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花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中的重要一部分,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主要方式。因而,語文閱讀的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隨著小學高年級學生年齡的增長,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必須要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大量相關閱讀培訓。群文閱讀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大勢所趨,本文對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是一種設置議題作為核心,以多個文本組合探究核心議題的探究路徑。在課堂上通常表現為以一篇帶動多篇構成群文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可以借此來擴展學生的閱讀面,開拓視野。隨著小學高學段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進行全群閱讀,能夠進一步地深化語文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綜合素養。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中的實踐應用進行探討。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安排
群文閱讀教學比單篇閱讀教學增加了閱讀文本以及教學目標更加深刻,但課堂時間并沒有增加。在有限的時間中,完成課堂任務,達到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做好科學的教學安排。如果沒有做好科學的教學安排,在教學設計中就沒有一個清晰的教學思路;沒有規劃清楚導入、教學、學生思考的時間;沒有明確在課堂上應該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思考。這些都與教師提前準備工作不充分,沒有科學的教學安排有著緊密的聯系,會導致課堂任務無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難以達成。
(二)學生閱讀興趣偏離教學設計
群文閱讀文本是為了達到某個教學目的而選擇的文本,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但一部分高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主性增強,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課堂上,僅憑自己的興趣進行閱讀,而不是根據教師設定的題目進行閱讀。比如,在《獵人海力布》的教學中,有的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在海力布寶石的神奇上,忽視了海力布的善良。甚至有的學生在閱讀完之后,自行閱讀之后的《牛郎織女》,沒有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進行。在課堂中只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忽視自己不感興趣的地方,這些行為都嚴重偏離了課堂目標。此外,一些教師選取題材時只注重自己的喜好,而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提問中也過于書面形式化,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些都造成了無效群文閱讀教學。
二、改善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建議
(一)合理設計課堂主題,做好充分課前準備
群文閱讀教學圍繞議題作為核心,全文內容的選擇,后續教師課堂的提問以及學生的閱讀思考,都依據中心議題進行展開。因而,設置議題要以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依據。課前做好充分的課堂設計,確保議題有效結合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重難點,保證學生對此議題具有探索思考的興趣。針對課堂中可能學生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出預設,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
比如,在學習到《伯牙絕弦》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將議題定為珍貴的友情。以珍貴的友情作為議題,組織開展群文閱讀。群文閱讀的對象可以是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贈汪倫》。這樣,學生就可以多角度地圍繞友情作為中心點進行展開,加深對珍貴友情的領悟。如,“伯牙絕弦,是因為一知音難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知音朋友,哪位同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和朋友之間發生的故事呢?”教師選幾位學生和大家分享自己和朋友之間的故事。“同學們分享自己和朋友的故事都很感人,除了伯牙絕弦,還有兩位詩人的友誼也讓人淚目。他們之間的友誼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一疑問閱讀文章吧。”通過分享故事,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充分貼合議題,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
(二)積極引導課堂教學,確保學生主體地位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以及選擇權。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前,鼓勵學生課前做好課堂準備。收集整理群文素材,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發言,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做好引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閱讀,互相分享自己的交流心得,對文章的獨特的思考。比如,《將相和》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了解廉頗和藺相如產生矛盾的起因經過,藺相如又是如何對待廉頗的?以此分析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的形象特點。思考“如果廉頗沒有負荊請罪,他和藺相如沒有成為好朋友,而是成為了敵人,趙國會怎么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的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關于廉頗和藺相如的其它故事作為群文閱讀素材,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以及產生矛盾的原因。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教師引導教學,提高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三)注重課堂有效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除了單純地將思想主題作為全文的主題聯系之外,注重描寫手法技巧在群文閱讀中的相關性。分析討論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在文章中對角色刻畫的價值與意義。組織學生探討文章的相關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總結、提取文章之中的要點。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更高效地從文章之中吸收相應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最大限度從群文閱讀中獲取文化知識。
例如,在閱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可以先進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等閱讀結束后,讓學生回答本篇文章是什么樣的主題,對人物運用了什么樣的刻畫手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們快速地閱讀文章《慈母情深》與《懷念母親》。閱讀這兩篇文章,體會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以及刻畫人物的寫作手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在明確情感主題的基礎上,體會其寫作手法上的妙處。通過三篇文章的全文閱讀,分析三篇文章寫作手法的共同點,將寫作手法作為閱讀的側重點,通過對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探究來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在新形勢下,群文閱讀代表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強化小學高年級的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累積更多的素材,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同時,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思維發展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通過群文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因而,作為語文教師,要關注群文閱讀的教學意義,結合學生的年齡發展特征、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閆曉娟.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2]吳詩華.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3]任麗霞.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7.
[4]王利紅.小學高年級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廣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