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宇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既可以提升其文字表達水平,又能夠增強其寫作素材儲備。教師必須通過充分激勵和引導使學生樹立在朗讀興趣培育和能力發展上的自信心,通過正確發音和有效技巧的教學,幫助學生具備準確把握閱讀內容、深刻理解閱讀內涵的能力,從而保障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順利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提升朗讀能力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受教育的基礎奠定時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具有關鍵意義。具體到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專業素養培育中,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意義
(一)對語文學科的意義
在語文學習中對學生的朗讀能力展開培育,不僅能夠使小學生逐步掌握漢語的基礎知識與技巧,從而實現與他人順暢的語言交流,還能夠提升小學生對漢字的書面理解能力,更好地輔助其他學科的學習。除此之外,漢字和漢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和結晶,教學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歸屬感,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二)對學生自身的意義
朗讀能力的培育涵蓋了文字發音和語韻掌握等多項內容,準確的發音以及富有感情的語韻是學生朗讀能力成熟的標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能夠使學生形成更為獨特的感受,深刻地了解其作為溝通交流方式的魅力,促使學生溝通能力和表達水平的進步,幫助學生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增強學習興趣。
二、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現狀
(一)開展時間局促
一部分教師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主導語文課堂開展,在升學壓力的影響下,教師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重點大都聚焦于閱讀理解、作文寫作等分值較大的書面表達題型上,無法為朗讀活動預留過多的課堂時間。在生活中,多數家長也過分重視孩子的補習班課程而忽略朗讀練習。
(二)學生參與度低
朗讀機會較少、開展時間較短是學生朗讀參與度低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教師對語文朗讀活動的教學意義重視不足,總是把朗讀機會留給音色較好的學生,導致許多學生缺乏朗讀展示機會,學生的朗讀興趣受到壓制,也是造成學生在朗讀活動中參與程度較低的重要因素。
(三)忽略技巧教學
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難以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是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過分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完成知識的記憶,忽略了關于學生朗讀感情以及語韻發音的教學;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自身的朗讀能力未達到教學標準,不具備相應的教學水平。
三、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增加活動開展時長,保障學生有效參與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強化,引導教師在培養學生方案和備課材料的編寫過程中提升朗讀教學比重,以科學的教學方法為指導,在課堂中選取恰當的時機加入朗讀環節,開展朗讀教學。
(二)提高教師朗讀水平,開展朗讀技巧教學
教師在朗讀教學開展過程中,應當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從而發揮正確的示范效應。教師應當運用清晰流利的普通話閱讀矯正學生的錯誤發音,在閱讀過程中融入情感,引導學生加以感受和模仿。
(三)豐富和創新朗讀形式,完善學生的學科能力
在朗讀活動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打破傳統課堂朗讀教學形式的局限性,從而有效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設優質的教學條件
小學生由于心智尚未得到完全開發,所以大多以興趣作為行動的指導依據,因此要想小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就應當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通過先進教學理念的結合、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持續創新以及優質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共同推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進步,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的。
四、結語
朗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針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意義進行了簡要介紹,深入分析了培養現狀,并具體探析改進舉措,以期能夠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蘇軍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甘肅教育,2019(23).
[2]王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
[3]賀恒獻.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讀寫算,2020(9).
[4]魏雁.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讀寫算,2018(15).
[5]胡洪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J].讀寫算,2018(15).
[6]鐘芹.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