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燕
摘 要:在幼兒教育階段,區域活動是重要的教育環節之一,通過區域活動,幼兒能夠開拓視野、培養探索意識。然而,當下我國很多幼兒園開設的區域活動缺乏地域本土特征,內容多以效仿為主,影響了區域活動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本文將主要探討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如何融入本土特色,并通過特色的融入打造更具個性化優勢的幼兒園課程,以使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本土特色;區域活動
在開展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幼兒園需要合理利用社會資源,讓幼兒園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豐富性以及多元性,并增強幼兒對所在區域的家鄉認同,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因此,教師要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注重挖掘本土教育資源,拓展幼兒學習空間,將本土特色和區域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展。
一、當下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現狀
(一)區域活動內容設置缺乏合理性
當下很多幼兒園所開設的區域活動只是流于表面,為了完成區域活動而開展,沒有觸達教育的深層目標。而且,一些幼兒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開展區域活動的實際目的,對于區域活動內容的設置也不夠合理,幼兒通過這一活動課程僅僅能夠得到身體上的放松,卻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很多幼兒也只是在參與區域活動課程之后完成了單項的訓練,活動內容設置較為單一刻板,無法起到促進幼兒科學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區域活動教學效率較低
區域活動也要關注到教學的空間,很多幼兒園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安排的教學活動在空間上較為緊湊,幼兒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負面干擾,從而無法投入到活動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幼兒園在區域活動的數量設置上也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地方,教師的作用發揮不充分,在開展區域活動教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并沒有很好地突出自身的重要引導作用,只是維護好課堂秩序[1]。實際上,僅僅關注到紀律層面是遠遠不夠的,幼兒本身缺乏一定自主能力,一旦活動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教師正確指導,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區域活動中的文化內涵,并且教師還要仔細觀察幼兒并對其行為進行糾正指導,才能夠確保區域活動的有序開展,保障教學效率。
二、將本土特色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相關對策
(一)開設特色區角,延伸幼兒園本土特色區域活動的空間
幼兒園在整體的布置上可以通過延伸活動空間的方式,讓區域活動中增加更多的特色區角,運用這些特色的區角打破傳統區域教學的約束。教師可以在走廊、操場甚至幼兒園的各個拐角處設置關于區域活動的功能區,延伸幼兒的活動區域,并將本地特色融入其中。如果幼兒園的所在區域為農作物盛產區的話,教師可以在園內種植一些容易成活的植物,帶領幼兒共同種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加強幼兒對本地資源的了解。教師也可以將一些獨具本地特色的手工作品放在幼兒園的走廊中,開設手工坊集中展示,這些融合了本地特色的區域活動空間,都能夠延伸幼兒的認知,也有利于打造特色性的幼兒園活動。
此外,在區域活動打造之前,幼兒教師要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是讓幼兒進行學習還有掌握知識技能的重要路徑,區域活動應當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和活動的平臺。從幼兒園所處的地區汲取本土資源并運用到極致,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對于區域活動的興趣,立足于所在地區,將民俗生活、民俗特點與區域活動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營造幼兒園的教學特色,并讓教學實踐真正落地[2]。對于本土自然資源以及民俗特色的挖掘,能夠充實區域活動材料,比如教師可以將當地所盛產的一些蔬菜瓜果作為材料,引導幼兒進行創意發揮,形象生動地將這些蔬菜以具有想象力的形式展現出來,最后再將這些作品放在幼兒園的特色區角中。這一教學方法豐富了區域活動的教學范疇,而且也將本土特色有機融入其中,幼兒在應用這些豐富多樣的本土特色材料時,能夠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每一種材料都能夠成為新穎的創造性工具。教師在過程中還要引導幼兒自主完成,并向幼兒介紹這些本土自然資源的特點,加深幼兒的理解。
(二)將區域活動打造成特色,積極收集本土教育素材
第一,為了更好地開展幼兒園區域特色教育活動,教師要做好足夠的教學資源和素材儲備。因此,教師在上活動課之前,要根據所在地區的區域環境特征,學會就地取材,通過收集本土特色的自然資源,將之和課程教學結合在一起,起到突出本土特色的作用。在這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共同參與到收集活動中。幼兒是區域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要注重激發幼兒的活動參與興趣,讓幼兒能夠將收集本土特色的學習素材作為一種樂趣,從而配合教師完成學習。
第二,教師要引導家長參與其中,共同搜集學習的素材。教師可以讓家長和幼兒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完成材料收集的任務,并讓家長跟幼兒分享自己對這些資源的認知以及理解。
第三, 教師在對本土教學資源進行收集的過程中,要增強對所在區域的認知以及理解,通過親身體驗,了解本土民俗以及自然資源的特征,這樣才能夠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切實體驗分享給幼兒。
(三)融入本土資源,優化園本課程
很多教師在開展區域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過于依賴文本教材。由于幼兒園的教材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的適用性,這也導致教材中的本土特性較為薄弱,很多教師并不清楚自己所在地具有哪些本土資源,能夠利用的又有多少。所以從構建具備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這一方面上看,教師要選擇操作性強、具有一定典型特征的本土資源,將這些資源和幼兒教學結合在一起,開發園本課程,以大自然為平臺,將區域活動融入其中,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設計符合幼兒生活以及認知的相關教學活動,盡可能地將這些園本活動擴展到幼兒生活的諸多領域中,以此強化幼兒的見聞以及知識經驗。
此外,對于本土資源與園本課程之間的聯系,教師也可以大膽融入更多新型的教學模式,例如手工、繪畫、舉辦本土民俗文化情景表演等,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活動過程中了解所在地區的發展情況以及近些年的變化,加強對家鄉的熱愛以及關注,從而實現多方面能力的構建。
(四)注重挖掘當地名勝古跡資源環境
對于開展區域活動來說,本地環境是重要的底色,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區域教學活動,教師要注重結合本土特征,因地制宜地從本土資源的角度出發,構設相關的區域環境,從而帶動幼兒發展。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也可以通過聯絡家庭的方法,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之下走到青山綠水中拍攝風景,或者記錄下家鄉中的特色一條街,這樣的實踐活動都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濃厚的本土資源文化,并實現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塑造[3]。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從幼兒的視角出發,將本地的一些名勝古跡資源表現出來,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是一段小視頻,通過這樣的內容加強幼兒對家鄉文化的理解,從而讓幼兒真實融入這些情境中,拓寬區域活動的影響空間,讓幼兒實現身心能力的雙重塑造。
名勝古跡中也愿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也是進行本土資源開發和挖掘的重要切入點,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多向幼兒介紹家鄉文化的歷史背景,在介紹的過程中增強幼兒的知識儲備,或者帶著幼兒一起觀看了電影,了解相關文化,甚至學會唱當地有特色的戲曲或者民歌。這種教學的方式也是實現文化傳承的有效策略,可讓幼兒在追溯過往歷史足跡的過程中,實現本地人文情懷的延續。
(五)加強教師專業能力構建,激發幼兒的參與主動性
在融入本土特色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也要認識到自身能力的重要影響。由于很多幼兒教育工作者缺乏對區域活動的足夠認知,導致在本土特色融入過程中沒有觸及教育的內核。所以,教師要能夠糾正自己的認知,正確認識區域活動的特點明確意義,通過區域活動的開展,為幼兒營造更多的實踐創造空間。幼兒教師要加強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并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進行更新,發揮出自身在活動中的指導性作用,完善知識體系,從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進行區域活動本土特色融入的教學設計,突出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幼兒能夠真正在區域活動中實現個人能力的拓展。
激發幼兒的活動參與積極性,也需要教師明確幼兒的心理發展階段和特點,為幼兒營造自由愉悅的學習空間,讓幼兒在投入到區域活動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自由表達[4]。教師還要多關注幼兒的實際表現,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和鼓勵幼兒,通過區域活動讓幼兒得到學習自信心的有效塑造。良好的活動氛圍下,幼兒也會在投入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本土特色的吸收更加高效。總之,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的知識儲備以及教學能力,以更強的專業能力,讓區域活動真正活起來,走入幼兒內心,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教育,使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幼兒園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在開展區域活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認識到這一教學模式本身的優越性所在,挖掘區域活動的優點,將之和本土特色做好結合,運用本土教學資源,豐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學寬度和深度。通過開設與本土特色相對應的區角活動、學習實踐等方法,讓區域活動能夠更加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實現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能夠借著本土特色區域活動的翅膀,盡情張揚想象力和創造力,實現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也要善于挖掘本土資源的特點,通過收集本土特色素材,將之和區域活動進行融合,讓區域活動的內涵更加豐富,幫助幼兒打開視野,增強對所在地區的文化認同感,塑造愛國情懷。最為主要的是,本土特色的融入能夠讓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更加豐滿,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以及效率,助力我國幼兒教育事業實現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曉娟.論如何打造本土幼兒園特色區域活動[J].讀與寫(教師),2018(6):26.
[2]張凌云.本土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運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9(1):124.
[3]張永萍.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差異性教學研究[J].明日風尚,2019(2):115.
[4]王麗莉.基于主題背景的紙漿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應用研究[J].活力,2018(2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