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麗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教學模式不斷改變,教育事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缺少獨立思考能力,很少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閱讀。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能力是教學中的重點。文章探討并分析了高中數學閱讀法的幾種基本類型,分析了閱讀學習法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路徑,期望閱讀學習法能夠提升高中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事半功倍。
關鍵詞:閱讀學習法;高中數學;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1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54
閱讀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渠道,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學習法的運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多維度的思考。但是在如今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開展的閱讀訓練比較少,教師應當針對性地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更加重視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閱讀學習法的必要性
閱讀是學生對材料進行理解、吸收、應用的綜合過程,通過閱讀學習,學生能夠獲取諸多有價值的信息。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嚴謹性、精確性的特點,因此數學教學中的閱讀與其他學科的閱讀有所區別。學生在數學閱讀中需要通過靈活轉換、反復揣摩、細致思考、讀寫結合等方法梳理出知識框架,切實理解閱讀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中,深入挖掘材料中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結合閱讀學習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解題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數學語言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效率。當前,我國的教育教學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依然沒有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數學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的教師較少,學生難以從中受益。而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能促使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高中數學閱讀法的幾種基本類型
在以往的教學中,閱讀學習法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咬文嚼字法。這種方法在閱讀中非常重要,因為在數學學習中,通常需要學生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數學具有很強的嚴謹性,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必須要咬文嚼字,理解每句話、每個字符的深層含義,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二是融會貫通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非常緊密,數學的整個知識體系也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融會貫通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全面考慮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三是提綱挈領法。這種方法需要學生將問題進行分解,并把知識點進行歸類。通過整合、分解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充分認識到哪個知識點是其中的重點,并了解自己在哪個地方存在學習短板。這種閱讀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同時促使學生將知識點串聯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是反復閱讀法。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材料,通過對材料的反復閱讀,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含義,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材料的重點內容。反復閱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材料中的重點內容。
三、閱讀學習法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扭轉學生的錯誤觀念,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目前,有些高中生覺得只有在文科學習中才會進行閱讀學習,因此不重視數學閱讀,甚至覺得數學閱讀學習是浪費時間。這是由于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數學閱讀能有效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因此,教師要扭轉學生的錯誤觀念,引導他們認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并幫助他們掌握一套數學閱讀方法,這樣才能夠逐漸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
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閱讀觀念,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數學閱讀的作用,并切實參與到數學閱讀教學中。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數學閱讀與其他閱讀間的差異,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的閱讀智慧,讓他們掌握理科類閱讀中明確的指向性。再次,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水平,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更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對問題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認知結構也更加完整。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中的重難點,并對其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幫助學生認識到知識的綜合性。在學習新內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先自主理解,充分把握知識間的聯系,然后再掌握新的知識點,感受數學閱讀的重要性。
(二)開展數學閱讀訓練,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意識
教師要開展數學閱讀訓練,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增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意識,通過恰當的方法對學生開展閱讀訓練,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教師要讓學生多閱讀數學題目與數學概念,理解其中的隱藏條件,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數學閱讀訓練:
首先,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在教材中常會出現數學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的針對性都比較強,教師要格外重視這個板塊。比如在學習一些定理與概念時,教材中所搭配的閱讀材料通常會以所學內容為中心展開,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要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手段,對知識點進行分解,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與突破點,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閱讀學習法的應用中,要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標記對數學的知識點進行難易程度的區分。再次,在閱讀訓練實施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善于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培養解題思路,切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對學生數學閱讀習慣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在課前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使學習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做好數學知識的鞏固復習,讓他們能夠形成整體性的完整的知識鏈條,讓他們認識到每個知識點間的聯系,在學習中能夠做到觸類旁通,靈活運用。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敢于質疑,尋找問題并探索知識的本質。教師要結合多種方法,從多個角度解答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讓他們帶著質疑進行數學閱讀,提高他們參與數學閱讀的積極性。如此,才能增強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拓展解題思路,并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要不斷堅持數學閱讀教學,使數學教學水平能夠有突破性的進展。
(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巧妙的對比
通過比較這一方式,人們可以更為清晰地感受和認知世界。雖然比較法應用比較普遍,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掌握比較法的精髓。數學是一門抽象而又嚴謹的課程,復雜的數學問題中常常包含了許多簡單的數學知識,其組成形式雖然很相似,但是其中卻隱藏著不同的細節。學生在閱讀題目時,需要通過題目中的具體內容分析出不同本質的問題,并進行巧妙的對比,尋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問題進行比較、分析的過程是一個理性思維的過程,能夠教會學生通過對不同數學問題的切換和對比,快速理解問題的本質。經過循序漸進的學習,學生會逐漸感悟到數學閱讀的魅力。
在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對題目信息進行充分理解,能夠使學生有效把握數學解題技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在閱讀的過程中標注引思,善于提出問題
教師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開展數學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融入思考。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標注引思。教師要告訴學生,不能只是簡單地瀏覽題面文字,還要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通過恰當的方式加深對題面內容的認知。在閱讀的過程中標注重點內容,能夠讓學生在教師分析問題時有所側重,更加透徹地理解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數學閱讀的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一步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反復思考。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知,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交流,通過反復閱讀題面材料,解決在課后作業中存在的困惑。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真正掌握所學知識,而且可以提升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要將閱讀與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技巧,并將其應用于具體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閱讀學習法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解答數學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扭轉學生的錯誤觀念,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訓練,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閱讀觀念,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巧妙的對比。學生數學閱讀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師付出長期的努力,教師要積極開展數學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譚國傲.閱讀學習法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應用淺談[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
[2]張學標.“讀問議講練”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8.
[3]肖立錦.閱讀學習法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3).
[4]王群.閱讀學習法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