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瓊
摘 ?要:為了探索多樣化的情境設計,文章結合教學實際,從創設生活情境、音樂情境、故事情境、古詩情境和影視情境五個方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豐富課堂形式,有效開展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情境教學;問題導向式教學
美術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它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很多教師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時仍然采用講授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極大地削弱了美術鑒賞教學的獨特教育功能。而“在情境中以問題為導向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要求教師將情境教學與問題導向式教學結合起來。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情境,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在教師的輔導下進行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鑒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筆者采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
通過創設日常生活情境,學生把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加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增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度。例如,在教學湖南美術出版社《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美術鑒賞系列)(以下統稱“教材”)上冊“人間生活”這節課時,筆者下載電子版《清明上河圖》這幅畫,讓學生欣賞動態的畫面,伴隨音樂,進入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街頭,跟隨藝術家的目光去體會當時的生活。學生會感受到:在沒有照相機的時代,這幅畫對自己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很有幫助。接著,筆者播放班級學生運動會上拔河的視頻,引導他們思考:你們將怎樣表現一幅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學生小組合作,每人畫一個自己的日常生活場景,全班合起來就是一幅現實版的《人間生活》。
美術作品的創作離不開生活的經驗和積累,將現實生活表現為畫面,將畫面還原成現實生活,藝術與生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美術鑒賞活動,學生漸漸學會以藝術的眼光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獲得全新的洞察力,培養了學生創造美的興趣和才能。
二、創設音樂情境
俗話說,音美不分家。將美術和音樂兩門課程結合起來,能夠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把生活中的情感與美術作品所反映的情感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鑒賞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這幅畫時,筆者播放了三段配樂:第一段是山泉水聲;第二段是琵琶演奏的節奏急促的流水聲;第三段是古箏演奏的《平湖秋色》。學生通過聆聽、觀察、想象、思索進入情境。有的學生提問:為什么用山泉水聲來配這幅畫,感覺很單調?筆者以問題點撥:聽了山泉水聲,你們會聯想到什么?學生小組討論:畫家是怎樣用圖像表現聲音的?中國畫是通過什么手法為聯想活動提供足夠的空間?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說出自己在情境中的感受,并讓學生了解到:欣賞寫意畫要體會畫家如何營造意境,讓畫面虛實互生。
筆者感性入手,理性指導,讓學生在愉悅的音樂情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獨具特色,因為美是互通的。
三、創設故事情境
例如,在教學教材下冊“托物寄情”這節課前,筆者先給學生講齊白石畫《祖國萬歲》的故事,他以一棵果實累累的萬年青作為象征物,表達愛國之心。有了故事做鋪墊,筆者讓學生欣賞梵高的作品《藝術家的臥室》,引導學生理解作品,讓學生明白:畫面上的形象不是單純地描繪物品。
通過敘述故事情境的引導,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深層次內涵,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達到鑒賞的目的。
四、創設古詩情境
我們常常講“詩情畫意”,體現為中國的古詩常與書畫結合在一起,由于兩者有著共同的審美主旨,相得益彰。因此,借助古詩展示情境,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具有強烈的親近感。學生一邊聽配樂朗誦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邊欣賞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孤舟上有一位老者俯身垂釣。有的學生問:為什么這幅畫筆墨很少,但又不顯得空?中國山水畫是怎樣表現空間的?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進入藝術欣賞的新天地:這種類型的詩一般有耐人尋味的境界,采用了留白的表現方法。
北宋山水畫家郭熙說過,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把古詩與美術融合,給予觀者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觀者受到精神與心靈的浸潤,深切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五、創設影視情境
影視作品與美術是相通的兩門藝術,它們利用不同的表達形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讓人產生共鳴。例如,在教學教材下冊“戰爭與和平”這節課時,筆者融入電影《南京大屠殺》的片段,學生看了心情非常激動,筆者及時引導:我們應該怎樣珍惜和平呢?學生小組合作,通過上臺表演“如何在生活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讓學生明白了關鍵是要做好自己。
通過影視作品展示情境的引導,幫助學生體味畫家及其美術作品所要傳達的精神內在及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期待學生長大后,能將自己在學校里培養的美好情懷融入生活和工作中。
每名學生對美術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教師在情境中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好比交給學生一把開鎖的鑰匙,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為此,在倡導學科“立德樹人”與注重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文化精神時代,每位美術教師都應該不斷探索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推動美術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尹少淳.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J]. 中國美術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