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時代發展的今天,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逐漸成為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指明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育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審美意識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的審美教育和古詩詞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如何在了解現階段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結合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內容和目標,探索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實現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審美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古詩詞知識學習和審美意識培養的初步階段,以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的古詩詞教學方式和審美教育模式直接影響到了小學階段學生審美意識、文學素養以及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建立。審美意識與學生認識世界的方式息息相關,直接影響到了學生本人文學素養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和職業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但是,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在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這個方面有所欠缺,如何解決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存在的漏洞,是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不懈探索的重要話題。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與審美教育現狀
首先,本文針對現階段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在一定的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下,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的目的性過強,過于注重古詩詞知識的講解,從而導致學生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了古詩詞記憶中,忽略了古詩詞本文所蘊涵著的豐富的古典知識魅力和傳統精神韻味,使得古詩詞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另外,在上述內容中我們也已經提到,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息息相關,古詩詞教學的模式化使得小學階段審美教育缺失,從而制約了小學生審美意識的有效培養,十分不利于小學生未來的語言學習和能力發展。最后,從現階段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的融合情況來看,兩者之間的分離感比較重,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往往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不利于兩者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這些都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改革和審美教育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之間的聯系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首先,古詩詞教學是中國古典知識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瑰寶,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精神和豐沛的民族情感。不同時代、不同類型詩詞中所蘊含的精神情感和古典韻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古詩詞教學和我們中華文化傳統瑰寶的發展息息相關,這也就決定了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審美教育一方面指的是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靈魂的凈化、視野的開拓以及審美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也指的是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審美意識的培養,從而作用于學生的成長發展的歷程中,促進學生在審美領域和文學知識領域更好的成長。它們兩者之間密不可分。
3.如何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
(1)豐富古詩詞教學主題,營造審美教育氛圍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緊跟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善于從課本知識內容教學角度入手,豐富古詩詞教學主題,為學生營造一個審美教育的優良氛圍,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為小學階段學生未來的審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靜夜思》詩詞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這首詩的主題入手,利用思鄉的情感基調,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討論的主題是“你對自己家鄉的印象”,使學生在課堂自主討論的過程中,在了解自己家鄉獨有魅力的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進行聯想,使學生想象自己遠離家鄉時候的場景,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這首古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利用“月亮”、“霜”等自然意象,使學生在體味詩歌情感的同時,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物與相思情感寄托之間的聯系,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審美教育的有效氛圍,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覺醒。
(2) 創設古詩詞教學新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其次,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善于利用教學情境創設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一些古詩詞學習情境,當然,創設的情境要盡量與審美教育相關,使學生在發揮自身情感感知主觀能動性發揮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得到審美意識的有效培養。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池上》《小池》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在古詩詞原本內容教學的基礎上,就可以利用一些現代化教學工具如網絡電視和多媒體投影儀等,在大數據網絡中尋找一些與詩詞描述有關的景色場景,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在情境感知體驗的同時,進行詩歌朗誦活動,在學生通過朗誦表達自己情感的同時,也能夠得到審美情景的有效激勵,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成熟的審美意識。
(3)組織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最后,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實踐環節,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的組織也一定要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發展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在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進行古詩詞和審美意識培養的實踐過程。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后雨》詩歌內容的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爬山或者游湖的春游活動,使學生在親身體驗山中、湖邊景色的基礎上,了解詩人登高望遠以及對湖表達的心境,從而使學生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深刻感知自然界的魅力以及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和審美教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互相聯結,互相影響。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育和審美教育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從課本知識內容入手,豐富古詩詞教學題材,為學生營造一個審美教育的優良氛圍。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善于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組織相對應的古詩詞教學實踐活動,全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袁春鳳.淺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語文新讀寫,2020(13).
[2]郭曉婷.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才智,2020(163).
作者簡介:李海燕 (1982.4.5- ),女,漢族,湖南省邵陽市人,邵陽市大祥區祥鳳實驗學校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古詩文教學。
(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祥鳳實驗學校?湖南?邵陽?4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