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芳
【摘 ?要】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字詞,閱讀能力也有了提升。因此,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將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既有知識的輸入,也有知識的輸出,既能通過閱讀積累字詞、句子、好文章,又能通過寫作讓積累的知識得到運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148-02
Talk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endeng Distric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ZHANG Haifang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the third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been able to master some basic words, reading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Therefore, the third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ill be reading and writing together, both the input of knowledge, but also the output of knowledge, both through rea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words, sentences, good articles, and through writing to allow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o be use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room use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相融合的優勢
(一)通過閱讀和寫作達到輸出語文知識的結果
學生能夠寫出優秀作品,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這就需要學生平時能夠進行廣泛閱讀,通過閱讀實現知識的輸入,在寫作時才會有話可說,實現語文知識的輸出。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掌握的知識不夠多,熟悉的字詞也很少,雖然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與初中生、高中生相比還是太少。因此,要不斷加強閱讀,增加輸入的量,寫作的時候才能有效輸出。另外,教師將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也能增加二者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在目前學習中,小學生對閱讀和寫作不重視也不喜歡,覺得提升空間不大,而將更多的精力花在課文的背誦上。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背誦只是語文學習中小學生容易掌握學習方法,也容易檢驗學習成果的一個部分。而閱讀貫穿語文學習全過程,在語文的各個部分都有體現,甚至對小學生理解其他科目知識也有幫助。小學生閱讀成績的提升并沒有那么容易檢驗,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體現的,但隨著小學生閱讀量的增加、閱讀能力的提升,寫作將直接反映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有助于小學生積累創作素材,并且深層次理解閱讀內容
語文教學一直非常強調小學生的閱讀,語文教師也極其推薦小學生閱讀課外書。因為閱讀有助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通過對所讀文章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的模仿進行文章的創作。這對于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因為好的寫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當小學生有了這樣的觀念之后,閱讀將會更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不再是全憑喜歡決定是否閱讀,當小學生真正開始閱讀之后,就會沉浸在閱讀中,開始享受閱讀的世界。這也有助于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當小學生養成閱讀習慣之后,積累的寫作素材就會越來越多,能夠達到深層次閱讀理解的目的。
(三)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
目前,小學生認為寫作是語文學習中一個很難的任務。很多小學生對于寫作文是非常抗拒的,主觀意識上覺得寫作文很難,而且字數太多。甚至會出現在考試時有的三年級小學生因為不知道如何下筆,干脆不寫作文。教師要根據這種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善,通過把讀寫教學結合起來,轉變小學生寫作的現狀。另外,讀寫一體化可以使小學生同時讀寫,讓小學生不再害怕閱讀和寫作,通過不斷的訓練,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及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過于心急
有的教師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成功,希望小學生能達到教學目標,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意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有的教師在講解閱讀時,會將一節課或半節課的時間拿來給小學生自由閱讀,然后在通過下節課直接講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內容主旨,這樣教師就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這種做法限制了小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小學生的獨立思維極為不利。
(二)閱讀量受到限制
大多數小學生因為識字量難以增加的原因導致寫作材料的數量不夠,而小學生積累的寫作材料有限的原因是小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閱讀不多。小學生還處于對社會的初步認識階段,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一般只涉及漢字和語法。由于小學生的漢語知識有限,只能閱讀非常簡單的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很難通過閱讀積累更多的寫作材料。
(三)創新能力較弱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心智和思維的快速成長階段,與外界的接觸有限,寫作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理解,使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表達思想情感,開闊視野。大多數教師會通過給小學生模板描述來幫助小學生寫作,雖然這對小學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能夠幫助小學生暫時提高寫作能力,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教師給的模板去寫,小學生的思維將會受到禁錮,不利于未來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相關路徑分析
(一)教師推薦優秀書目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對于書籍的理解還不夠深刻,無法準確判斷書籍是好是壞。所以教師就要為小學生推薦閱讀書籍,閱讀書籍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有價值、有意義,讓學生多讀一些好書。例如,在講完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學生認識到了童話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在本節課的課外閱讀中,推薦小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感受《安徒生童話》中其他童話的魅力。這樣的課外閱讀文章與課內的閱讀相聯系,同時該書也是世界著名童話書,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感受到童話王國的神奇,為小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時,也能讓他們了解童話寫作的特點,豐富寫作時的想象力。
(二)為學生布置一些寫作作業
除了閱讀,還要注重學生寫作的能力,教師可以定期為小學生布置一些寫作作業,提供寫作主題讓小學生去寫。這樣的寫作作業可以讓小學生將寫作真正落實到筆尖,寫的多了,也就不那么害怕寫作了。小學生也能夠將平時積累的知識運用于寫作中,鞏固積累的字詞。例如,在教學完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第二單元中有關秋季的課文之后,可以讓小學生以秋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秋天的食物,也可以寫秋天的景色,還可以寫秋天的氣候。這樣課內學習的內容就拓展到了課外,小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和學習的文章也能夠利用到寫作中,不僅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還能夠提高寫作水平。
(三)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結構及表達技巧
優秀的閱讀通常是通過復雜的結構和各種各樣的表達來完成的,教師應引導小學生詳細分析閱讀過程中課文的結構與表達,以及后期寫作過程中的優秀結構與表達方法。把好的文章介紹給小學生進行閱讀,在此背景下,小學生自然可以對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小學生學習句型和生詞,教師可以先提取簡單的生詞和句子,在一定的語境中引導小學生去理解它們,然后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閱讀后讓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這種教學方式其實是情感的內化,讓小學生了解文章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性,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和收集更多的資料,這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小學閱讀和寫作的整體質量,學校和教師必須負起責任,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教師要注重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點時要注意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夏娟.試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
(責任編輯 ?范娛艷)
38615003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