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光慧
摘 要: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著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小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因此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提高民族認同感,通過學習引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從而肩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問題
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來看,老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對于傳統文化的教授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之上,學生接收到的只是最基礎的知識學習,老師并沒有發揮出傳統文化滲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真正作用。對于古詩詞的教授,也只停留在了解字面意思上,更加注重字面翻譯,或是簡單的了解詩詞情感,并沒有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導致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停留在非常淺顯的學習上,由于老師沒有深度挖掘課本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導致學生沒有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也沒有真正體會到作品中想要傳達出的精神,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有局限,影響了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教學措施
1.將傳統文化的學習延伸到課外
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因此在各個方面都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在將傳統文化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時,老師應該不僅僅只停留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也不宜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可以將教學延伸到課外,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最大限度地利用各方的教育資源。比如學校附近的名勝古跡和當地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都屬于傳統文化范疇,老師都可以將之利用起來,加入文化傳統學習中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課外的資源,讓學生將日常生活和傳統文化的學習結合起來,擴大其視野,提高及自身修養。此外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身特點,來推薦閱讀書單,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來自行選擇閱讀,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對學校周邊的名勝古跡進行觀光,同時還可以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提高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此外老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圖書角,放置相關的傳統文化書籍,比如《唐詩三百首》《中國古典故事》等,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老師可以開展相關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撰寫讀后感,并且展開交流。讓學生在互相交流與溝通中,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引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漢字的魅力,將原本生硬古板的古文,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來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縱觀小學語文的教材,其中涉及傳統文化的文章非常多,但是相關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也不高,這主要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不高,老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是以單調枯燥的黑板板書,結合口頭講解的形式進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為了讓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得以充分地滲透,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用古詩詞來教授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的課文中,古詩詞占有非常大的篇幅,通過古詩詞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古典文學修養,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領會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古詩詞用詞精簡語言優美,非常適合作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學習的切入點,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通過古人簡練優美的語言,體會到傳統文化中的魅力,以增加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文化滲透
傳統文化的學習應該利用傳統節日,在節日中包含了很多傳統文化的知識點,老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傳統節日背后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習與節日慶祝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歡度佳節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到其中的傳統知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5.開展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實踐活動
老師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參加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深入度。
6.結合教學案例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因此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要結合教材中的文章,充分地向學生講解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度,讓學生能夠深刻地了解在文章或者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并且喜歡上傳統文化。老師在進行教學案例的設計時,應該聯合多種教學方式,設置不同的教學場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意思,提高民族認同感。
結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推動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對于學生未來的身心發展和知識積累,都有很好的推動作用。老師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時,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重視對于傳統文化的教授,善于在生活中挖掘傳統文化的元素,結合多種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并且理解傳統文化,為社會培養新時代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尹寶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多樣化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96
314150033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