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艷萍 劉俊敏 金宏偉
【摘要】強化臨床思維能力訓練,增強臨床實踐能力是當前中國醫學教育改革與素質教育發展的核心內容和關鍵問題。由于現階段對醫學生臨床思維技能的訓練還有不足
【關鍵詞】素質教育;臨床思維能力;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R4;G64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2--01
傳統的高等醫學模式,對我國高級醫療人才的培養發揮過積極影響。但是,在中國今天所處的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其醫療治療臨床反應技巧的薄弱和創新思想技巧不夠全面等缺點已經越來越暴露[1]。國務院在《有關深化教育改革全方位推進素質教育的決議》中明確提出,開展綜合性素質教育就是以培育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重心。所以,強化醫學臨床思維能力訓練、提高醫學生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是培育高素質醫療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內容。
培養現代臨床思維能力,是對現代臨床醫師職業發展的基本要求[2]。臨床思維的鍛煉與培養一直貫徹于現代臨床醫師的整體職業中,而在校教育階段醫學生對臨床思維技能的訓練夯實了現代醫學臨床思維的基石,對現代臨床醫師的職業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意義。
選取對象及方法
依據上述理論基礎,我們將2017級臨床實驗班52名學生分為A,B,C,D,4個見習小組,每組13人,其中A,C小組為實驗組,B,D小組作為對照組,每組見習時長均為20天,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學時間穿插進行。
在進行分組教學實驗前,我們曾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5月末完成調查問卷的制作,問卷內容共計15個問題,主要包括:學習意愿、對思維導圖教學的滿意度、對教學內容和案例的認可度、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等幾個方面,采用里克特5級閉卷選擇題。使用問卷星平臺,在學生見習結束后發放。
之后,我們對8名學生進行了訪談對話。在A、B、C、D每個小組學生中抽取2名進行訪談,原則是上課發言主動和經常提問的同學各一人,訪談提綱主要涉及是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以及思維導圖對促進臨床思維發展作用等方面。
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思維導圖培訓,教學案例的遴選,思維導圖的制作,結合臨床思維對思維導圖評價。
思維導圖培訓:經過課題組教師的反復討論,決定使用X-mind軟件,在帶教前,由老師講解使用思維導圖的目的、應用、怎樣畫思維導圖及思維導圖的注意要點等方面,介紹如何下載和使用X-mind軟件。
教學案例的遴選:依據本科室的典型病例,按良構和劣構進行分類,選取了12個典型病例。課題組成員:滕艷萍老師、劉俊敏老師、林文楠老師、鄭春雷老師各負責一個患者案例,根據學生分組情況確定案例編寫的原則是:每個小組使用1個案例,案例不能重復;案例的難易相近,學生分析案例時的思維過程相似,不影響教學效果,盡量減少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患者案例的名稱和主要內容如下:
滕艷萍老師:案例名稱《右側顳葉腦出血》,主要信息:患者女,78歲。入院前4小時突然覺得頭痛,同時發現左側肢體乏力,伴有惡心,嘔吐。既往高血壓史十余年。體格檢查:神清,BP 185/95mmHg,神清,對答切題,雙眼向右凝視,雙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溝淺,伸舌略偏左。左側肢體肌張力增高,左側腱反射略亢進,左側肌力III0,左側巴氏征(+)。輔助檢查:頭顱CT示右側顳葉血腫。
劉俊敏老師:案例名稱《左基底節區腦出血》,主要信息:患者男,65歲。入院前一天在工作中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并伴惡心嘔吐,身體向右傾倒在地,不能言語,小便失禁,右側肢體無自主活動,既往高血壓史5年。體格檢查:神志朦朧,血壓190/115mHg,失語,頭眼向左側偏斜,右口角低,右側肢體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右側肢體落鞭試驗(+),右側巴氏征(+)。輔助檢查:頭顱CT示左側基底節區見一異常高密度影,周圍伴低密度水腫區。
林文楠老師:案例名稱《右側丘腦出血》,主要信息:患者女,52歲。入院前2小時在活動中突發言語不利,左側肢體無力,逐漸加重,出現左側抬腿費力。既往高血壓病史3年。體格檢查:神清,BP 170/100mmHg,神志清,言語笨拙,左側中樞性面、舌癱,HR 84次/分,律齊,左側肢體肌力III級,肌張力低,左側腱反射弱,左側病理征(+)。輔助檢查:頭顱CT示右側丘腦出血。
鄭春雷老師:案例名稱《右小腦出血》,主要信息:患者男70歲。入院前6小時在散步時突發頭暈,頭痛,伴有惡心,嘔吐多次,未予以重視,病情逐漸加重,并出現走路不穩,行走困難,既往高血壓病史20年。體格檢查:神清,BP 160/105mmHg,神志清,言語笨拙,眼震(+),余顱神經(-),右側指鼻試驗欠穩準,右側跟膝脛試驗欠穩準,閉目難立征陽性,病理征陰性,輔助檢查:頭顱CT示右小腦半球出血。
通過以上四個案例的情況研究,我們首先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斷,同時查看患者的既往病史,主要癥狀,在了解患者的初步情況后,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主要有:神態檢查,肢體檢查,血壓,聽診檢查,反射檢查等,在進行詳細的檢查后,由醫生進行病癥,病情診斷,之后進行輔助檢查,而后確定病情,最后入院治療。
結果
總之,臨床思維能力的養成是提高臨床實踐能力的核心與關鍵。由于思維特征的相似性,思維導圖的應用實現了臨床思維過程的可視化。因此,在臨床思維臨床訓練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有助于通過更加直觀的邏輯方式,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培養和拓展系統性的臨床思維能力。
討論
從重要信息節點入手,利用圖像、線條等信息表現工具,將醫療信息中大量存在相互關聯的形態素材、表現體征、內在聯系,和需要進一步在實踐中地理解、提煉的臨床實踐等內容進行綜合,以表達各信息節點之間的層級關聯和思維順序關聯,從而達到對臨床思維活動流程的可視化。通過這樣的橫向聯系,學生的臨床思考與實際工作能力都得以明顯提高,而且病歷收集和查體也具有條理性與目的性,從而不容易忽略治療和鑒別診斷所必須的關鍵臨床信息。
參考文獻:
[1]殷曉麗,王德炳.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1):10—13.
[2]張瑞宏.開設臨床思維課程提高學生思維品質[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5):143—144.
基金項目:齊齊哈爾醫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項目(QYJY20210402)
267950170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