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靜 王繼鑒 陳元堅 胡延生


摘要:目的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類疫情期間發熱門診防控措施及管理。方法 著重于醫務人員及全體員工的培訓、發熱門診建立及規范患者就診流程、醫護人員健康管理及醫療物資保障、院內感染防護管理四個方面入手。結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院發熱門診在2020年1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總共接診4053例患者,其中有3471例患者進行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確診2人,經治療后均治愈出院。醫院未發生院內感染及醫護人員感染病例。結論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性強,傳播途徑多樣性,在疫情期間醫院應當積極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落實好各項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防止病毒傳播。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熱門診;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R1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1-120-02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是由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鑒于新型冠狀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2020年1月20日將該病毒引發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2],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發熱門診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的前哨陣地,嚴格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止病毒傳播。現就我院發熱門診管理體會,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20年1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發熱門診總共接診了4053例患者。其中男2471例,女1582例:≤14歲有1553例,15-59歲有2299例,≥60歲有201例。所有就診患者均表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咽痛、鼻塞流涕、乏力、腹瀉等。
1.2防控管理措施
1.2.1加強醫護及全體員工培訓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性強、潛伏期長,醫護人員對其的認知度較淺。因此,需要加強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相關知識及防護用具使用的培訓(培訓重點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方案、工作流程、傳播途徑、手衛生、個人防護、消毒隔離、醫療廢物處理等相關內容)及考核,所有醫務人員務必做到熟練掌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技能。院內其余員工也必須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規范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等個人防護。
1.2.2發熱門診建立及規范患者就診流程 由于疫情發展復雜嚴峻,我院于2020年1月25日設立發熱門診,發熱門診設立在人員流動少、相對獨立的區域,內設“三區兩通道”,標識清晰,符合消毒隔離要求,將門診大廳預檢分診前移至醫院的三個出入口處,增派大量的護理人員及行政工作人員,對進入醫院的所有人員(包括車輛上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若發現發熱患者,則由分診護士陪送至發熱門診就診,分診護士為患者及陪同人員提供口罩并指導其正確佩戴[3]。患者至發熱門診后由發熱門診護士采集其相關信息,如門診時間、姓名、聯系方式、體溫、伴隨癥狀、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去向等。采集完信息后,進入候診室。診室設置為單間,發熱門診醫生在單個房間進行診療。醫生詢問患者病史,根據病情開具檢驗及檢查項目,常規篩査項目為核酸檢測、血常規、胸部CT。在發熱門診就診過程中,由護士帶領患者經專門通道“一站式”完成各類檢驗、檢查項目,最大限度避免人員流動,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發生。通過該項舉措有力確保了進院人員不遺漏1例疑似病例。
1.2.3醫務人員健康管理及物資保障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每天登記體溫,并評估身體狀況,發現異常,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并予以處置。工作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做好各級防護并配備相應的防護用品:一次性帽子、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護目鏡、面屏、防護服、一次性隔離衣、鞋套、手套[4]。使用后的護目鏡、防護屏、水銀溫度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備用。
1.2.4院內感染防護管理①加強醫務人員標準預防措施的落實,配備數量充足的防護用品;②發熱門診加強空氣流通,紫外線消毒每天至少2次,每次超過60min;③每日2次使用1000g/L的含氯消毒液對發熱門診物體表面、地面進行擦拭消毒。在候診區墻上粘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超1m以上”的溫馨提示,在排隊的地面上粘貼“保持距離”的地標,每個地標之間間隔1.2m:④醫療垃圾放置帶蓋的黃色垃圾桶內,使用雙側黃色醫用污物袋處理醫療及生活垃圾。
2結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院發熱門診接診的4053例患者中,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3471例,確診2例,經治療后均治愈出院。我院未發生院內感染及醫護人員感染病例。自2020年1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發熱門診接診人數(包含自疫區進入尤溪人員,以下簡稱疫區入尤人員)及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人數情況概覽見圖1,我院發熱患者就診情況概覽見圖2。
3討論
3.1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及流行病學特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體是一種先前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5],是目前已發現的第七種人類冠狀病毒。2019-nCov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在56℃條件下30min可滅活病毒,同時,采用常用消毒劑如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均可有效滅活2019-nCov病毒。
目前認為主要的傳染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同時無癥狀感染者以及病毒潛伏期的患者均可能成為傳染源,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呼吸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傳播以及氣溶膠傳播。2019-nCOV病毒傳染迅速,人群易感性強,臨床癥狀方面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部分患者伴有咽痛、頭痛、腹瀉等表現,且大多數患者CT顯示有肺炎表現。正是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在疫情期間,加強發熱門診防控措施及管理至關重要。
3.2疫情期間發熱門診防控措施的開展及效果
發熱門診具有相對獨立的區域及規范患者就診流程,以確保患者及時就診,可降低患者治療前發生交叉感染的風險。通過系統培訓,建立一支技術過硬、素質高的醫務人員,確保就診流程落實到位。增設普通診室和特殊診室,普通診室主要用于接診病因明確的發熱患者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較小的患者,這類患者采樣后通常建議居家隔離;特殊診室專門用于接診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性較大的患者,且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區域,采樣后以單人單間隔離治療為主。我院發熱門診在2020年1月25日-2020年12月31日期間接診患者4053例。其中核酸檢測3471份(包含1、2、3、4月外送至三明市疾控中心檢測90份),確診2份,其余均為陰性。并且我院未發生院內感染及醫護人員感染病例,說明了我院開展的發熱門診防控措施及落實情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疫情期間基層醫院應當規范各種防控措施、嚴格落實管理制度,可最大限度防止病毒傳播,尤其是重點防控境外、疫區輸入病例的同時,還應重點防控本土新增病例,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真正將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落到實處,打贏曠日以久的常態化疫情防控保衛戰。
參考文獻
[1]Zhu N, Zhang D, Wang W,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2019[J].Eng1 J Med. 2020,382(8):727-733.
[2]聶蓮蓮,吳龍輝,李 俊,等.家庭醫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職能[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9):1095-1099.
[3]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預防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0,19(2):189-191.
[4]國家衛健委院感防控專家組,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感染防控與個人防護(第三版).
[5]Huang C L,Wang Y M,Li X W,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 virus in Wu-han,China[J].Lancet,2020,395(10233):497-506.
作者簡介:丁靜,1981年3月生人,女,福建三明,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或從事工作:臨床醫療。
尤溪縣總醫院 福建三明 3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