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只有做到以德立身才能更好的立德樹人。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線,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的形成,因此加強輔導員的師德師風建設至關重要。只有明確教師職業行為紅線,建立起教師違規懲處和責任追究機制,才能保證學生正當利益不收侵害,構建師生和諧關系。
關鍵詞:師德師風;教師;輔導員;師生關系
一、教師職業行為“紅線”在哪里
部分高校缺乏對教職工的關心,忽視良好師德師風的養成氣氛。學校缺少對教師的道德自律培育,簡單認為教師就是就是要把“學問”做好,而將工作任務單一視為上課,這就直接致使一所高校的教風導向不正確。最終造成教師對于職業行為“紅線”的不清晰、甚至是不在意。
2018年11月14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其十項準則包括:一、堅定政治方向;二、自覺愛國守法;三、傳播優秀文化;四、潛心教書育人;五、關心愛護學生;六、堅持言行雅正;七、遵守學術規范;八、秉持公平誠信;九、堅守廉潔自律;十、積極奉獻社會。準則中的禁行性規定是底線,是從事教師職業的最低要求,是大學教師必須遵守的,不可觸碰的紅線。
雖然明確指出紅線,但為什么還有老師要跨越紅線,導致師德失范?
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社會轉型的進程中必然要經歷“體制混變”和“觀念混變”階段。高校教師思想不堅定,隨著享樂主義至上的腐敗思想入侵,思想滑坡的情況頻頻發生,近期教育部公開曝光第八批8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當中,高校教師師德失范案例主要體現在:性騷擾、學術不端、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發表不當言論。
在中南大學教師陳某性騷擾女學生案例中,該高校老師不僅利用職權出現性騷擾女學生,與學生聊天出現性暗示等情況。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各種借口向學生索要并收受禮品行為。其行為已經嚴重觸碰教師職業行為“紅線”。其違反了準則第六項規定,為人師表,應當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不得與學生發生任何不正當關系,嚴禁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師謝某某學術不端問題。經調查研究發現謝某某通過網絡聯系中介公司對其擬投稿論文進行潤色和論文代投。在之后的檢測中,發現其內容與其他期刊論文內容重復并存在虛構通訊作者等原因,該論文被編輯部撤稿。事件的曝光,也論證了謝某某的行為違反了準則第七項規定。作為高校教師,應當嚴謹治學,力戒浮躁,潛心問道,勇于探索,堅守學術良知,反對學術不端;更不得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或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以上兩個案例,并非個例,教師作為社會個體,他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觀念意識影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教師的職業道德屬于教師意識范圍,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教師職業意識都擺脫不了這一時期社會存在這一大的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接下來我們談一下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健全師德師風的有效措施。
二、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有效措施
宏觀層面是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規定以約束教師行為;中觀層面是社會各界人士將行使自身監督權利;微觀層面即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以德立身才能更好地立德樹人。
(一)健全管理機制。聚焦師德師風,通過成立師德建設委員會、黨委教師工作部、學風建設領導小組等,完善師德評價制度設計,出臺師德評價相關制度。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師德考核負面清單篩查制度,壓實各二級單位主體責任,推動師德評價工作下沉、重心下移。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師德評價,覆蓋全體教師,涵蓋教師招聘、職稱評聘、評優獎勵、研究生導師遴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教師職業發展全過程,從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四個方面全方位評價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
教師出現違反師德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或處分,其中處分包括給予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等,處理包括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及取消其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干部選人、申報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資格,并明確取消相關資格處理的執行期限不得少于24個月。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擔任研究生導師的,還將給予限制招生名額、停止招生資格直至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
(二)嚴守師德底線。以中南大學教師陳某性騷擾女學生為例,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相關規定,中南大學最終給予陳某留黨察看、降低崗位等級處分,并調離教學崗位。領導因連帶責任,其所在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向學校黨委作出檢討。除了學生的舉報,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形成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更要嚴格執行相關處分條例,注重師德評價結果運用,在所有教師評價工作中落實師德失范行為“一票否決”,建立師德失范通報警示制度,師德評價結果直接進入教師個人檔案。
(三)樹立崇高理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國自古就提倡加強對師德的修養。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祖國統一,維護黨的方針路線,關注時事政治,反對分裂祖國的思想和行為。思政課教師要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在思想和行動上起到帶頭作用,把握住大學生的人生“總開關”,為黨和國家造就一大批具有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合格人才。思政課教師還要擁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了解和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用自己的學識、閱歷和經驗激發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堅持知行合一,以身作則,真正做好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三、構建師生和諧關系提升教育教學效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主體在教師,重點在教師的權威將如何構建?
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放下身段,打破以往“師道尊嚴”的傳統理念,從以師為本轉變為以生為本,加強師德修養。努力做一個讓學生發自內心敬仰的有著較高道德修養的老師,做一個主動和學生交朋友的老師;努力提升業務能力,做雙師型教師,做一個讓學生佩服的老師;充分展示自身人格魅力,做一個學生愿意親近的老師。用習總書記的話來說就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換位思考一下,在這樣的老師的課堂上,學生豈有不學之理,厭學情緒迎刃而解。
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就是保證有效地進行教學的首要條件。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進行教學,師生間彼此真誠地接納對方、信任對方,從而達到心理上的相通、知識上的相融,那么,學生在學習中就會熱情高漲,主體作用就能發揮出來,教學目的就能事倍功半地得以實現。
作為輔導員,我們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線,提高思政課教師師德修養,應該把加強師德認知和落實師德行為結合起來,將優秀的道德品質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外化為師德行為。
檢驗一名輔導員是否具備師德規范,不能只關注其掌握了師德相關理論知識與否,更要看其在處理具體問題的時候所展現出來的道德意志是否堅定,道德行為是否正確。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有信仰的人將信仰,才能將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滲透到言行中,做到言傳與身教相結合,合力提高學生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龔波.結合《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論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8(35):23-24.
[2]教育文件選編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學習貫徹《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通知.陶宏主編,湖北教育年鑒,長江出版傳媒湖北教育出版社,2020,455,年鑒.DOI:10.39650/y.cnki.yhbjy.2021.001948.
[3]李清環,張國禮.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學效果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No.736(04):54-55.
作者簡介:譚璐(1994.5)女,漢族,貴州畢節市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