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燕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容之一。學習古詩詞對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有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了解越來越薄弱,因此,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成為了教學的重點內容。本文就結合了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來說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而古詩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教師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由于古詩詞的年代久遠,與現代語言表達的手法大不相同,這樣一來就使古詩詞教學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從而影響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效率。面對這樣的情況,教育者必須轉變教學的觀念,為語文古詩教學模式進行更優秀的創新,使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有著質的飛躍。
一、目前教育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當代教育的過程中,許多教育者由于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忽視古詩詞學習對于學生來說的重要意義。有些地區的教師因為要應對考試,因此對學生古詩詞的教學僅限于背誦課文和默寫全文以及對生詞、字的翻譯。這樣的教學對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詞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學生沒有通過自身帶有感情的朗讀,無法體會到古詩詞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無法真正感受到古詩詞帶來的高度的文化自信[1]。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進行教學,為了應對考試而進行的教學必定是不完美的,教師定不會對古詩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思考,那么學生就體會不到古詩詞帶來的精神和奧妙,也不會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興趣。而這樣一來,教師培養出的學生不具有高度語文素養,只能成為應付考試的機器。
面對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創新教學模式,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古詩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有著培養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綜合素質的積極意義,因此,其教學更應注重方法和手段。教師應在教學時,不斷地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用強大的思維能力來對古詩詞進行理解和分析,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字的情感。對此,筆者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提出了以下的策略。
二、古詩教學的策略
(一)對古詩詞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小學生的三觀還未完全樹立,因此,古詩詞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小學生應該多讀古詩詞及古文,從閱讀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時,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對古詩文進行誦讀有利于幫助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感受文章整體的思想感情,或許學生還不能完全了解其深意,但也能對其有整體感知。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反復的誦讀,就會對其有一定的感覺,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想法,這樣一來,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就會逐漸增強,而在學生誦讀之后教師再進行教學就會更加容易,順暢。
比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古詩《詠柳》一詩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詩中“碧玉”“妝”等簡單明了的詞語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大概了解詩中表達的意思,贊揚了柳樹的美,讓學生能夠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將生詞、字來進行準確的閱讀[2]。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古詩文進行教學結束后,也可以再次讓學生進行朗讀,這樣一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復習鞏固,充分地理解進行再次品讀,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向古人進行學習。因此,古詩文的教學要格外重視朗讀的作用,使課堂效率有效得到提升。
(二)了解寫作背景,幫助理解古詩文
古詩文的創作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環境下想要抒發的思想感情,作者或是憤憤不得志而寫出豪情壯志的詩詞,或是思鄉之情涌上心頭作出及賦有感情的詩文。所以,學生要想深入了解古詩文,就要對詩文創作的背景進行詳細的探討,學生只有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才能體會到作者的感情。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前通過自身的專業素養來對課程進行設計和準備,同時,教師在古詩文講解時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幫助學生翻譯古詩文的意思,使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愉快[3]。例如,在賀知章《回鄉偶書》一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提前讓學生了解作者創作古詩文的背景,賀知章在辭去了朝廷官職返回家鄉后所創作,當時的賀知章已經有八十六歲高齡,而這也是他時隔五十多年重返家鄉,因此心中有所感嘆,感慨時光流逝,人生易老寫下此詩。倘若學生在了解了這樣的創作背景后,在再進行學習就會相對容易,因此,了解寫作背景是學習古詩文的關鍵因素之一。
(三)抓住詩眼,了解古詩文中心思想
抓住詩眼是全面了解古詩文的重要條件之一,詩眼是指一首詩中的點睛之筆,是詩中最關鍵的內容。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講解將詩眼完全體現出來,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將詩文進行整體的了解,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古詩文學習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比如,《贈汪倫》中的詩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翻譯成現代需要就是李白乘坐小船將要遠行,忽然聽到岸上有行人行走的腳步聲伴隨著前來送行的歌聲[4]。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汪倫給我送行的情誼深厚。通過對古詩完整的翻譯,可以大概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變化,以及對汪倫的不舍之情。而一個“深”字便是本文中的詩眼,情誼深厚便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抓住詩中詩眼是了解古詩文中心思想必不可少的過程。
(四)設置情境,加深情感感知
要想更好的學習古詩詞,除了要進行反復朗讀和對背景的了解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創建情境進行教學,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才能身臨其境的體會到詩文中的情感。小學生的經歷較少,或許有些內容無法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引導,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讓他們成為詩中的主角,切實感知古詩情感,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在《芙蓉街送辛漸》這首送別詩中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詩是王昌齡送辛漸的所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中首句就描寫了昨夜秋雨綿綿,為送別奠定了凄涼的基調。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對詩中場景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融入其中,充分理解作者送客時的心情。巧借情境的創建來提高學生對詩文感興趣的程度,加深他們對古詩的情感認知。
(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由于目前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師也有了更多的手段來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就是當代教育者普遍運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利用多媒體進行古詩詞教學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多媒體教學的更加讓課本內容由平面變得立體,聲頻和音頻的廣泛應用使教學的效果顯著提升,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5]。比如在《望廬山瀑布》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背誦古詩文時,可能會有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對詩中場景進行動態圖片的播放,讓學生能夠根據觀看圖片來在腦中想起古詩文,從而背誦的更加容易簡單。這種層次感和畫面感會讓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詩詞中每字每句蘊含的深刻意義,感受更加真實的情感。
(六)重視古詩詞的潛在聯系
教師可以對同類型的古詩詞進行分類,使學生在學習了一首古詩詞后會想到其他與之相類似的詩詞,這樣學生在學習新的古詩詞時對以前學過的詩詞也可以進一步的鞏固復習。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來找出兩首詩中的相同之處,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加強記憶。
結束語
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十分燦爛耀眼,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章,值得我們不斷的學習探究,而古詩詞短小精悍,適合學生學習和背誦。教師在對此教學時應該時刻考慮學生的特點,不斷的進行教學的創新和課程內容的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努力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質量,為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做出貢獻,為強大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吉才. 例談古詩教學的有效策略[J]. 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02):7-9.
[2]王芳. 從文學到教學(外一章)——淺談低年級古詩教學的策略[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04):136-137+153.
[3]王立剛. 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策略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24.
[4]盧通. “五步學詩法”撬動小學語文童趣詩教學[J]. 基礎教育研究,2018(14):74-75.
[5]尤丹. 古詩新韻——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 小學教學研究,2017(02):45-47.
(玉林市玉州區環南學校?廣西?玉林?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