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時期是德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時期,對于中學生的心理發育來說是較為重要的階段,如果不好好引導會帶來學生叛逆的嚴重后果。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對如何在音樂課堂上應用德育進行了一定研究和探究。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音樂;德育
立德樹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于德育意義重大,為了進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師應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從而實現不忘初心的德育教學之路,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更健康、更快樂,品質更加高尚。
一、立德樹人理念對于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德育相關內容進行深化和優化,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德育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初中生的心理狀態正在初步進入青春期,因此要在普通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德育,讓學生感受到有趣的課堂氛圍,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不被學生抗拒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讓他們的心靈更加健康,對未來的發展產生正面的影響,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學習態度。
二、初中音樂德育教學的策略
德育不是張口就來或者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經過長期的提升與改善,對于教師的教學策略有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教師本身的德行水準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師作為德育榜樣
教師想要讓學生的思想道德得到提升,讓學生能夠獲得德育方向的水平提升,首先要讓自己的德育水平處在良好發展的前提下才能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提升自己的情操。教師在上課時,自身的行為和語言都要進行規范,對于心里有抗拒情緒的學生,作為教師應當帶著耐心去感動學生,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
2.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安排德育內容
音樂教育應當將思想融入教學中,要注重音樂知識教學和音樂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完成這兩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這樣的配合下,音樂就能對陶冶情操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都起到了相應的作用,我們要通過美妙的旋律讓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從而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是教育的非常簡單直接的手段,讓學生能夠聽懂音樂、感知音樂,從中感受美、享受美。例如,在欣賞《梁祝》時,不僅要重視旋律上的優美與動聽,同時還要和學生分享人物的背景形象以及行動思維方式,讓學生經過討論能夠批評封建禮教,贊美自由和民主。用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德育,讓每堂課都有一個德育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從互相交流中得到思想的升華,從彼此的討論中完善思想上的不足。
在欣賞《保衛黃河》時,可以先介紹樂曲相關的創作背景,讓學生更有代入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播放相關的歷史圖像,讓學生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來之不易,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奮斗的人們的偉大形象,感受到黃河的洶涌澎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完善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感受到愛國精神的偉大與重要,與共產黨人產生共情。將德育融入課本內容教學中,通過欣賞歌曲和觀看老師提前準備好的錄像、視頻、照片等等相關資料,直觀地感受到歌曲的氣勢宏大,并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的影響。
3.強調學生的參與方式改善
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德育的力量,教師要讓課堂教學的內容變得豐富,將課本上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相結合。例如在進行《大海,故鄉》之類的學習時可以引入古人的詩詞,如《靜夜思》等等,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感恩教育和對故鄉母親真摯的感情,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表達對家人的感恩之情,如何進行自我反思,從而促使學生學會感恩,讓學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比如,《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的歌詞非常通俗易懂和膾炙人口,并且對于學生來講難度較小,非常容易學習。但是這首歌的內涵又如詩意般的圣潔,通過這首歌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愛的偉大與崇高,感受到愛所能帶來的和平,用愛來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對于青春期所帶來的叛逆是有好處的,能夠有效緩和學生的焦躁。同時在進行這首歌的學習時,不能夠將老師放在主體地位,而要讓學生有較為強烈的參與感,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歌曲和情感所傳達出的愛,用感知到的愛來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
教師通過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既能夠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淺顯易懂又使課堂教學內容非常豐富,讓學生接受到教育的同時,又提高了道德水平和互相之間的感情發展,也讓學生的德育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三、結語
初中音樂老師要清楚地意識到,德育完全可以存在于音樂的教學中,同時要利用好立德樹人這一背景,讓音樂的課堂不僅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好,還能夠感受到情感的美好,并且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讓德育開展得更加良好,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崔洪剛,孟麗.德育功能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華夏教師,2015:56-57.
[2]安小平.在音樂教育中的德育作用[J].大觀周刊,2012(4):152.
[3]王翠梅.初中音樂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文摘版(教育),2016:168.
作者簡介:王霞(1986.10—),女,漢族,甘肅隴西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音樂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