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霞
摘 要:研學旅行的迅猛發展,對研學導游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專業人才的短缺制約著研學旅行的高質量發展,限制了研學導游詞的開發。為培養一支具有優秀研學導游詞寫作能力的導游隊伍,本文提出,在研學導游詞的寫作教學中,應強調知識性、趣味性、品位性,以滿足研學旅游者的求知探索欲望。
關鍵詞:研學旅行 導游詞 寫作教學
一、研究背景
國務院辦公廳于2013年2月在《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隨后,教育部在上海、江蘇、安徽、河北、江西、廣東等省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2014年4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關于進一步做好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在前期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2016年、2017年,教育部相繼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要求各省教育管理部門充分認識并落實到位,避免“只旅不學”“只學不旅”現象的出現。
研學旅行,又稱為研學實踐教育,它是通過集體旅行、集體食宿的方式來實現育人的目的?!堆袑W旅行服務規范》中規定,在研學旅行中,除安全員、研學導師外還要配備一個提供導游服務的導游人員。研學旅行團的導游不僅要完成普通導游的日常工作,還要根據研學旅行團的研學課程編寫有針對性的導游詞。但許多旅游企業對研學旅行產品與課程結合的開發力度不夠,導游的解說未能滿足學生游學的需要,研學旅行存在“游”大于“學”的現象,專業人才的短缺制約著研學旅行的高質量發展。
二、研學游導游詞存在的問題
(一)導游詞千篇一律
當前,很多旅游景區都使用同一套解說詞,很少有導游根據自身特點和游客的特點和要求進行再創作。導游詞沒有體現出研學特點,不能滿足研學旅行的需要。
(二)導游詞的內容以觀光為主
導游詞是導游引導游客參觀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交流思想的工具。研學旅行不同于普通的觀光旅游,而是根據研學課程的需要設計的旅游線路,因此在研學導游詞中不能只有傳說、故事,應在此基礎上挖掘與研學旅行課程相關的內容,增強其科學性、知識性。而目前不少景區所用的研學導游詞,內容仍舊停留在觀光旅游層面上,與研學旅行需求不吻合。
(三)導游詞缺乏個性化和引導性
全國導游資格證考試報名的條件是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導游學歷普遍較低,中文導游中學歷在高中、中專及大專的比例占80%以上,他們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較本科以上學歷的人而言相對匱乏,導致他們難以發現景區中所蘊含的各種研學之美、景觀之美,導游詞缺乏個性,不能正確和及時地引導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發現美、欣賞美。
三、改進措施
(一)增開研學導游詞寫作課程
目前,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導游隊伍中占大多數,因此,在職業院校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可增加研學導游詞寫作課程,或者在導游詞寫作課程中增加研學導游詞寫作單元,提高學生的研學導游詞寫作能力,促進研學旅行的高質量發展。
據筆者了解,目前,研學導游詞寫作相關教材尚未開發,許多職業院校導游專業也未開設導游詞寫作這門課程。有關導游詞寫作的內容也只在《導游業務》書的“導游的講解技巧”章節或《景區服務與管理》書的“導游講解服務”章節有所涉及。職業院校導游專業通過增設研學導游詞寫作課程能夠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導游詞的寫作要求及技巧。這樣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帶好研學旅行團,還能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的研學旅行課程要求,結合旅游景區(景點)編寫出一篇好的研學導游詞,以適應研學旅行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企業。
(二)研學導游詞要強調知識性
研學導游詞必須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根據不同的研學對象和不同的研學課程需要進行撰寫。參加研學旅行的對象包括小學階段的五、六年級學生,初中階段的七、八年級學生及高中階段的高一、高二年級學生。研學導游的講解不能簡單地滿足他們對山水人文風景的觀光的需要,還要滿足他們科學求知、探索的需要,這對導游詞的知識內涵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篇優秀的研學導游詞必須做到根據研學旅行的課程,融入相關知識,旁征博引、融會貫通。
如針對來桂林參加研學旅行的高中研學旅行團,在講解“了解喀斯特地貌”內容及蘆笛巖的導游詞撰寫時,就應該將蘆笛巖的成因及巖洞內的石幔、石柱、鐘乳石的形成、外表特征作為講解的重點等。
再如,初中學生來到桂林王城景區游覽,為其開設的課程是關于古代科舉制度的。導游在撰寫研學導游詞時,應該把“三元及第”和“貢院”作為重點,把我國科舉考試的相關概念和考試流程巧妙地融入其中,并在“貢院”中讓研學旅行團的學生體驗參加“鄉試”的感覺。
(三)研學導游詞創作要增加趣味性
研學導游詞雖然強調知識性,但研學旅行畢竟不是在教室上課。因此,在研學導游詞中可以適當增加娛樂性和科普性。
為增加研學導游詞的趣味性,在進行研學導游詞創作時必須注意用詞,語言要生動形象,恰當地應用比喻、擬人、夸張、象征、排比等多種修辭方法。導游詞要口語化,多用短句,要幽默風趣,富于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能更好地將研學旅行團的學生導入意境,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多種修辭手法的應用,可使靜止、抽象的景觀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語言的幽默風趣、豐富情感,可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四)研學導游詞創作要重視品位
研學旅行要堅持“立德樹人”。通過研學旅行激發學生對黨、國家、人民的熱愛之情。
因而,在研學導游詞的創作中既要傳播文化知識,又要強調思想品位、講究文學品位。要用規范的語言、準確的文字、嚴謹的結構來創作導游詞。要適當地引經據典,引用名言警句,提高研學導游詞的思想品味和文學品位。運用語言藝術和技巧,把研學旅行的學生引入一種特定的意境,達到陶冶他們情操的目的。
如在桂林漓江景區的研學導游詞中可以這樣寫:各位同學,游船已行至興坪佳境,大家請看前方的景色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哦,原來它就是二十元人民幣背景圖的取景處——黃布倒影。請看,黃布灘附近的水面波平似鏡,倒影也格外清晰,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描繪的“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的意境。漓江為何如此清澈呢?因為漓江流經的地區為巖溶地貌的發育地帶,泥沙少,且氣候溫暖潮濕,植物生長茂密,另外,桂林人民也有著良好的環保意識,使得漓江成為廣西含沙量最少的河流。
(作者單位:桂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