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全面推進,教師應該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認識科學課程的人文性特點,借助鄉土資源開展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活動。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也應該強化自身的整合意識,利用鄉土資源,為學生打造動態化的科學課程,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科學思維。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紹了小學科學課程中鄉土資源的運用內容,接著重點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科學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科學課程;鄉土資源;教學策略
鄉土資源和科學課程的有效結合,這是當下農村教學工作的主要趨勢,鄉土資源中本身就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拓寬小學生的認知范圍,也是科學教師優化教學內容的一種手段。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善用自然、文化資源,將其與科學知識進行有效結合,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推進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小學科學課程中鄉土資源的運用內容
1.自然資源
農村小學的土地資源極為豐富,利用校園內的閑散空間建設小小植物園,讓學生種植上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木,如油菜花、茉莉花、豌豆等,并通過實時觀察的形式進行記錄和歸納,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者,為解決農村地區教學工具缺失的問題,利用鄉土資源自行制作實驗器材,例如做觀察四季星空裝置的時候,將印有星星的紙片剪裁下來,防治在廢棄的籠子里,利用手電筒的光,展現星空畫面。實際表明,只要敢于動手、動腦,就能將廢棄的物品變為寶藏,并開發出諸多有價值的教學用具。
2.人文資源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在長期生活、工作中積累了極為豐富的人文資源。如“櫻花節”“桃花節”等文化交流活動。科學教師則是帶領學生深入到自然中近距離觀察各種花朵,初步認識到花朵的傳粉過程,帶著問題走進科學世界中,這樣在接受文化熏陶的時候,也能學習到對應的科學知識。
二、小學科學課程中鄉土資源的運用策略
1.強化教師的鄉土資源觀念,構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
課程資源觀是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的基礎,教師應該具有正確的觀念,才能對鄉土資源的利用更為準確與合理化。簡言之,多元化的課程觀念,是教師正確利用鄉土資源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承認教學資源的多元性,利用對資源的利用程度。首先,可以網絡上獲取資源,現代化教學手段也開始應用到農村課堂教學中,這些都是教師了解鄉土資源的重要途徑,網絡上的信息相對而言更為全面,方便教師查詢和閱讀,教師只需要將日常瀏覽的信息記錄下來,隨時查閱即可。其次,理論來自實踐,通過實地考察的形式,獲取鄉土資源,教師帶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始實踐考察,及時記錄所見所聞,及時整理,用于指導教學。這些資料都是教師親自體驗的結果,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和搜集鄉土資源。例如在春天的時候,萬物復蘇,帶領小學生走進田野、花園,認識到野花、野草的變化;夏天;知了的聲音,激發小學生探究大自然聲音的興趣。所以,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適當拓寬活動的空間,讓小學生擁有多方面的情感體驗。
2.合理應用鄉土資源,開展趣味性的課外實踐活動
課堂導入階段鄉土資源的有效應用,起到渲染氛圍、明確目標的作用,在精心導入的過程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具有啟發性,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一堂課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則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科學課程中鄉土資源的導入,則是將教學內容和當下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效結合,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結合,及時喚醒學生的感性認知,確保學生在更為自然的狀態下進入學習新的知識。
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首先要有視覺方面的沖擊,才能在情感上擁有共鳴,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因此,教師要發揮出鄉土資源這方面的優勢,及時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最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外實踐,投身到大自然中切身感受,將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活動的補充和完善。科學課的課外活動,應該是學生自愿參與,深入到生活中,向優秀的科學家一樣,親自觀察和實踐,總結其中的規律,得出對應的結論。
3.家校合作,提高鄉土資源利用效率
鄉土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家長積極配合,所以要集合各方面的優勢,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所以家長和學校要一起努力,為小學生發展提供一切有可能的條件。科學教師要加強宣傳活動,邀請家長一起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對其進行恰當引導,這是家校合作的基礎。首先讓家長了解科學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理解早期正確的教育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有著怎樣的作用,從而讓家長認識到科學教育不僅是簡單的理論教學,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體現科學課程的綜合性特點。對此,教師做好積極的宣傳工作,定期宣傳科學方面的知識,召開家長會,或者是邀請一些有特長的家長參與到科學探索的活動中。有的家長是養殖大戶,可以邀請他們向學生傳授飼養經驗;有的家長則是種植瓜果蔬菜,可以就如何管理好植物方面,請教家長。許多家長都會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也帶來了許多蔬菜、農作物等,讓小學生的科學素材更為豐富、多元化。
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學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時候,也應該將鄉土資源合理滲透到小學科學課程中,讓學生正確感受到課堂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學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尋找學生喜歡的、熟悉的鄉土資源,使其成為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進而理解和熱愛科學。總之,教師要認識到鄉土資源在科學課程中的應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擁有極高的教學價值,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葉晉昆. 小學科學課程中STEM教育資源的開發策略研究[J]. 新課程評論, 2020, 000(003):P.80-87.
[2]李飛. 新課程標準時期小學科學教學的思考及建議[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8, 039(008):137-138.
[3]孫剛成, 拓丹丹. 鄉土資源在鄉村小學教學中的運用現狀及問題分析[J].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 32(01):71-75.
333950033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