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陽
【摘 ?要】互聯網為初中數學學習提供了創新路徑,探究性學習也由此應運而生。所以,本文將結合“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數學一線教學實踐,對探究性學習教學要點展開分析和研究,以期幫助學生不斷優化學習行為,促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數學;創新;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028-02
Inquiry Learning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Beicang No.2 Middle School, Tianjin, China) ZHANG Fuyang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provided an innovative path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has emerged from thi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first-line teaching practi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key points of inquiry learn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ir learning behavior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Internet+;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on; Inquiry learning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探究能力的方法,對初中數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本文將從課前預習活動組織、課堂教學改革和課后活動優化三個方面出發,對探究性學習教學要點展開分析和研究。
一、組織課前預習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習慣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這個環節時常被忽視。預習能幫助學生提前了解教師所講知識,在初步學習之后帶著疑問學習的效果更好。所以,教師有必要合理安排學生開展課前預習,為正式上課做好充分準備。這里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4.1.整式的乘法——同底數冪的乘法”為例。
(一)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預習作業
預習是學生尚未正式學習新課,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習,是學生對教學內容提前了解的過程。探究性學習法要求教師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預習作業,這樣學生才會在探究中逐漸形成新知。例如,教師首先讓學生在閱讀課本“問題1”的基礎上完成“探究”(1)(2)(3),并用字母代替數字,自主探究“同底數冪的乘法”的法則。嘗試總結法則后,與課本中的法則對比找出差異,也可將之發至班級微信群中和其他同學討論。其次,引導學生在閱讀“例1”的基礎上掌握“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的應用方式。最后,讓學生完成“練習”中的四道題。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性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促使他們他們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鍛煉了他們的問題探究能力。
(二)鼓勵學生自主完成預習作業
為了讓課前預習更高效,教師不僅要布置探究性預習作業,而且要鼓勵學生自主完成這些作業。為此,教師可以將預習作業當成學生的課外作業,避免給學生帶來過多的學習負擔,否則會引起學生的反抗情緒。教師也可以評選優秀預習作業,教師除了可以在微信群和宣傳欄展示這些預習作業外,引導學生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范本進行學習和探討。最后,教師還可以將與“同底數冪的乘法”有關的數學史的融入其中,提升學生對預習作業的興趣。
(三)及時檢查預習作業
在學生預習完課堂知識之后,教師要及時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教師要對這些作業進行批改和分析,以此掌握更多有關學生預習的情況,如學生的錯誤集中表現在哪里、學生的探究思路有何特點等,然后借此調整自己的上課結構和節奏。對于此前教案中未涉及或未預設到的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預習反饋的信息適當添加。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對預習問題進行討論,如“為什么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法則需要注明‘m,n都是正整數’這個條件?”等。
二、落實課堂教學改革,強化探究性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應是探究性學習的最重要環節,是優化探究性學習效果的重要過程。所以,教師在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這里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8.1.平行四邊形”和上冊“多邊形的內角和”為例。
(一)創設情境,設計探究性問題
例如,教師在講“平行四邊形”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該情境中,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借助互聯網和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應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如“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和對角分別有什么特點?”“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嗎?如果是,那么它的對稱中心在哪里?”“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有什么特點?”等。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的學習和探究主動性、積極性將得以顯著提高,學習更有目標,學習效率更高。
(二)突出主體,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學生是課堂主體,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講八年級上冊“多邊形的內角和”時,需要探究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學生是主體,教師可以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通過實踐探究獲得知識。為此,將學生分組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畫圖和畫輔助線的方法探究公式,每個小組內安排一個人進行操作,一個人進行記錄,其他學生負責觀察,最后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探究公式。在找、做、探、說這幾個過程中,教師應始終以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既為學生營造了自主、和諧的探究氛圍,又讓學生體驗了集體探究的樂趣。另外,教師還需要注意兩個方面:首先,保證學生獨立思考。雖然是小組合作,但每個學生仍然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其次,鼓勵學生提問題和發表見解。只有當學生能大膽表達出心中所想,與其他同學交流看法,這一過程才稱得上“探究”。
三、優化課后學習活動,增強學習動機,提高探究能力
課后作業對課堂所學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設計和優化課后學習活動,對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效果的提升也非常重要。所以,作為一線初中數學教師,要在優化課后學習活動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里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四章“數學活動1、2”為例。例如,教師在講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后,為了讓學生對本章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在拓展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布置教材中122頁的“數學活動1、2”為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與同伴一起討論的方式完成探究活動。雖然活動數量非常少,但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非常好,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再如,教師在講完第十五章“分式”后,可以給學生布置“完成課本第156頁‘數學活動’”的課后作業,拓展和延伸課堂。盡管只有一個活動,但是通過這個活動中的“猜想”和“證明”,學生的探究欲望將能得有效激發,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是“探究”,讓學生通過探究進行學習是其主要特點,探究活動和過程應為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體現。所以,教師不僅要重視和組織好課前預習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習慣,而且要落實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強化探究性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要將課堂向課后拓展,不斷優化課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閆丹.淺談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實施[J].讀與寫(教師),2019(02).
[2]馬明英.芻議探究性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實施途徑[J].讀天下(綜合),2020(07).
[3]何廣海.芻議探究性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9(10).
[4]林成杰.探究性學習及其興趣培養芻議[J].教育文匯,2019(08).
[5]岳紹杰.“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思考與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7).
(責任編輯 ?袁 ?霜)
354050033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