教師來解讀歷史地圖,為學生進行示范,幫助學生熟悉認識歷史地圖時的思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歷史地圖的主體必然要逐漸過渡到學生身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這種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給學生創造更大的試錯空間,讓學生逐漸熟悉乃至喜歡上面對歷史地圖,為自己能夠從歷史地圖中挖掘出足夠的信息而感到自豪。
例如,在學習兩漢的歷史知識時,教材中提到兩漢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為了讓學生能夠透過歷史地圖自行發現這一“鞏固”的結論,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此后出現的各統一封建王朝的歷史地圖,提醒學生注意發現這些地圖相似的部分。必要的話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學生會發現,此后的多個統一封建王朝的歷史疆域圖與兩漢的疆域圖有著驚人的重合,而其發端很明顯在于兩漢。這樣學生就找到了“鞏固”的證據,而且這一信息是由他們自己通過歷史地圖獲得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對歷史地圖的興趣。
(四)適當補充歷史地圖教學資源
通過上文的論述已經能夠看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補充歷史地圖教學資源的必要性。比如,針對秦朝提供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的歷史地圖,或者學習兩漢的歷史知識時提供以后幾個朝代的歷史地圖。高中歷史教材不是史書或歷史研究專著,限于篇幅原因不可能提供太多歷史地圖,而相對完善的歷史地圖又確實能夠顯著促進學生的歷史理解,鍛煉學生識圖能力,糾正過去部分教師單純依靠教材配圖的不足。因此,教師平時在自我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搜集和積累,為教學過程中能夠補充適當資源做好準備。
例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以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核心,認真分析教學重點與難點,明確學生的需求。然后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搜集和整理相應資源,根據教學硬件水平提前準備好電子版或其他形式的歷史地圖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則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適時展示相應的歷史地圖。如果教學硬件水平滿足的話,更好的方式是將同一主題下的不同歷史地圖制作成動態圖片或短視頻,讓學生識圖的時候能夠更加直觀化,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五)通過歷史地圖串聯教學內容
高中歷史教材的內容有著清晰的時間脈絡,雖然在細節的豐富度上與史書或歷史專著無法相比,但勾勒出了歷史的發展圖景。這一特點與歷史地圖是高度契合的。因為歷史地圖本身也是為了反映歷史的變化,可能含有不同時期的歷史信息供觀者去認識和分析。所以,通過歷史地圖來串聯教學內容有著天然的優勢。教師在應用歷史地圖的時候,除了要講清楚某一個歷史主題之外,也要注意內容上的前后關聯,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將歷史知識串聯起來,無形中起到一定的復習與預習作用。
例如,在學習兩宋時期的歷史前,學生剛剛學習過隋唐的盛世。與隋唐時期相比,兩宋積貧積弱,在與周邊政權的競爭中總是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教師可以由此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何相比隋唐,兩宋在經濟上創造了更大的成就,文化上也不遑多讓,表現卻迥然不同?然后讓學生對比唐朝全盛時和北宋全盛時的歷史地圖,學生一眼就會發現北宋的疆域相比唐朝小了不少,再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了缺失的很多都是戰略要地,從而既加深了對歷史的理解,又順帶鞏固了有關隋唐的歷史知識。
五、 結語
總之,歷史地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覷。望廣大同仁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積極響應教育教學改革的號召,勇于創新實踐,從歷史地圖應用的角度持續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歷史時獲得更加全面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軍剛.歷史地圖與高中歷史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22):33.
[2]古蘇紅.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應用淺析[J].學周刊,2017(30):46-47.
[3]王家茂.高中歷史教學運用圖像史料的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6):34.
[4]程愛民.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地圖的有效運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4):42-43.
作者簡介:
李玉賓,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