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澤花
摘 要:教學應該是教與學有機結合的體現,傳統教學注重“教”,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翻轉課堂”則注重“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探究性、創新性,是教學的重大改革,但翻轉課堂并沒有效實施,讓人惋惜。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實施
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迷迷糊糊,這是長期以來教學中存在的特別突出的問題。老師提前找各種資料備課,認真制作課件,然后信心滿滿地去上課,結果是老師講得激情澎湃,學生卻不認真聽講。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近幾年提出了一種新教學模式 —— “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單方面講解的教學方式,它在課下知識教授完成的前提下,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者實施個性化的講解,實現了因材施教。[1]
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將老師的“講”與學生的“學”顛倒過來,上課不再是以老師“教”為中心的授課模式,而是以學生“學”為主體,老師只答疑解惑,并對知識進一步拓展,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教學核心素養的作用。這種模式需要學生提前做足“功課”,比如老師提前在網上布置相關問題,學生預習內容,再通過老師布置的習題對新內容加深理解和鞏固,將不懂的知識點提前羅列出來,上課時匯集所有的問題,學生互相討論,這樣,一些簡單的問題迎刃而解,通過討論還是模糊不清的由老師解答,當學生對知識有系統認知的時候,老師再提出一些相關的有難度的拓展性問題,學生繼續討論找出合理的答案。這樣的一節課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探究性,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體意識、互助意識,這么好的教學模式卻在實際教學中舉步維艱,原因值得深思。
翻轉課堂實現了“生生間面對面的分享、交流學習成果與心得,以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的教學形態”,[2]但實施起來問題很多。現在一些學校把學生變成“高分低能”,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深挖題意,創新探究的效果。“翻轉課堂”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但在很多學校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太少。一些學校把學生應該開設的音、體、美、信息技術當“副課”取消,學習變成負擔,削弱了學生的求知欲、創新性。一些老師為了提高自己的單科成績,占用學生的自習時間,還布置作業。據學生反映,晚上只做當天的作業時間都不夠,尤其理科作業,做完一門就得一小時左右,理解能力弱的學生需要的時間更長,對老師在網上布置的預習內容根本沒時間認真思考,因此,老師根本沒辦法真正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上課時做不到有的放矢,從長期的教學情況看并沒體現出翻轉課堂的優越性。甚至一些用“翻轉課堂”的老師成績還不如其他沒用的。
翻轉課堂確實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它打破了幾十年來的教學模式,剛提出翻轉課堂時,不少人在使用,但沒過多久,老師又回到了以前的“填鴨式”教學,還有一些很難避免的原因,第一,學生不能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有些學生沒把平板電腦當成學習的工具,也不是查資料、幫助答疑解惑的助手。第二,老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規劃課前預習,課上拓展創新內容,使老師筋疲力盡,由于部分學生抄作業使老師很難掌握學生真正的水平,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第三,學生從小習慣了“聽講”,不愛動手動腦,上課不積極配合,使本該活躍的課堂變得死氣沉沉。
總之,翻轉課堂需要每天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要營造好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究力、實驗力、創新力。我們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體現自我價值,找到樂趣,要讓翻轉課堂體現出它的優越性,師生都能真真切切受益,我們應該大力推廣,盡早實行“翻轉課堂”,這樣才能培養出一批批有探究性、創新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海杰,張黎.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4(2).
[2]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