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高考背景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指導標準和要求,打造高效課堂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高中階段的教學目標也從高考成績逐漸轉移到學生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上來,回歸教育本質。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運用新型教學手段,努力改善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成效更加顯著。本文將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內容,探討高效課堂新樣態。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語文;高效課堂
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迫,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大多數教師會把課堂教學的目標放在學生成績提升上,對教學的有效性、學生能力、思維提升等內容有所忽略。當前高中語文課堂依然存在教學目標形式化、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權等問題,這些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一、高中語文課堂影響教學效果的原因分析
(一)教學目標形式化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課前需要明確的,所有的課堂設計、教學活動,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以教學目標為根本參考。針對高中階段語文課程,教學目標要遵循三位一體標準,包括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教學目標要在教學內容中滲透。但是在當前的教學實際中,教學目標趨于形式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忽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和觀念教育,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比較麻木,缺乏個性化感悟,思維的創造性也不能被挖掘出來。針對教師課堂上所提出的一些問題,有些只是單純為了體現新型教學形式,沒有重視問題的啟發性,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深層次交流。
(二)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權
高中語文課堂應該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權是目前高中語文課堂上比較常見的問題,很多學生學習狀態不佳,在課堂上只是跟著老師的步驟走,沒有多余的思考時間,不能把自己的想法運用到學習中,學習沒有獨立性,如同舉著拐杖學習,只能完成老師設定的任務。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學習的欲望沒有被激發出來,教師占用課堂上的絕大部分時間,每一步都給學生規劃好,雖然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但是學生學習效果卻不理想。
二、新高考下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內涵解讀
高效課堂的精髓就是追求教學效果提升,讓教學成果更加顯著,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大幅度的提升。實現高中語文高效課堂,要做到充分關照學生,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讓教學內容跟隨學生狀態來調整,而不是只顧自己講課,按順序講完即可。高效課堂的打造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起到關鍵作用,可以利用教學情境、問題等引導學生,同時在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上感化學生,實現全面教學、有效教學。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有實踐意義的教學目標,并利用教學活動體現出來,讓活動營造積極、熱烈、愉悅的課堂環境,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三、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方法
(一)教學互動引導學生思維提升
高中語文教學要進行基礎知識覆蓋、技能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升,還要理論聯系實踐。語文教師首先要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設計完整的教學內容,把握課堂重難點,掌控整個課堂教學的方向,明確學生在這節課中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實現怎樣的技能,獲得怎樣的觀念指導。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學互動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致,設計有啟發性、引導性的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把全班同學分成不同小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活動,完成小組任務。比如說在學習文言文《逍遙游》時,教師要讓學生進行文言詞句的積累,包括實詞、虛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運用曾經的文言詞句積累,調動學生展開想象,厘清知識系統。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分層次朗讀和品味,感受莊子的人生哲學與自由思想,在朗讀過程中為學生設置疑點,遷移到現代生活,引發學生討論和思考。教學互動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全力配合教師,在回答教師問題、總結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果。
(二)創設情境加強學生學習深度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學生與教師溝通的過程,教師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強化學生思想的深刻性,針對一些有深度的教學內容,可以運用創設情境的辦法,把學生思想引入到課堂中,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比如說在學習《出師表》時,老師可以創造相應的歷史情境,讓歷史故事再現,運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回到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了解當時的背景,更加真實地體會到諸葛亮寫《出師表》的意圖和想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設計背景相關、作者相關的習題,給學生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激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提升學習的深度。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開展,根據學生基礎水平和教學目標,創造恰當的教學情境。
(三)聯系現實生活引發學生想象
想象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學習方法,同時也是學生的一項能力,教師應該適當引發學生想象,充分領會課文中描繪的內容,感受其中的情感。在高中語文的詩詞部分,教師可以一邊講解課文,一邊刺激學生產生聯想,讓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刻畫出詩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感受。比如說《再別康橋》這首詩,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康橋圖片,引發學生對康橋展開聯想,體會徐志摩當時所處的環境,聯想到詩人在康橋所度過的時光,進而分析出這首詩歌中描述的思想感情。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詩人第一次與康橋告別的場景,然后讓學生積極展開想象,結合現實生活回憶自己曾經告別校園、告別老師、告別家鄉的情景,談談自己的離愁別緒。聯系現實生活展開想象,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詩歌內容,拉近學生與詩人之間的距離。學生在想象過程中也能豐富自己的情感,在課堂上收獲更多感悟,指導生活實踐。
(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新課改理念下,自主學習是當前高中教學中被倡導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高中學生在語文知識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積累,在思想觀念方面也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基礎教學之外,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中階段的很多語文課文都涵蓋了大量的審美要素,比如高中階段所學習的徐志摩詩歌,就有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把課文當作一個藝術作品,反復體會作品中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從源頭入手,剖析作者思想感情產生的原因,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教師可以利用美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結合社會和歷史,從課文內容中學到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素材,制定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架構,設定階段性目標和任務,同時還要在自主學習之后,開展綜合評價,讓學生對后續的學習更加有動力。在自主學習階段,教師依然要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明確學生在不同階段需要自主學習的內容,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比如說,在學習杜甫詩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資源搜索杜甫的資料,總結不同時期杜甫詩歌的特點,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研究杜甫詩歌的變化,從詩人的生活實踐思考作品內涵,詩人的家庭、身體健康情況、憂思成疾等等,更深一步地體會杜甫老病孤愁的思想來源,洞悉詩人情感。
(五)合作交流激發學生創造性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廣泛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高中語文教材的不同內容,巧妙地設置課堂任務,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機會,提出一些有難度、有意義的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合理分配,共同完成,采取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多種形式。合作交流是學生思想互相碰撞、激發靈感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這個階段要獲得更多表達和思考的機會,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描述出來,并且傾聽他人的想法和理解。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要觀察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思想變化,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之間開展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提高討論問題的價值和深度。
四、結束語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側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到更多內容,采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本文探討了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從不同方面提出了高效課堂的打造方法。
參考文獻
[1]徐家志.談如何實現新高考下高中語文的高效課堂樣態[J].好日子,2019(9).
[2]田會強.淺談如何實現高中語文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A].2019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9.
[3]王會鋒.新課標下如何打造高中語文高效課堂[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10).
[4]鄧真江,楊澤紅.新高考模式下的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實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5(Z1).
作者簡介:陳燕芳,女,1982年生,江蘇張家港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