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娟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外部因素的干擾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失的影響,部分中職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偏差,提出中職學校應以《哲學與人生》為依托,采用篩選教學主題、滲透時政內容、開展主題活動、實施家校聯教、創新思想反思等教法,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中職學生 思想政治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2-0023-02
受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制約,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較低,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對中職學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糾正青春期內的思想偏差,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幫助中職學生真正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篩選教學主題,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中職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兩大特征,一是形式化嚴重,二是教學過程簡單。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停留在“表面功夫”,沒有落到實處。學生由于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一般都會籠統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層面的工作,與個人關聯不大。因此,教師應該嚴格篩選教學主題,讓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確定科學的教學主題,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關注思想政治信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培養健康的心理。
學生都有個體差異,身心發育水平都處于不同的層級。教師要考慮到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選擇教學主題。中職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法律意識、職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處的年級選擇教育主題,比如對畢業班的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對新生班級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教學《現象本質與明辨是非》一課時,考慮到部分學生難以分辨是非,出現沉迷享樂的學情,教師選擇了相應的教學主題,借此來批判一些不良行為。教師指出,要實現透過現象看本質,就要把握好事物的現象以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來反復實踐。教師創設現實情境推出具體案例,包括好友邀請去酒吧喝酒、網吧“開黑”、賭博性質的麻將或撲克、吸食軟性毒品、手游無節制“氪金”等,邀請學生分辨和做出抉擇,并闡釋原因和后果。有學生表示堅決拒絕,也有學生認為自己耳根子軟,可能會嘗試,還有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抵制這類事情。隨著教師的引導和生生之間的不斷溝通,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是非、端正了態度,表示堅決抵制此類行為。教師提出的都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案例,并且情境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學生更有代入感。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不善拒絕,受到“好友”的誘惑和勸導很容易做出錯誤判斷,從而釀成大禍,而師生之間的思辨和討論,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和健康心理。
二、滲透時政內容,引導學生樹立人生目標
大部分中職學生平日里喜歡關注娛樂明星相關新聞,對時政新聞和時政信息缺乏興趣、關注較少,政治敏銳性不強。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雖然骨子里有著與生俱來的愛國情懷,但是談及政治反而沒有熱情;還有部分學生逆反心理嚴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毫無意義,對自身幫助不大。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在愛國教育中滲透時政內容,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指向性,消除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見,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授《歷史規律與人生目標》一課時,教師引入主題:每個正常人都要在社會中承擔一定的工作,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記,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全體社會成員的努力。之后,教師播放剪輯視頻,視頻中呈現了近幾年的社會熱點,包括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東京奧運會與殘奧會、網絡“清朗”行動、掃黑除惡行動等。聽到激昂的背景音樂,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都非常認真觀看視頻。觀看過后,教師逐一詢問學生對哪一事件感觸最深,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有何啟發。有學生談到,東京殘奧會令人印象深刻,在殘酷的疫情中,殘疾人運動員艱苦奮斗,奮力實現人生目標,為國家做出貢獻,這也充分說明了個人成長離不開人生目標的指引,在目標的鞭策下,能更好地挖掘自身最大的潛能。教師由此展開“人生規劃”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從制訂每日、每周的目標開始規劃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長時間的人生藍圖,制訂有價值的人生目標。教師選取近些年備受關注的時政內容,通過多媒體視頻,向學生滲透“個人目標對社會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時政內容,讓學生以小見大地樹立起人生目標,以重大時政事件中的重要人物為榜樣,為實現自己目標不懈努力,實現有價值的人生。
三、開展主題活動,豐富學生情感認知
思想政治教育實質上是向學生傳遞積極的情感,而僅憑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無論耗費多長的時間,也遠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只有讓學生切身感受社會生活,才能取得切實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除了正常的理論授課,還應該開展主題活動,從實際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創設真實性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與學生共情,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
為了更好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讓全體學生都受到思想政治的熏陶,改善中職校園內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中職學校還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思想政治宣傳活動,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扭轉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心理,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思政課堂教學。教學《發展變化與順境逆境》時,教師利用幻燈片,向學生傳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進程,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同時,向學生展示世間萬物變化發展的案例,讓學生搜集案例素材,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主題為“順境與逆境”的演講。學生自己準備演講稿件,盡情抒發心中所想,教師讓學生逐一上臺演講。有的學生選取的案例為近期熱度、話題度很高的年輕勵志人物,這樣的演講十分有感染力、深入人心,其他學生都大為感動,熱情鼓掌。教師根據學生現場演講的表現,推薦表現優異的學生參加校內的公開演講,以點帶面,促進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教師為學生劃定主題,讓學生自由寫稿,組織學生模擬演講活動,讓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更深厚的情感,師生、生生之間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
四、實施家校聯教,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教師的引導,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達成一致,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授和管理。家長和教師除了通過電話、家訪等形式進行溝通外,還可以直接通過手機上的社交軟件溝通交流?,F代通訊業的迅猛發展,為家校聯教提供了基礎條件,在此種條件下,班主任與思政課程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直接溝通,雙方探討合適的教育目標,為學生量身打造教育方案,在學習和生活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學習氛圍。
教師的教學活動多發生在學校范圍之內,對學生在家里的表現知之甚少,不利于探究學生性格和認知差異之所以存在的家庭因素,對學生缺乏針對性指導。中職學生性格的不穩定,大多與家庭因素有關,教師要多關注這類學生,多與其家庭聯系和溝通,實現家校聯教,幫助學生完善人格。例如,《自覺能動與自強不息》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握人生發展方向。教師讓學生講述自己在平時專業技術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以及以什么樣的態度來看待問題和困難。學生的發言讓教師發現,其實很多學生害怕挫折和困難,不愿意跨出舒適圈。教師用人物案例向學生傳達“強者之所以強,是因為克服了弱點”的觀念,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勸導。同時,教師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聯系,了解到了學生家里的狀況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根據不同的特點“對癥下藥”。如有的家長過分寵溺學生,不讓學生獨立做事;或者對學生不夠認可,經常批評學生等,教師首先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再對學生進行疏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形成完善人格。教師通過家庭和學校兩手抓的方式,實現了家校聯教,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實現思想政治育人的目標。
五、創新教學反思,提升學生學科素養
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學科具有較大的差異,教師不能僅采取以往慣用的講授法進行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對某些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坐在教室聽講會讓部分學生感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干癟的長篇大論。教師要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大膽創新,開展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來品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諦。久而久之,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到問題,都會自我反思、形成正確的判斷、樹立良好的三觀、擁有高尚的人格,未來走入社會后,他們也將為社會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當然,教師可以組織社會實踐,讓學生提前體驗社會,減少學生對社會生活的抵觸,使其更快地適應社會。教師應該從簡單的社會實習這一角度深挖學生的思考能力,要相信學生經歷過這些事后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會大幅度提高。如教學《知行統一與體驗成功》時,教師以各類型的實踐圖片作為切入點,幫助學生理解“實踐發展推動認識發展,正確的認知能更好地指導實踐”這一哲學觀點。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外出開展志愿實習活動。根據學生的實習意愿,將學生分為幾個大組,分別去探訪老人、指揮交通、做好社區服務等,讓學生與社會親密接觸,在實習中獲得更深刻的體會。實習結束后,學生提交實習報告,對實習經歷進行總結和反思,更好地提升了學科素養。教師設計實習活動,讓學生將課堂內容外化指導生活,又將生活經歷反作用于課堂學習,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中職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但部分中職學校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不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還存在較多缺陷,這就需要中職學校不斷創新和變革,以便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跟上時代的腳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思想觀念,更好地為社會輸出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教為不教’理念下中職思想政治課‘2P5E’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YZ-b/2020/01);蘇州市職教學會課題“‘善水’文化融入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踐研究”(編號:Szzjzd202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洪 娟(1980— ),女,江蘇淮安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講師,現就職于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主要從事職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職業教育。
(責編 柳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