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各行各業也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我國旅游業也邁向了新的階段,對于旅游相關專業人才的整體需求不斷增加,旅游英語專業也相繼開設,成了熱門專業之一。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論對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導入傳統文化,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與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相比較,具有突出的優勢,教學者應當充分結合ESP需求分析理論,不斷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出高素質的實踐型旅游英語專業人才,為我國旅游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關鍵詞】ESP需求分析理論;旅游英語;傳統文化;導入方法
【作者簡介】李娜,濰坊科技學院。
前言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怎樣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面向世界是當前教育領域所面臨的重點問題,旅游英語作為一門基于旅游發展需求而得到快速發展的語言學科,其對傳播與發揚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具有突出的優勢。掌握雙語言的旅游專業型人才是推動旅游發展與傳統文化進一步融合的核心組成部分,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論,指導旅游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的科學有效導入,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環境,培養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ESP需求分析理論簡述
ESP是專門用途英語的簡稱,其主要指的是基于特定職業的一種英語學科,針對學習者的實際需求所開設的英語學科及課程,如比較常見的旅游英語、商務英語等,學科開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與提高學習者的英語交際與實踐能力。ESP需求分析理論也具有以下特點:課程設置應當結合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同時課程內容也要與特定的職業學科等存在關聯,將詞匯、語法以及特定環境下的語言應用作為教學內容重點。其也存在可變特征,在僅限于一種語言能力教學與培養的前提下,可采取任意一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ESP主要分為語言的具體應用以及語言的使用過程兩個部分,同時注重語言的學習與應用之間有效結合,不僅滿足社會對于語言人才基礎理論與技能的綜合需求,還會注意學習者的需求。ESP理論實踐過程中,需求分析是保障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礎條件,其對英語語言教學有著突出的優勢,強調了需求分析對課程內容安排的影響。專門用途英語是以學習者需求為基礎的,注重學習者的學習目標以及具體工作場景,并編寫課程內容與教材。隨著其不斷發展,目標需求與學習需求兩個概念被提出,目標需求,主要指的是學習者可以正確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技能;學習需求,指的是為了掌握知識內容應當去做的過程。目標需求又可進一步細化分為必學知識、欠缺知識以及想學知識;必學知識,指的是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必須用到和掌握的知識重點;欠缺知識,指的是學習者當前知識水平暫未達到的知識,實際情況與目標之間存在一定差距;想學的知識,指的是學習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特定情境,想要學習的知識內容。
二、ESP需求分析理論對旅游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ESP需求分析作為一種基礎教學理論,是以特定目標為導向的學習方法,以特定學科或職業為目標,并結合學習者的實際需求開設相關的課程內容,教學內容與方法會根據學習者的需求而發生改變。ESP理論的教學優勢重點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ESP在課程內容設置過程中,應當將專業、學科以及職業有效結合,同時教學設計具備一定的連續性,是在基礎英語上的進一步延續,并將其與專業英語進行有效銜接。在ESP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學者除了要全面熟悉與掌握基礎知識之外,還應當熟悉相關專業知識內容,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與語言技巧的同時,將其合理應用于實踐表達場景中。其次,ESP設置了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習方向,從而最大限度上滿足學習者今后的就業需要。旅游英語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基礎英語和行業英語兩個階段,基礎階段英語的內容與行業學習內容之間銜接,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行業英語內容也會逐漸滲透進整個教學過程中。也能夠說明ESP教學模式是傳統英語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延續,有利于專業知識與自身技能有效結合,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價值。EPS應用于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在吸收傳統英語教學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習者的實際需求,教師通過不斷地優化與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三、當前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學校重視程度不夠,課程設置不合理。就目前現狀來看,旅游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學生英語溝通交流以及就業等方面,ESP教學是在基礎英語之上進一步延伸與發展而來,同時也體現了專業英語。但是很多學校對于ESP課程設置卻嚴重不足,未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通過調查發現,各學校對于課程內容設置及安排雜亂無序,且多在實習期或者是畢業前夕,時間比較有限,這樣也會讓學生不能將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進行有效銜接,有的甚至出現中斷情況。
2. 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不相符。各學校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原版英語教材,或者是少部分自編教材,且教材內容長期未更新,知識內容也與當前學生的實際需求與發展不相符,這樣也不能很好地適應和滿足各個階段學生對于英語專業知識的了解與掌握,也更不能很好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3.教學方法單一化。很多學校在旅游英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都比較落后且單一化,很多師生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忽視了對學生交際溝通能力以及口語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也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在課堂上主要以傳授英語基礎知識為主,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相關訓練時間和機會也非常少,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的口語能力弱,且缺乏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4. 教材內容無法滿足就業需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對于旅游英語教學的目標相對比較模糊,且許多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比較弱,不能流利地進行溝通交流,無法滿足旅游行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從就業市場方面來看,學生的基礎功底比較扎實,但是專業能力相對薄弱,在就業后不能很好地適應各種復雜的工作氛圍環境。
5. 傳統文化導入明顯不足。旅游英語學習者在實際學習中,除了要掌握一些與旅游相關的常見句型、基本詞匯之外,還應當熟悉和了解行業的發展規律以及相關知識的拓展,從而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主要包括中華美食、傳統文化、武術、宗教信仰、民族特色等,這些文化都博大精深,且充滿著豐富的內涵及人文智慧。當前,很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導入,或者只是簡單提一下,并未達到傳播與發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四、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論對旅游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導入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導入傳統文化。旅游英語是基于職業需求所開設的學科專業,其教學要求相對比較特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ESP需求分析理論,正確引導傳統文化在旅游英語學科教學中的導入,從而不斷提高旅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與科學性。ESP教學模式下,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正確選擇教學方法及其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原因及目的,結合學習者的學習需要以及交際需要,重點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溝通能力。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是基礎英語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延伸,針對學生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加強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其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旅游英語的ESP教學活動,是以旅游職業為背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學生在初期,對于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以及實際需求并不明確,也不能一下子確定,而基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導入傳統文化,可有效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并將專業知識與傳統文化以及今后的職業方向有效融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職業精神,更好地投入到實際工作當中。
2. 結合語言環境,適度開展實踐活動。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東方大國,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語言作為一個國家或者民族交流往來的重要媒介,其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和文化之間也共同構成了比較特殊的領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向前發展,在各國文化及貿易往來日益密切的大環境下,我們更應當積極傳播與發揚傳統民族優秀文化。讓世界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及內涵,不斷提高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在導入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應當將傳統文化內容和學生所掌握的英語學科知識內容有效聯系在一起,使其與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相符合,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入手,結合語言環境,引導學生梳理語言和文化之間的聯系,并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學習者對于和自身文化存在一定差異的其他不同文化,是能夠理解的,在教學中,適度導入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能夠使得傳統文化更加全面地滲透到英語教學活動其全過程中。如我國儒家文化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對不同時期的社會及人民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對比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并導入儒家文化,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儒家文化及內涵,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并真正學會使用英語表達,也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促進了跨文化交流與發展。
3. 針對學生語言基礎,開設傳統文化相關課程。在旅游英語教學過程中,ESP教學模式下,要注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與口語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語言基礎情況,在此之前,大部分學生已經有過英語學習的經歷,且也掌握了一些詞匯和常見用語,且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部分學生同時具備良好的聽、寫以及閱讀能力,可以進行難度更高的學習階段。此時,學校及教師可開設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英語課程內容,其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深層次思考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在面對問題時能夠獨立予以解決,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語言學習規律,引導學生在特定環境中熟練運用英語語言進行溝通交流。
結語
ESP需求分析理論應用于旅游英語教學中,主要是針對學習者的實際需求以及就業需求,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同時適度導入傳統優秀文化內容,能夠不斷強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以及英語語言的認知與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魅力的同時,也會自覺地肩負起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與使命,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也為我國旅游行業及傳統文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冬梅.論ESP需求分析理論對旅游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84-86.
[2]王莉麗,陳詠耀.論ESP需求分析理論在大學旅游英語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17(8).33-34.
[3]楊婧.ESP需求分析理論在普通高校新建旅游英語專業課程建設中的運用[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67-68.
[4]陳曉丹.ESP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的旅游英語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3):134,218.
[5]周莉.ESP需求分析理論指導下的旅游英語課程設置研究[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20(2):30-33.
[6]楊婧.ESP需求分析理論在普通高校新建旅游英語專業課程建設中的運用[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1):22-23.
[7]于晶.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論的應用型旅游英語教學研究——以遼東學院為例[J].英語廣場,2020(22):102-104.
[8]吳滌.基于ESP需求分析的高職旅游英語課程現狀調查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