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珠
摘 ? 要:盡管新課標一直推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革新,但是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仍舊存在著諸如教學方式不夠創新、教師灌輸式教學、學生積極性不夠等問題,這與高效、高質量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背道而馳。所以怎樣克服當前初中數學教學難題,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和策略有效的融合在數學課堂中,是值得眾多教育者思考和實踐的。基于此,筆者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教育新形勢;高效;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構建對策;探析
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教學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在于沒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需要利用創新的信息技術及以教師為主導地位的多角度設問、學生參與實踐動手等多種形式完成,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
1盡心營造學習氛圍,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數學知識邏輯性、結構性、連貫性較強,且枯單調,容易讓部分學生感覺乏味.單憑教師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如缺少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和心理基礎,高效課堂根本不可能達成.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實際上,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是非常有利于學生身體、心智等各方面能力全面發展的,也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關注學生學習情感尤其重要.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不能僅僅注重物質獎懲的教育,因為那是無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通過對學生進行榮辱觀的教育,讓他們不斷獲得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和成就感,由最初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2利用信息化技術對課堂結構進行優化
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教師應該注意對教學模式進行準確選擇。現階段,信息化技術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很多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都開始紛紛應用多媒體課件、網絡平臺,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理想,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課堂整體結構得到了有效。對于初中教師而言,還應該注意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優化,并且與現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連接,通過這種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理想。同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予以充分尊重,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圓形》這一知識內容教學的時候,應該提前制作電子課件,在對圓形性質進行講解的時候,要注意在課件中加入生活應用模塊,通過列舉生活實例的方式來進行說明,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提升,從而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體系的規律進行歸納總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圓形的性質有廣泛應用,在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的時候,經常會利用到數學思維以及與圖形有關的幾何基礎知識,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從而使得數學理論知識可以真正做到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
3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是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基礎。首先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的主要來源,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還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探索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針對性問題:什么是幾何圖形?這種圖形具有怎樣的特征?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這種圖形嗎?通過課堂問題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并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理以及求知欲望,使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自然的進入到探索環節,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之后,教師再將學生進行優質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使不同學生針對問題在小組中表達自身的想法與理解,以此來拓展學生自身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能以多個角度來進行問題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以及問題意識。而教師在學生交流探討的過程中,也要積極利用自身輔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交流時產生的問題,并指導學生明確的解題思路,以及拓展性的數學知識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幾何圖形的定義,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4多樣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充分地備課后,對于在課堂上如何將知識講解出去才是關鍵。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對學生少一點束縛,多給學生留一點獨立思考的空間。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讓學生產生了抵觸感,因此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就要根據新課改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學生講解知識,然后讓學生以練習為主,具有一定的重復性和機械性,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發展。
在講解《平面圖形的認識(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自己在紙上準備好幾條線段,并且根據書上的定理自己去探索什么是射線、線段和直線,更進一步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什么是角,哪些角是余角、補角等,以此類推,讓學生先進行探索,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看看哪一小組整理出來的答案最正確或者最接近正確,不要一味地否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對于回答完全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安慰,如“沒關系,再好好想想”,或者讓學生先看看其他學生的想法,來思考自己的想法為什么是錯誤的。對于答對的學生,教師也不能一味地夸獎,應該適當夸獎后,讓他為不懂的學生講解一遍,增加知識的認知度。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相互學習的關系。從而,數學教學模式必須從單純的練習題中走出來,更多地讓學生學著進行獨立思考、積極探索,以及結合實際生活的大作業,以促進教學課堂高效性地進行。
結束語
課堂教學離不開數學本質與生活的聯系,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親身感知,通過反映數學知識習題演練,以加深對所學知識概念的理解.訓練方式提倡以課內練習為主,課外實踐鞏固為輔的教學模式,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節奏,起點不宜過高,步子不宜太大,注重每一個細小知識點的習得和應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王光福.構建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184.
[2]李雁賓.論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J].科技資訊,2020,18(18):103+105.
[3]孟海義.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索[J].讀寫算,2020(17):149.
323950033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