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瑩
摘 要: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育,在幾何教學中以增強學生空間觀念為主,更加科學有序地開展后續的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有所收獲,解決在以往教學環節中單一粗放式的工作弊端,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空間觀念
引言
幾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所占比例較高,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基礎,在幾何空間觀念培育中,要通過學生再思考和認知中感知周邊的事物,不斷的強化學生當前的思想認知,教師要立足于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做好資源的科學整合,將培養學生空間觀念落實到不同的教學環境中,融入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氛圍中,突出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空間觀念的正確形成。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必要性
(一)滿足新課標的要求
在新課程標準中將空間觀念培育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其中不僅包含了圖形知識,還包含了圖形變換和位置等相關的內容,通過綜合性的分析,全面鍛煉學生當前的思想認知,幫助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幾何教學中加強學生空間觀念的培育意義較為重大,在日常生活中空間概念的表現隨處可見,無論是方向和距離等等都體現出了完善的空間幾何觀念。完善的空間觀念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周邊的世界,全面的提高學生當前的空間觀念,有助于培育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腦海中進行全面的強化。通過不斷的加工和組合形成新的事物,并且涵蓋于以往的認知,創造新的事物能力,加強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育,能夠讓學生在二維圖形基礎上想象三維立體空間,全面的鍛煉學生當前的空間想象能力[1]。此外對學生空間關鍵的培養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水平,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為具體思維,空間觀念則是物體和圖形為主要的思考對象,讓學生通過直觀認知和多角度的觀察,掌握圖形的特點,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科學教學模式,能夠彰顯出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學思路以及方向,滿足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成功轉型和進步。
(二)擴展學生知識層面
學生在空間想象時不要一味的憑借自身的想象,而是要獲取和關聯生活中的部分實際圖形,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不斷的提高學生當前的學習水平。學生在學習時要根據自身對實際物體的基本認知開展學習圖形內容的深入性加工,在腦海中形成全面的圖形體系,并且接觸更多的物體模型。在班級教學中教師要增強課堂教學內容和實際之間的關聯性,融入課內外的教學資源不斷的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高效率的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增強學生當前的空間觀念。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首先按照圖形觀察的順序掌握圖形的特點之后,再通過特征數據的全面整合,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通過數學語言進行全面的表達,深化對物體的認知之后,再開展空間聯想,畫出物體的具體形態,以數學的視角進行深入性的提問之后,讓學生配合著數學語言,歸納出不同知識點,在腦海中形成完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通過科學教育活動不斷地擴展學生當前的知識層面,深入性的探索相對應的物體,從而使學生空間觀念能夠在教學引導下得到充分的提高,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策略
(一)初期接觸幾何,引導學生多觀察
在當前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優勢較為突出,因此教師需要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制定新型的教學思路,從而使課堂教學可以更加順利的進行在實際學習,促進學生對于幾何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把握計算方式之后,教師要注重空間觀念的正確教學,使學生能夠將自身的親身經歷融入到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當前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幾何意識的全面形成[2]。在初期教學階段,教師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圖形,優化幾何形體的空間形態,進一步的深化學生當前的空間觀念,以此來提高學生當前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班級中為學生講解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要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搜集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長方體,使學生能夠通過自我性的觀察,加深對這一圖形的認識,有重點和有步驟地開展深入性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自我性的觀察來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印象,全面的鍛煉學生當前的幾何直覺和空間觀念。在進行教學時,當學生了解長方體的特征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制作長方體的框架,在制作時教師要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在制作時先分析一下要制作幾條棱?長度是多少?”,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能力進行圖形的觀察,還有助于讓學生通過仔細的測量配合自身的觀察結果對長方體深刻的認識,幫助學生在空間角度上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在學生制作時,教師要進行全面的巡視,解決學生在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通過觀察思考,全面的踐行學生空間觀念的培育目標,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化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印象。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要鼓勵學生試著說一下長方體的特點,不斷的深化學生當前的知識記憶情況,結合之前所制作出的長方體框架進行棱的分類,對這一圖形有著深刻的認識,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
(二)中期學習幾何,引導學生多思考
在當前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培養學生空間,關鍵為教師要制定層次性的教學原則,為后續課堂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際教學時,要先讓學生對幾何定義有著初步的認識,要把握整體的計算方法,以此來實現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在日常教學時,教師要注重空間幾何觀念和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用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空間圖形,將抽象問題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幫助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的提高,滿足新課標的要求[3]。因此,教師要優化幾何空間形態,更加符合學生當前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并且提出相對應的問題,進一步的發展學生當前的空間觀念。
例如,在班級中為學生講解“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時,由于學生對長方體有了深刻的認識,在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時,教師要進一步的激發學生更高層次空間觀念的養成,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為學生設置這樣的生活情境:“這一天爺爺過生日,爸爸送給爺爺,長方體的蛋糕長為12厘米,寬為6厘米,高為4厘米,爺爺要將這個蛋糕分成4塊長方體形狀相等的小蛋糕,請同學們替爺爺想一下,要怎么分蛋糕呢?”這一情境和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教師提出這些問題之后,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生活經歷開展深入性的思考以及研究,完善學生當前的空間觀念。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不斷的深化學生當前思維水平。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深入性的聯想,讓學生分析每塊蛋糕的長寬高的標準,進一步的從圖形的角度進行深入性的分析,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空間觀念。在講解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物體的展示,將抽象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解決學生在理解和思考方面的問題,逐漸的提高學生當前的分析問題能力和空間觀念。在腦海中形成完善知識體系,加強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逐步的提高學生當前的空間觀念。
(三)后期鞏固,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學習
新課標中規定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全面尊重學生當前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討論時深化對空間知識的印象,全面的培育學生當前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思考中進行深入性的聯想,對實際物體進行深刻的認知,這樣還可以在思考中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不斷的提高學生當前的綜合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實際物體的教學,全面的激發學生的思考,并且促使學生在討論時發覺物體的特點,應用于自身的聯想體系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當前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班級中為學生講解完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融入擴展性的教學內容,不斷的深化學生對圖形的認識,以此來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在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回憶長方體的性質,思考一下長方形每個面有長和寬,但是長方體有長寬高三個量這是為什么呢?”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到的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方式來回答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任意條件組成一個面之后,再將不同的側面拼接在一起,在腦海中聯想圖形的模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經驗,還有助于在小組合作下解決,在以往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全面的培育學生當前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在探究時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做好針對性的指導以及引導,在第一時間內提出更加科學的解答方案,不斷的深化學生對空間的認知。
三、結束語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開展幾何教學的意義較為關鍵,有助于提高學生當前的幾何觀念和數學素養,因此在課堂中,教師需要把握課堂教學機遇,優化課堂教學體系,真正的讓學生接觸有關空間幾何方面的知識,配合著實際探究,不斷的深化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從而使學生空間觀念能夠形成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淑華.小學數學中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9(27):135-136.
[2]陳太瓊.空間觀念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實踐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9.
[3]黃佳韻.基于支架式教學的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356350033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