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榮慶
摘 ? 要:數學課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舉一反三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對于小學生而言,接觸到數學這門科目后若學習方法不當很容易導致遺漏知識點越積越多,最終無法理解新知識,成為學困生。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分析了小學數學學習困難的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解題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解題策略
根據現代教育體制,教師對學生主體需求的關注應逐漸加深,并強調學生智能發展。根據當前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學習狀而言,存在部分學生理解題目困難、解題思路單一、學習進度滯后的情況。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主線,研究了學困生的成因,并從解題策略角度提出幾點建議。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
(一)興趣不足
多數數學學困生在面對數學題型或數學知識點時往往表現出興趣不足狀態,因此難以激發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一方面,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即便小學數學階段仍需考核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理性思考能力,部分學生對形象思維較為擅長,卻無法適應數學學科的思維特點,因此容易產生抵觸情緒[1]。另一方面,已經處于學習進度落后的狀態下,更容易面對新知識點時產生挫敗感,尤其在課堂測驗、階段性測驗完成后更容易出現失落、自卑感。綜合因素作用下,其學習興趣逐漸減弱,學習行為向著被動、消極狀態發展,逐漸淪為學困生[2]。
(二)學習方法不當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除了教師的講解外,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是造成學習成效參差不齊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學困生的學習行為觀察不難發現,此類學生大多在課堂聽講時認真,但卻缺少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提問的相關行為,課堂上大部分時間處于記筆記的狀態且無法保障長時間注意力集中。簡單來說,此類學生的學習更偏向于無意義學習或機械化學習,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偏弱,學習主動權未掌握,導致數學學習淪為死記硬背的狀態,自然無法提升學習效率[3]。
(三)家庭教育觀念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展,家庭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努力、家庭的輔助缺一不可。但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家長在工作或錯誤理念的影響下,對學生的教育輔助明顯不足,甚至將教育完全放在教師身上。家長并沒有在家庭環境中履行教育義務,無法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合理的教育督促,導致孩子逐漸淪為學困生。
(四)課堂教學方法
部分教師仍延續著傳統教學方式,在課堂上以一言堂方式展開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對于學習困難學生,在教學任務主導下對其能力及學習基礎有所忽視,教學中“一刀切”的行為導致學困生長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還可能影響其學習自信心及積極性,班級內數學成績兩級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4]。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解題策略
(一)培養獨立思維能力
根據教學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容易對教師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課堂上更容易單方面聽從教師的講解,忽視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注意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逐漸養成,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首先學會獨立思考并將思考內容邏輯化,而不是直接向教師求助。在課堂上教師可安排一些搶答性訓練,讓學生在探究精神、榮譽感、好勝心驅使下主動思考問題并快速做出解答,長久訓練下其反應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必然會得到大幅提升。對于課堂表現優越、積極作答的學生可給予適當的鼓勵,例如口頭表揚及小獎品。一方面可調動課堂氛圍,帶動被動接受知識的學困生努力思考;另一方面可在積極鼓勵下讓學生產生學習信心。在解題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找到題目中的關鍵點,例如在應用題題型中,讓學生用筆在有效信息下畫橫線,并圈出題干中的干擾信息,逐步引導其形成正確的解題習慣。
(二)合理安排教學目標
針對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在教學目標、教學速度、課后作業、教學評價等方面均個性化安排,滿足學困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能力特點。以學習目標設定為例,考慮到學困生的基礎不扎實問題,在面對新知識點時重視已學知識點的有效復習與知識點串聯工作,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間的關聯性。在教學進度方面,課堂上可適當放慢進度,兼顧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將教學節奏適當放慢,幫助學困生在課堂上真正弄目標學習內容,切不可讓遺漏的知識點越積越多。家庭作業方面也應設定難度稍低的目標,幫助學困生逐漸牢固知識點理解,循序漸進的加深難度,引導其樹立奮斗目標并體驗學會知識點后的成功感。
(三)積極賞識評價
對學困生的積極評價與鼓勵能夠幫助其樹立信心,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看作差生而在失落與自卑下帶著負性情緒學習。當前教育體制下,以分數至上的教學觀念仍舊根深蒂固,不少學生因此喪失了學習自信,也讓學困生經常面臨著責怪與批評。教師應認識到學困生同樣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給予學生過程性賞識能夠幫助其重拾自信,面對數學學習時保持著樂觀、向上、進取、積極的態度,以正面情緒面對解題困難。學困生在解題過程中若存在錯誤,可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錯誤所在,而非直接批評指出。這種教學行為更有利于學生通過驗算自主發現問題所在,在鼓勵下形成獨立思考的解題習慣。
(四)重視家庭教育
教師應與學生家長共同分析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思維、學習方法存在哪些問題,并告知家長從旁輔助的重要性。強調放學后家長的監督職能,告知家長不可一味地批評學生數學成績偏差,需以鼓勵的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與思維方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往往在解題時存在對教師的依賴,自主學習思維習慣仍需培養。教師與學生家長應共同協助小學生積極面對數學難題,逐漸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與思維,提升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魏雪峰,崔光佐. 小學數學學習困難學生“一對一”認知診斷與干預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2):75-81.
[2]魏雪峰,崔光佐. “一對一”認知診斷與干預的實證研究——以小學數學“眾數”問題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2015,25(01):32-38.
[3]沈穎. 小學中年級數學學困生除法計算錯誤分析[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04):24-30.
[4]董國蕊.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現狀、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96.
13695005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