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玨
【摘? 要】結合新課改中的內容可以看出,要求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要重視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從而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帶領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同時還要求要重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泯滅學生的個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除此之外,新課改還要求必須要將音樂教學融入至生活中,確保音樂課堂能夠有更高的趣味性,增添更多的人文因素,從而更好地與生活接軌。在本研究中,對目前小學音樂的教學情況進行了簡要的概述,同時介紹了生活化教學模式,針對教育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出了相關建議,旨在為后續教育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音樂;原則;策略;生活化教學
新課改提出,在音樂教學期間,應當重視回歸生活,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注重使用各種生活化策略,通過采用這些策略,確保音樂教學能夠真正的回歸生活。同時還必須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凸顯出學生的地位,確保學生能夠對音樂的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體會到生活與音樂這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以此來深刻體會音樂的魅力。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與意義
從本質上來看,音樂是一種以藝術化的方式表現生活的形式,在大自然中不乏美妙的樂章,例如山泉的叮咚聲、夏夜的知了聲等。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以多種方式形象地表現音樂,確保學生能夠對音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通過積極思考的方式,找出其中的疑惑點,與教師進行交流,并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解決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消除疑惑,提升自身的審美力。
在小學期間開展音樂教學,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的審美力得到有效的強化,同時使學生對音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音樂通常源于現實生活,但是卻高于生活,音樂與生活這兩者是難以分割。對于小學生群體而言,由于該群體的主要特點是好奇心相對較重,并且有著較強的敏銳性,從思維上來看有著較高的抽象化程度。所以,教師在教育期間,應當根據學生的真實想法以及性格特點等,合理選擇教學策略,遵循生活化的要求,切實提升教學質量水平。
二、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一)枯燥的內容無法讓學生產生興趣
根據實際情況可知,大多數小學音樂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因此在教學期間通常對知識教育高度的重視,將教學視作是一種傳授知識的過程,同時也并未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導致最終取得的教學成果也相對較少。由于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夠合理,導致多數學生在學習方面也缺乏積極性,同時很多教師把音樂教育當作是一種教學音樂知識的過程,對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提升其審美水平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二)音樂課程脫離了實際生活
根據傳統教學的情況可知,傳統教學觀念對當今的教學仍然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師選擇以傳授知識內容為重點,導致音樂教學不夠靈活多樣,難以真正滿足當今學生的發展需求。通過系統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不僅使教學的難度顯著提升,同時還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厭學心理。
考慮到目前一部分教師仍然是以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音樂教學的質量水平也并未得到普遍的提升。對于這部分教師而言,在設計教學方案或編排教學內容期間,并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情感特點,導致很難切實提升學生的興趣。
三、生活化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各種情境,使教學更加貼近生活,通過營造一個更加親切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避免出現學生恐懼學習音樂知識的心態,從而更好地融入至學習中。除此之外,為了使教師的工作效率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引導學生發散自身的思維,結合音樂作品的特點和內容,對與此相關的生活情境進行選擇,并借助于這些生活情境輔助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學一些民族音樂時,很容易出現小學生的積極性相對較低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景劇這一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進行演繹,使學生通過表演深刻理解少數民族的風俗,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對上述民族音樂的興趣。在完成情景劇的演繹以后,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情感訴求,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調整,對教學情境進行合理的設置,確保教學效率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生活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期間也應當注重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并發揮出自身的作用,通過深入的思考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通過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對合理的生活情境進行設置,并以此為背景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能夠與生活相關聯,以正確的方式應用各種音樂知識。此外,在面對各種難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能夠有更強的解決問題能力。音樂教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以及技巧的教學,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教學《鈴兒響叮當》期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學生難以掌握音樂節奏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期間,學習正確的方法。筆者曾經在教學期間借助于小碟子以及小木棒等工具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在聆聽音樂過程中通過敲擊碟子來緊跟音樂的節奏。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的節奏感得到有效的增強,使音樂教學更具趣味性。與此同時,敲擊碟子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直觀的方式感觸音樂的節奏,使難以緊跟節奏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聆聽碟子的敲擊聲掌握音樂的節奏。
(三)創設教材與生活化模式合理化的聯系
對于音樂教師而言,需要重視對教材內容的應用和挖掘,深入分析音樂知識,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與生活這兩者的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為了豐富課堂,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平臺搜集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知識,并將這些內容融入教學活動中,充分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教學內容的設置更加科學合理,還可以展現出音樂的魅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期間,由于一部分學生很難明確的區分其中的一部分音樂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對音樂的內容有明確的了解,把握音樂的整體情感。播放動畫能夠切實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動畫的趣味性相對較強,因此是一種良好的輔助教學的方式。對于學生而言,為了增強對音樂知識的體會,在日常生活中也應當主動學習各種音樂知識,通過積極的思考,發現其中的問題,并借助于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除此之外,為了使學生的音樂思維水平得到切實的提升,可以通過設置各種生活場景的方式達到這一目的,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習能力。
目前,將生活與音樂教學相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在新課改的號召下,音樂教師必須要重視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深化對音樂的體會,使學生在多個方面得到成長。實踐經驗表明,良好的教學成效通常離不開合理的音樂教學模式,所以,在深化生活化音樂教學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使用各種生活化策略,結合實際對教學方式進行挑選,使教學能夠與生活相融合,增強學生的體會,以此來營造出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化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溫亞鵬.略談讓律動貫穿小學音樂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
[2]徐梅.表演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0(03)
[3]張漢秀.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6(25)
[4]劉慧娟.用信息技術點燃小學音樂課堂[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