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超
[摘? 要] 枯燥、乏味、空洞是部分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評價,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環境中,很難對學習產生興趣。文章認為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合理競爭、多媒體教學等有效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學習興趣;教學手段;激發
興趣是快樂學習的源泉,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逐步培養,如可以讓情境、多媒體、游戲、實驗等逐漸替代“填鴨式”教學,讓課堂教學豐富起來。現代化教學充分利用科技優勢,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活”起來,讓課堂“動”起來,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從教學實踐出發,談幾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而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一些,單純靠題海戰術、“填鴨式”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厭惡數學,喪失學習興趣。創設情境,可有效解決小學生遇到抽象問題時精神不集中、思維不凝聚等問題,改善其厭惡學習的心理,讓數學學習更有趣、更高效。當然,教師還需盡量尋找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無距離感,可輕松地進入題目情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 100以內加、減法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當“小小商店的老板”了,圖片上是超市的物品和價格,歡迎你們來購物。告訴我你們想買什么吧。(教師PPT出示圖片,學生迫不及待地參與活動)
生1:老師,我想買書包和字典。
師:書包35元,字典9元,誰告訴我要收多少錢?
生2:老師,我知道,您要收44元。
師:非常棒。但是他沒有零錢,給了我50元,這回我該怎么辦呢?
生3:老師,您只要找回6元就可以了。
師:很好,你們真是合格的收銀員,那么現在大家可以分組購物,選出你們的收銀員和消費者吧。
一個簡單的購物,讓學生既用到了100以內的加法,又用到了100以內的減法,這樣一來,加減法再也不是抽象的數學內容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教師成功的創設,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巧妙誘發了學生去自覺想、主動思、積極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活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潛能。
二、深入觀察,激發學習興趣
觀察是思維的開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觀察是創造的前提,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觀察,仔細觀察,從中發現規律并利用規律,這樣才能為學生以后創新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更要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使其通過觀察找出事物規律,并應用規律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從而發展其思維判斷能力。
案例2? 圖形找規律
師:大家一起來觀察圖1,你能聯想到什么呢?(圖中圓形顏色分別為紅、黃、綠色。學生觀察后都高高舉起手)
生1:它是十字路口的信號燈。
師:很好,你觀察得真仔細,可以想象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著細致的觀察力。那我們根據這個規律,想一想如果要把圖中的圓形繼續畫下去,第8個圓形應該是什么顏色?
生2:是黃色。
師:非常棒,那你們知道第10個圓形是什么顏色嗎?
生3:應該是紅色。
師:對的,真棒!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規律的圖形,例如地磚的鋪設,花布上的花紋……放學后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身邊還有哪些圖形是具有規律性的。
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較弱,教師應選取生活案例,從案例入手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多觀察,會觀察,養成觀察好習慣,必然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作探究,激發學習興趣
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培養合作意識。合作探究首先需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形成自我的初步方案,然后通過和同學的交流和討論,形成最終方案。合作探究可以讓學生拓展視角,發散思維,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可以讓學生懂得謙讓,通過討論和總結不斷完善自我,逐漸成長,從而提升綜合能力。在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時,需要教師正確指引和合理分組,挖掘學生潛能,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案例3? 三角形的面積
師:昨天大家都將書本后面的三角形剪好了,今天我們將分組探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老師給你們一個小小的提示,要學會運用已學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知識。(學生興奮起來,各個小組長積極組織,生怕自己小組被落下。)
生1:我們組拼出了一個長方形。
生2:我們得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拼在一起的兩個圖形有什么特點?
生3:它們的大小是一樣的。
師:大家都很棒,那么我們根據拼出來的圖形,探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吧。
以上案例中,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交流、總結,推導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鍛煉,也積累了學習經驗。有效的合作探究讓課堂煥然一新,讓學生激情無限。
四、合理競爭,激發學習興趣
競爭意識是與生俱來的,合理運用,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公平的競爭是學習的動力,可激發學生內在的潛力;合理公平的競爭是學生進步的階梯,教師合理利用可讓競爭發揮其優越性。優秀作業評選、計算技能比拼、課后作業完成情況接龍等教學實踐,就是通過競爭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的。
例如,為提高學生“加減運算能力”,筆者在課堂上舉行“計算小達人”評選賽,該比賽采用淘汰賽方式進行。
教學準備:將學生分組,準備鋼筆、筆記本等獎品。(通知學生比賽后,學生熱情高漲,主動要求教師多留一些計算題目。)
教學環節:
1. 小組選拔賽,分6組,每組將選出2名選手參加晉級賽。
2. 12進3晉級賽。
3. 冠軍爭奪賽。
課程采用競爭的方式進行,通過獎品的激勵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踴躍作答,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中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教師要善于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然而,競爭并不是不合作,而是通過競爭激發個體潛能,為以后更好的合作奠定基礎。競爭也不是毫無原則的,教師要正確引導,讓學生從小懂得遵守規則。
五、多媒體進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讓課堂生動了起來,它讓枯燥、抽象、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煥然一新,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多媒體動畫讓數學問題變得更直觀、更形象,使學生感到親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4? 兩位數加、減法
師:同學們,你們看動畫,今天這些大樹生病了,我們要去給他們請個醫生,你們說請誰好呢?(教師PPT展示動畫)
生1:請啄木鳥醫生。(這時屏幕上飛來一大一小兩只啄木鳥,學生表情激動起來。)
師:下面我們聽聽啄木鳥姐弟在說什么。(只見啄木鳥姐姐對啄木鳥弟弟說:“這些大樹病得很嚴重,我剛剛捉了40只蟲子。”弟弟回答道:“是的,我剛剛也捉了30只蟲子……”)
師:同學們,你們聽見他們說什么了嗎?
生2:他們在說大樹生病了,有很多只蟲子,他們在幫忙捉蟲呢。
師:那么誰來告訴我他們一共捉了多少只蟲子。(大家紛紛舉手)
生3:他們一共捉了70只蟲子。
師:很棒,你說得很對,那么我們再往下看吧。
……
動畫繼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則更注重其中的數學的信息了。通過啄木鳥姐弟的對話,同學生很輕松地掌握了“兩位數加、減法”。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更適合小學生的思維,應大力提倡并應用。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善于分析各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不同教學手段激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不斷思考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讓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
324450190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