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講解語既是主要的教學媒介,也是學生重要的語言輸入來源。分析優質課例中教師的講解語,可以發現教師講解語應具有準確性、真實性、生動性和互動性。為此,教學中,英語教師需要精簡話語內容,提升話語質量,并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
【關鍵詞】英語教學;講解語;精簡內容;提升質量;創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78-0016-02
【作者簡介】吳瓊,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南京,210023)教師,高級教師,南京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講解語是教師課堂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教師講解詞匯、語法結構、語篇以及示范、領讀、舉例、敘事時的用語等。由于每堂課需要講解的內容不同、學生的水平各異,所以講解語相對其他課堂用語而言會更具靈活性。反觀當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師講解語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內容過多,用時過長。部分教師的課堂講解語存在明顯拖沓現象,尤其在導入環節,教師講解語拖沓的現象更為突出。有些教師上課一開始,不是直奔主題,而是以一些比較冗長和復雜的講解語開頭。這會導致講解語用時過長,從而影響學生的語言輸出與表達。
二是使用隨意,錯誤明顯。一些教師在講解時用詞不夠精準,語言使用不夠規范。有研究表明,這類問題主要體現在指示語(包括代詞、副詞、一些邏輯關系詞)使用模糊,指代不清,甚至會因指示語的使用不當而出現病句,進而讓學生難以通過語境理解教師的意圖。還有部分教師追求語言過度簡化,大量使用省略語,這既不符合語言使用規范,也因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而影響和學生的互動。
三是缺乏情境,影響理解。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須基于情境。在這方面,有些教師的講解語會出現脫離文本情境的現象,這會使課堂的連貫性降低,并影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在課堂話語方面,優質課例是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學習和借鑒的對象。基于對教師講解語存在問題的分析,筆者結合第九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觀摩培訓中的部分課例,對教師講解語的設計與運用提出以下建議。
一、精簡話語內容,使講解更簡短明確
在講授知識時,教師的講解語要做到正確、精簡,且要有意識地留給學生更多語言輸出的機會,做到講解適度,將課堂還給學生。尤其在導入環節,教師要避免設置過多的鋪墊知識,摒棄講解過多與主題相關度不高的內容,將課堂時間留給師生、生生互動。如在觀摩培訓中,有教師在課始是這樣與學生交流的:Jiujiang is a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 city and it’s beside the Changjiang river. It’s my hometown.There is Poyang Lake in my hometown.It’s also the largest and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And this is Lushan Mountain.It’s high, beautiful and famous.I hope I can see you in Jiujiang someday.Now, we’re in Xiamen.Now, we’re near, right?
教師以講解自己的家鄉作為導入,在講解自己所在的城市九江時,教師通過對地理位置、著名地標的介紹直切主題。講解時運用了符合事實的語言,并注重同學生的互動,有效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為學生提供了簡潔且有效的語言輸入。
二、提升話語品質,使表達更準確清晰
教師講解語除了要內容精簡,還要注重講解時的話語品質,使用規范語言,精準表達,從而幫助學生通過語境理解教師的意圖,促進學生的課堂互動與交流。此外,還要關注講解語的可接受性,讓語言略高于學生的現有水平,從而讓學生輸入新的學習內容。
表1是周亞文老師繪本課Say no to bullying的教學片段,在該片段中,教師非常注重宣誓語言的正式性,這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宣誓情境。此外,教師對語言準確度的把握很好,時態上保持一致,并且運用了詩意的語言,使宣誓內容押韻、生動并有所強調。對于反復出現的單詞bully,其不同形式的變化也在語言中體現了出來,這能讓學生有新的語言輸入。教師用高質量的語言對所教內容進行了淺顯易懂的講解,同時在講解的過程中不斷與學生進行互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三、創設真實情境,使理解更貼近實際
課堂上,教師要設計合理生動的講解形式,既要讓學生關注意義,又要能適度地關注語言形式。教師應利用多種資源,構建多模態語言,并通過文字、圖像、聲音、動作等呈現講解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種多感官的刺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情境,感知所學內容。
第22頁表2呈現了筆者Pet heroes一課的教學片段,筆者在呈現文本內容時借助了手偶、多媒體和肢體動作,為學生創設了較為真實的故事情境。學生立即進入情境中的小商店,跟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全神貫注地學習語篇。筆者在整理該課語料的過程中,也從錄像中發現學生語言輸出較好,且對文本有了深度理解。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一方面可以多觀摩優質課例,總結優質講解語的特點;另一方面可立足反思,思考并改進自身的不足,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講解語質量。
【參考文獻】
[1]SWAIN 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3,50(1):158-164.
[2]陳姍姍.新課程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探索[J].新課程,2014(8):64-65.
[3]程曉堂.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4]賈志鑫.小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分析——以淄博文昌湖區萌山小學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5]林正軍,劉永兵,王冰.國內英語課堂話語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17(1):100-104.
[6]張允,朱章華.小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中的語用失誤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21):86-88.
361750058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