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嬌
【摘 ?要】本文著眼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情況,利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緊密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基于能力目標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業內同仁展開有效交流,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關鍵詞】能力目標;小學語文;閱讀課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108-02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ourse Based on Ability Target
(Qingdao Licang District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SHI Huijiao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survey methods, and closely combining the author’s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oposes several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arrying ou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lasses based on ability goals. I hope that this article can ha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colleagues in the indus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mon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words】Ability targe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class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能力目標
(一)閱讀理解能力目標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教學主要目標之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可以讓學生有效識別、提取閱讀有效信息,并對此類信息進行整理、分析,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推測、評價閱讀文本內容。除此之外,學生閱讀是認識文本、認識世界的過程,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二)語言表達能力目標
語言表達能力包含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兩種類型,學生能否在溝通交流、思想表述中做到用詞準確、表達連貫,能否在寫作中做到標點準確、結構合理、修辭得當,是衡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指標。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促進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思維發展能力目標
小學是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關鍵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能力,具體包含獨立思考能力、事物觀察分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聯想思維能力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著重提高學生思維發散性、深刻性,并針對學生思考問題作出及時反饋。
(四)文化感受能力目標
文化感受能力主要是小學生對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的感受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閱讀文本蘊含差異化文化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尊重文化多樣性,引入豐富文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文化感受能力,借助文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拓寬學生學習視野。
二、基于能力目標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特點
能力目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特點為:1.文本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保證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系列舉措圍繞閱讀文本內容,如故事文本、詩歌、兒歌等,不可脫離教材教學。2.情境性。小學語文教師應針對閱讀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幫助小學生理解閱讀文本,激發小學生自主閱讀興趣,讓小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應用個人所掌握學習能力,獲得成功體驗。3.發展性。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水平是不斷變化的,小學生個人也是不斷成長的,只有遵循發展性原則,考量學生“最近發展區”,針對學生變化不斷調整能力目標培養策略,才能保證閱讀教學效果,實現能力發展目標。
三、基于能力目標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策略
(一)樹立正確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針對小學生認知水平、生活經驗,帶領學生開展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能力發展;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一方面,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時間、空間,讓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獲得閱讀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自主探究,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立德樹人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培養學生道德品質。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不斷提高自我教學修養、專業素養,為教學策略實施、調整奠定基礎。
(二)革新閱讀教學方法
1.閱讀理解能力教學。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整理語文知識體系,對閱讀文本做到充分理解,使用思維導圖等工具細致劃分語文知識,并融入課外教學內容;其次,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針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可以使用重點閱讀教學方法、對照閱讀教學方法、批注閱讀教學方法等,并組織學生開展閱讀理解訓練活動、測驗活動,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深度理解文本內容。
2.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為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為學生構建溝通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個人喜歡的故事、閱讀感受,或是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活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學習成長,例如,在《落花生》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作者寫了哪幾件事?”等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在溝通中找出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的段落,并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閱讀訓練活動,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布置續寫、仿寫、寫讀后感任務,針對學生作品,教師可提供反饋指導,如標點符號運用、修辭手法運用等,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3.思維發展能力教學。為培養學生思維發展能力,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如多媒體教學情境、角色扮演教學情境、生活教學情境等,讓學生在生動情境中發散思維,養成思考習慣,例如,在《自相矛盾》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演繹閱讀文本故事,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思考文本蘊含哲理;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組織趣味閱讀活動,如辯論會活動、編故事活動等,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增強個人邏輯思維能力。
4.文化感受能力教學。為培養學生文化感受能力,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培養學生文化自豪感與民族自豪感;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引入西方文化內容。例如,在《金字塔》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延伸西方文化遺產與中國文化遺產知識,增長學生學識與見解,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
(三)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完善教學評價機制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能力目標達成情況,進而調整閱讀教學策略。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圍繞學生能力目標構建閱讀教學評價機制,評價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展能力與文化感受能力;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多元教學評價形式,結合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既要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及時評價學生學習狀態、能力發展情況,也要在閱讀教學完成后對學生進行測試評價,考查學生能力應用水平;最后,小學語文教師應組織多主體評價,融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社會評價,讓學生清晰了解個人能力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樹立正確教學理念、革新閱讀教學方法以及完善教學評價機制的主要策略,可以有效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展能力與文化感受能力,以完成基于能力目標的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任務,促進學生未來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賀恒獻.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讀寫算,2020(09).
(責任編輯 ?袁 ?霜)
308050033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