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銳斌
摘 要:改革是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源動力,是培養新時期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在核心素養教育新理念的引導之下,積極探索更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現針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明確教學改革的落腳點,探索核心素養教育目標落實的途徑,以期打造現代化數學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核心素養
引言:
素質教育改革由來已久,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革新發展,核心素養成為新一輪教學改革的焦點,成為教育課程未來發展的理論依據。初中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體系中肩負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教學效果將會對學生的長足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學組織模式亦是受到廣泛關注。在核心素養視域之下,初中數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弊病叢生,課堂教學呈現低效現象。基于此,加快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成為當前要務。
1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形勢與人才需求的轉變,加快了基礎教育改革步伐,初中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科目首當其沖,始終走在改革前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與核心素養終極目標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第一,從教師角度而言,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并未得到有效貫徹實施。在當前中考文化背景之下,應試教育觀念并未得到完全摒除。教師對于教育新理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未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教學重點放在知識的傳遞與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數學意識、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與應用能力并未得到很好的發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偏離了核心素養教育航道。第二,從學生角度而言,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較為薄弱。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大多情況下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并不能夠有效的彰顯自身教學主體地位。此外,學生面臨嚴峻的中考競爭,相較于綜合能力的發展,更追求于短期成績的快速提升,將主要精力用于理論知識的鞏固以及解題能力的提升,對于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展現出一定的不適應性。由此可見,探索初中數學教學的轉型實踐之路迫在眉睫。
2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策略
2.1強化知識推導,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核心素養將邏輯推理能力作為重要的數學學習要素,強調學習過程的感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轉變以結果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突出數學定理的推導過程,以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立足數學知識的內在關聯性,實現深度學習。以“勾股定理”教學為例,作為初中階段重要的定理之一,讓學生經歷勾股定理的再發現過程,以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尤為必要。目前勾股定理的推導方式有很多種,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直接給出命題結果并用直角三角形相似知識進行證明的方法,其推導過程性不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創造性的改良教學設計,突出推導過程。如可以設置環環相扣的兩個探究任務,其一是用兩個邊長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任務二是用兩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正大正方形。引導學生借助正方形定義以及正方形面積數量關系的固有知識經驗,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突破口,深化思維能力與知識拓展,達到探索新知的目的。借此能夠促使學生洞察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
2.2有效課堂設問,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課堂提問是教師最為常用的教學方式,也是引領學生思維最為普遍的教學手段。在核心素養視域之下,教師應轉變單純的問答式課堂設問方式,提升問題的啟發性、探究性與開放性,有意識的為學生創造思維留白,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究空間,以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形成高效學習力。以“軸對稱”相關知識教學為例,教師以日常生活現象為載體,以精準課堂提問為媒介,引導學生探索軸對稱的性質,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首先,教師展現幾幅軸對稱圖形的圖片,提出思考問題,圖形之間有什么共同特征?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認真觀察圖片提煉關鍵信息,對于軸對稱形成初步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深化思考問題,如結合具體圖形說明軸對稱圖形以及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有何區別于聯系,引申出關于軸對稱圖形性質的探討。當學生已經掌握軸對稱性質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反向思考問題,如當我們認為兩個平面圖形是軸對稱時,應該怎樣驗證?進而培養學生的逆向數學思維,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當問題提出時,教師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將學生的回答作為進一步教學引導的基礎,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問題設置,將數學知識串聯為有機整體,引導學生抽絲剝繭厘清數學知識本質內涵。
2.3巧借信息教具,培養直觀想象力
初中數學知識邏輯性與抽象性較強,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直觀想象能力,遇到數學問題能夠迅速的明確思考方向,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直觀想象能力并非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進行培養,并逐步轉化成為學生的內在素養。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發展為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教師巧借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具打造動態化數學課堂,為學生提供相對寬松自由的想象空間。以“豐富多彩的正方形”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設計數學實驗作為新知探索的載體,如一個正方形的對角線相較于點O,而另一個正方形的頂點為點O,且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讓學生探索兩個正方形重疊部分的形狀有哪幾種?存在怎樣的面積關系?面對抽象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巧用幾何畫板,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與交流的學習過程,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與解題思路。現代化信息教學工具的運用打,破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在此過程中,讓學生享受數學知識探究的樂趣,提升學習興趣同時促進學生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手能力的快速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學知識及教育理念處于永恒的發展之中,教學方式同樣需要適時的改革創新。因此,教師應摒棄一勞永逸的教學思維,以發展的眼光審視數學課堂,積極吸收先進教學理念,加快教學創新步伐,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冬妮.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思考[J].教育界,2021(03):42-43.
[2]孫輝.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32):195-196.
14905017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