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探究思維、分析能力及主動能力,尤其是需要在課堂中融入多元化的音樂元素,誘導學生在感受、聆聽民族樂、流行樂、古典樂等音樂的過程中明白音樂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游戲教學中的內涵、作用及實踐方法。
關鍵詞:音樂游戲;小學音樂教育;作用;實踐
一、 引言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應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融入多元化的教學元素,不斷豐富、不斷改革音樂教育方法,營造出一個融洽的社會氛圍,也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同時,音樂教育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感知力,尤其是可積極地在課堂中融入音樂背景及故事,促使學生更樂于在課堂中進行學習。
二、 小學音樂游戲教學的內涵
小學音樂游戲教育是利用音樂游戲的形式展現樂理知識、節拍、節奏等形式的表現方法,故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目的是加大在課堂中滲透各風格、各特色的教育形式,促使學生在自主感受的過程中將音樂內容與心靈相聯動。同時,通過利用小組合作、聆聽感受、肢體活動等形式開展游戲活動,能夠充分關注到學生的成長情況,以便教師根據現有的課程形式進行改革,能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充分明白自身的本質需求。另外,傳統音樂課堂形式較為單一,主要采用宣講式的課程模式,故學生自我理解、自我探討的時間較少,無法挖掘音樂中的思想精神元素,進而導致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總之,音樂教學中,教師需關注到學生年齡、性格、愛好等要素,盡量選擇適合學生接受的游戲形式,并及時創新游戲內容,以便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體現。
三、 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讓學生感受不同音樂的氛圍
不同音樂形式、音樂元素所創造的樂理氛圍是不同的,故音樂可營造出一個和諧溝通的意境氛圍,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音樂所營造的氛圍及特色。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融入、不斷感受特色的音樂教學內容,同時積極表達出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及感悟,以便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性格。例如,在感受愛國主義的樂曲中(《義勇軍進行曲》),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現出近代中國歷史情況,尤其是需要說明新中國成立及感人的英雄事跡,讓學生快速融入、體會音樂內容的認知與探究。通過融入愛國主義思想元素及意境,能夠讓學生在感受新中國成立不易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到愛國主義及軍旅題材的樂理風格。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新思維、創造能力是音樂創作的重要素養,故教師需要創新音樂課程的考核方式,尤其是需要關注到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核心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創設各類探究情況,誘導學生對不同的問題展開思考,分析不同音樂對社會的影響及魅力,以便凸顯出游戲活動的價值。例如,可借助“你聽我猜”的猜歌游戲形式,讓學生在聆聽、碰撞、感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這對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是有利的。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肢體能力
音樂的節奏強弱及節拍特點存在著一定差異,故滲透多元化的音樂游戲形式,并形成獨特、有價值的課程模式,同時要求學生根據音樂進行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肢體能力、反應能力。小學階段學生的發育不完全,因此教師需結合學生好奇心強、活動能力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根據喜愛的音樂進行展示,以便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及理解。例如,在欣賞《波斯貓》流行音樂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模仿波斯貓的動作進行舞蹈。同時,教師可向學生說明貓科動物的樣貌及特點,尤其是手、腳的擺放方法及擺放特點,盡可能模仿出貓科動物的精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
(四)有利于營造快樂學習的氛圍
音樂游戲進行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培養,尤其是需要創設探究式的學習氛圍,誘導學生自主體會復雜的樂理知識內容及節拍內容。但是,部分樂理知識的學習較為困難,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樂理知識的學習過程就相對較為困難,故需要利用游戲的形式滲透樂理知識內容,可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深化學生對音樂理論的理解。例如,在頌唱《小跳蛙》歌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出多元化的動物世界,讓學生明白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采用RAP的形式開展音樂活動,引導學生對這一歌曲進行重新編曲、匯總、創新,以便讓學生進行快樂的學習與感受。
四、 新時期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的創新及實踐措施
(一)融入排排隊游戲形式
排排隊游戲主要針對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群體,其原因是該游戲活動較為簡單,游戲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認知簡譜(1、2、3、4、5、6、7)及唱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重視做好啟蒙教育方法,根據各學生的高低設計出游戲方案,以便讓學生容易進入到課堂學習過程。課前準備中,教師可在教室內畫出三條筆直的小道,并在小道內標識出do~si幾個音符。課程進行時,教師可向學生說明各個音符的唱法及簡譜的表示方式,說明完畢后要求學生進行復習,并隨機分成3個小組。其中,教師需要求第一棒學生根據面前學生所指的音符進行發音;若回答正確可繼續答題,若回答錯誤需站到隊伍的最后一位,以此類推;當某一組每一名學生都認識音符后,可判定游戲結束。總之,利用該方法滲透游戲活動,能夠讓剛進入小學的學生更快適應于小學生活,也能提升提高課堂的質量。但是,該方法不適用于高年級,其原因是該方法所耗費的時間較短,并且所涵括的內容適合于基礎理論,因此不可用作于較深課程的講解。
(二)融入歌曲對唱游戲活動
歌曲對唱即采用“接歌”的形式開展音樂教學,該方法實施中需要學生結合已學習的樂器、樂曲進行接歌,同時對其進行改變與創新。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在過程中講述音樂改變的技巧及文字儲備。該方法的實施措施如下:首先,教師需充分收集適合學生的詞曲,并說明民族樂、爵士樂等音樂形式的特點及演奏方式,幫助學生明白不同音樂形式的樂理特點及侵權原因。但是,小學生的詞曲創作能力不足,故需要要求學生做好改變匯總,如可根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進行重新填詞。填詞過程中需要注意要與本課所學習的知識點相關聯。例如,某位學生依據抗疫方面內容進行了重新填詞,并在班級中進行展示與匯編,減少了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壓力。其次,教師需根據學生的作業成果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自行評判、分析哪一位學生的創作能力更好。最后,教師還可誘導學生進行旋律的創作與匯編,其原因是部分學生在唱歌過程中經常跑調,故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進行自由創作與自由展示,同時說明自身在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趣味事件。通過培養學生的樂感及創作靈感,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習的知識。在這一活動進行中,學生需要明白自己的需求,并及時詢問教師如何避免跑調的現象,并在教師的指導建議中進行改進,進而提高學生音樂樂感。
(三)融入音符游戲活動
音符游戲主要以鞏固音樂基本知識點為主,促使學生在簡易的游戲中深入了解音樂課程內容,以便讓學生更快速地學習到需要掌握的內容。例如,教師可匯總已學習的音符理論,如八音符、休止符、G調、D調等樂理內容,并將其繪制在卡片上。在此過程中,教師可隨意在這些卡片中抽取一張,并要求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說出音符的定義及用法。若某一位說不出音樂符號的含義,則可要求學生進行才藝展示。展示形式可包括演講、小品、唱歌等形式,同時要求其他學生對該學生的表演情況進行評價。最后,教師還可利用PPT向學生展示出各類常見音樂誦唱的技巧,以視頻、文字、圖片的形式說明各種音樂的表現方法及表現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五、 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開展的原則
音樂游戲融入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課程的創新方法及應用措施,具體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首先,教師需要確立具體的學習目標,根據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重點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斷獲取相應的樂理理論。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充分尊重學生的性格、愛好等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及學習目標,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更綜合的了解自己的情況。同時,教師也應積極創新游戲環節,融入特色的、趣味性強的內容形式,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成績。其次,教師需明白實踐措施及實踐方法,主要采用唱歌的形式表現出各類游戲活動,并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及音樂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滲透樂理內容的探究與學習,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創作的過程中明白音樂理論,這對開發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有利的。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尤其是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借助合理游戲內容,幫助學生更全面的了解音樂所帶來的意境。總之,音樂游戲選擇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個性及身體成長規律,選擇合理、科學的活動形式及活動內容,以便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也能讓學生在娛樂中學到樂理知識。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的音樂教學與音樂創新過程中,教師需積極探討各類音樂游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學習積極性為目標,將樂理知識滲透至游戲內容中,促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感受不同音樂游戲、音樂形式所帶來的魅力。另外,教師也應重視情感教育,尤其是需要講述各類音樂理論的背景及發展,及時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瓊.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實踐分析[J].中華辭賦,2019(5):195-196.
[2]徐偉,蔣英.“唱家鄉的歌”在小學音樂唱歌課中的實踐策略:以四川省地方課程資源運用為例[J].四川戲劇,2019(10):183-185.
[3]黃金子.音樂教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與教學改革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1):50-53.
[4]楊洋.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游戲的積極作用與實踐探索[J].藝術科技,2019,32(4):278.
[5]劉敏.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游戲的積極作用與實踐探索[J].讀與寫:教師,2018(11):1.
作者簡介:
王晶,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