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文化教育的潮流發展,教育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有著很高的重視度。重視實踐教學法的大力興用,因此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也慢慢開始運用著實踐教學法的授課方法,其效果是有效地改善數學這門學科的抽象思維、單調邏輯運用的枯燥乏味等問題,避免魚龍混雜,搞形式去對待數學的實踐性學習。為了使學生從中段的根本意義上接受實踐教學法課堂下小學中段數學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益處,就此文對實踐教學法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模式中的實行運用展開討分析。
關鍵詞:實踐教學法;小學中段;數學教學
一、 引言
現如今,實踐教學法已成為新課標改革下的一種新型學習方案。小學中段學生已經逐漸開始要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把實踐教學法引入到小學中段數學教學的課堂中,可以讓學生獲得表現自我的實踐機會,并且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學到實踐多動手的能力,踴躍發揮自己的才能,教師對學生實踐的各項任務進行適當的指導,了解學生在做什么、想什么,有利于學生查漏補缺完善自我,為小學中段學生茁壯成長作鞭策,促進實踐教學法在小學中段學習階段下順利實行。
二、 在小學中段數學中實行“實踐教學法”的意義
從大的方面來講,在小學中段數學講學中,實施“實踐教學法”方案,有效且扎實的為更多學校提供學習方式,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的創新精神。為我國教育事業敢于嘗試敢于創新的精神走向全世界打下更好的基礎。從小的方面考慮,在小學中段數學課堂授課過程中,嘗試“實踐教學法”能夠極大的發揮全體師生的共同主體地位。在小學數學的課堂學習下,學生適當地找到有效學習方法,制定學習策略,會帶給學習本身一定的益處。掌握這種自主求真務實的自覺實踐能力會在此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將小學數學當做新知識,探索新領域。執教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學生不足和弱點,對此對癥下藥,更要做到真正踏實地去面對教育工作。最好的角度使學生投身心于學習當中,教師在提升自身時學會靈活轉換教學方式,在指導中強化自己以及學生的務實練習,促進小學中段全面發展,實現學習意義實踐的真實性,以此激發全體師生的實踐教學的力量,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促進學生的前途多方向發展。
三、 實踐教學法在小學中段數學中的應用不足
(一)低年級學生和教育者本身的不足
小學中段學生本身就自覺學習能力差,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集中精力,行為習慣還不能適宜這樣強有力的學習方案,課堂氛圍配合能力也差強人意,長期被守舊的教學模式灌輸封建思想,造成被動性深入學習,鮮少親自動手操作,缺乏實踐能力,與學習的思想太過狹隘,遇到問題不能全面解決,自我表現能力不夠好等因素,教育工作者本身資質不夠,又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沿襲一成不變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因此,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學生和執教者自身的原因,也會大大地影響到實踐教學法的實施效率。
(二)實踐教學方案本身的局限性
實踐教學法也會出現缺乏觀念,或者說觀念陳舊、思想守舊,沒有創新思想,鮮少新穎的創意活動。投入不足,沒有足夠的條件和時間去組織等活動,形同擺設,講空話不切實際。對此管理不夠嚴格,對于在小學中段數學課堂教學上因為對實踐教學法不夠深入了解,就徒手實施,反倒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正面作用。因此,我們就要善于發現并改正小學中段數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不利因素,為此保證實踐教學法的有效運用。
四、 實踐教學法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上文也說到,小學生本身是非常活潑好動的,思維難以集中,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該利用可以吸引學生注意的方法。故事教學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學習主動性,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故事教學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充分的理解學習內容,讓他們發現數學絕對不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一個完整的故事,有開頭,過程和結尾,這和課程的組成是非常相似的,一堂完整的課,有導入,有過程與總結。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故事可以貫穿一堂完整的課。
例如:我們在學習《比大小》這一課程時,可以這樣設計故事:從前有三只小豬一起去摘水果,這樣就會自然產生到最后水果怎么分的問題,都有什么水果,哪些水果數量多,哪些水果數量少,教師可以讓學生幫忙分一分,我們先讓他們站好隊(引出一一對應),分別將不同的水果放在他們邊上,先分好才能吃。如此一來,在分的過程中,重難點自然而然地就突破了,并且,故事的情境會讓學生對這一內容的印象格外深刻。更進一步,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對故事進行演繹,讓多種不同的理解方法都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學生自然會對學習內容有更充分的理解。
(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動手操作
教師要多多的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動手操作,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涉及面,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不斷的實踐動手操作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掌握圖形平移和旋轉及其性質,幫助學生準備課堂上需要用的工具:紙張、筆、剪刀等物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裁剪出不同形狀的圖形,用筆在紙張上畫出大方格,把裁剪好的圖形放在大方格紙上平移和旋轉,得到了新的圖形。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可得出結論:圖形平移和旋轉只改變了圖形的位置,而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動手操作,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數學知識點,加深學生對于本節課的記憶力,從而達到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創建民主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民主課堂教學模式,創建出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局面,教師要給學生積極提出問題的機會。假如學生提出問題的表達受到限制,提的不好可能還會招致教師的批評,甚至同學們的嘲笑,那么,學生慢慢地就不敢提出問題,解決心中對于學習的疑問。舉例,在教學“面積”一節時,教師剛剛為學生教授完長方形的面積。這時,一個學生舉手向老師提問:“老師,那正方形的面積怎么算啊?”教師就要對這位學生進行表揚:“這位學生問的問題非常好,咱們接下來就講正方形的面積。”學生看積極提出問題被老師表揚,就會向受表揚的學生學習,同樣也在課堂上積極地提出自己所不懂的地方。教師營造出平等與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為學生布置實踐性的作業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給學生布置有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課下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與同學討論,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時,教師講解完課程內容時,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每個人都統計任意五個好友或者家人的兩項愛好,不可低于五個人,從跑步、跳繩、游泳、足球和籃球這五項運動里面選擇,學生也可以換成別的運動,但要湊夠五項運動。并且要求學生嚴格完成所布置的作業,不可打折扣。通過完成這項作業,加深學生對于本節課的知識記憶,還可以幫助學生直觀且清晰地看出好友同學或者家人的愛好,了解身邊人的生活喜好。學習實踐中融入生活元素,調動學生投入到實踐的積極性,充分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教學質量。
(五)利用課堂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如果多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就可以培養出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還可以側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同時有所提高,從而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會提高,由此看來,合理的應用實踐教學法對學生有莫大的好處。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大量的動手操作,教師可以準備長方體與正方體,然后讓學生把這些立方體拆開分解成各種各樣的圖形,再利用這些圖形進行重新拼接,再次組成不同的形狀,并對新的形狀進行描述,分類。說明要求后就讓學生投入到實踐中開始動手拆盒子,在拆分并組合的過程中,不僅會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而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明確認識到,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是由六個面組成,長方體的組成可以同時包括正方形和長方形,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學習的內容有更充分地理解。認知能力,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綜合能力更強,所以說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不能只關注教學的進度,還應注意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開展游戲式實踐活動
很多教師對游戲教學的認識非常的片面,認為游戲教學法只是簡單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合理有效的運用游戲教學法的作用遠遠不止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一教學法還能幫助教師快速為學生導入新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鞏固知識。舉個例子,在教學“位置與方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搶板凳”這一游戲來讓學生指出哪位同學在哪位同學的什么方向,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好課堂紀律,以免課堂上出現不必要的混亂。通過這一游戲,鞏固學生對于位置與方向的概念,加強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活躍數學課堂的氣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由此可見,在數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改變對游戲教學的錯誤認識,積極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改進游戲教學法,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 結束語
總的來講,借助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實施“實踐教學法”方案,發現實踐不僅能讓教師拓展學生的認知,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自主吸收文本中的精華,這是積極的效果。實踐學習是斟酌探索的慢過程,需要在學習中漸漸添加到教學中去,最終造就優秀的學習風氣,合理推動小學生的發展。我們要順從新課標的改革,就要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重大任務,更新教學理念,將實踐教學法在數學中生根發芽,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尚紅.實踐教學法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9(9):74.
[2]吳霞.芻議實踐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36.
作者簡介:舒小妤,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宜春市沁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