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香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學方式的不同會影響教師教學的效率和水平。基于此,文章重點分析了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讀思達”教學法;問題解決;應用策略
“讀思達”教學法是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能使教師關注到學生的更多方面,在不斷的方法優化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應用“讀思達”教學法提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的意義
“讀思達”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有效的閱讀、思考、表達三個基本步驟來幫助教師完成日常教學任務。這是一種讓核心素養落地的教學方法,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還處于沒有完全開拓的狀態,知識積累和學習經驗的限制,導致有些學生還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夠在后續的學習中理解、分析、探究更多的數學知識。因此,在課程改革的驅動下,教師要創新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在更加深層次、高效率的教學方式中進行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其在教學中的實際意義。
1. 閱讀
閱讀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重要的方式,也是學習數學中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只有擁有了閱讀能力,才能通過有效的閱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2. 思考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思考。尤其是數學學科,數學知識大多比較抽象,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將這些抽象的知識轉化為自己能夠掌握的知識,并且能夠通過不斷思考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3. 表達
表達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可以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從而解決實際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有效的知識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加強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的策略
1. 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式大多是通過教師的講述和解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且不利于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首先,不僅要能滿足教學的需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其次,閱讀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通過閱讀數學中重要的概念、公式等,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后,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熱情,通過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融入數學教學的環境中,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還可以進一步拓展與延伸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下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在教學前與學生做如下猜謎游戲:你們隨便說一個數,老師不需要計算立刻就能夠知道這個數能不能被2,3,5整除。學生聽到教師這么說都表示不相信,于是融入課堂的情境氛圍中,紛紛向教師提出不同的數字,教師很快就回答了,并且指導學生通過計算來一一驗證答案的準確性。學生通過計算,發現教師的回答都是正確的,被教師的這項本領所吸引,而教師就在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中進行接下來的數學知識教學。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閱讀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數學教學環境中,吸收更多的數學知識。
2. 利用逆向思維,加強學生的思考
思考是數學學習的靈魂所在。而閱讀是否有所收獲,主要看學生是否能夠掌握一定的思考能力。思考是一個需要動腦的過程,將自己在生活中、課堂上所看見的、聽見的事物進行有效整合,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教學。所謂正向思維,就是能夠按照日常的活動思維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而逆向思維是對同一問題采用不同的思路來進行思考。逆向思維方式恰好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將復雜的問題利用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乘法分配律”時,很多學生都會被提取公因數難住,教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讓學生集中思維從另一個角度入手,尋找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同一個問題。教師讓學生利用乘積的形式進行逆向思維,通過有效的轉換,運用乘法公式使運算變得更加簡單。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數學問題解決教學,能夠使學生一步一步地通過分析轉換原有的學習思維,在不斷的分析、思考中理解一些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3. 通過小組間的合作,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近幾年,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被逐漸應用于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就是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形成一個小組,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中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學生不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好表達能力,在學習中也要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的表達中形成學習自信,從而更好地去學習、分析、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回答問題的形式幫助學生提升表達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與其他學生相互合作和溝通中加強對數學問題的認識,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提前預習數學學習內容,在預習的過程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對于不理解的知識,在教師講解時能夠有效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有效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數學問題的解決,不但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累,在不斷的溝通與討論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見解,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應用“讀思達”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在高效的課堂中鞏固所學知識,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敏,鄒安琪,章勤瓊. 項目驅動,讓數學問題解決更具生命力: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教學實踐與啟示[J]. 小學數學教師,2020(1).
[2]孫其英. 以終為始:支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低段解決問題中的實踐[J]. 小學教學參考,2020(8).
[3]趙麗娜. 小學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繪本的應用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20(6).
[4]何美貴. 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1).
[5]喬麗芳. 小學數學課中解決問題策略的核心思路分析[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