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敏



【摘要】本文論述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深入閱讀名著的方法:方法指引,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學以致用,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名著,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 閱讀興趣 名著 《三國演義》 《西游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092-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不斷拓寬閱讀面,豐富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比~圣陶先生也曾說過:“閱讀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敏銳感覺?!倍柧氄Z感,閱讀名著就是最好的途徑。筆者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平時閱讀經典名著的情況,發現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不多,閱讀名著的種類偏少,閱讀名著的興趣不高,名著閱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閱讀,收獲甚少等。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而言,讀整本名著存在著難度,究其原因是經典名著文學創作的背景脫離學生現今的生活,一些名著的語言文字不好理解,很多小學生缺乏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更難以深入去探究名著中的情節與人物形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在教學中嘗試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想象能力。思維導圖主要是通過線條、色彩、繪畫等方式形象直觀地描繪思維,它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框架,還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書中的內容,感悟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習得表達方法,為深入閱讀名著奠定基礎。
一、方法指引,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很多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囫圇吞棗,眼到而心未到,大量的人物與情節猶如水淋鴨背,并沒有經過大腦的深層加工,因此讀完也記不起所讀的內容。而運用思維導圖輔助名著閱讀,能幫助學生將書中內容進行梳理、概括,以一種形象化、條理化的“圖式”進行展示,相比艱澀的文字更易于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和使用思維導圖工具進行有效閱讀。
筆者曾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走進名著,品味經典”的讀書活動,開展活動前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三國演義》,兩個月后開展“讀名著,談人物”的讀書交流會?!度龂萘x》中塑造的人物角色眾多,涉及帝王將相、皇族后裔,也不乏一些山翁野叟、商販小吏,特征化性格的人物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而鮮明的印象。為了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三國演義》了解人物信息,進而激發更深層次地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在三分鐘內列舉《三國演義》里有哪些重要人物,這些人物之間有什么關系,誰講述得最多,誰就獲勝。大多數學生僅僅只提及“孫權”“劉備”“曹操”“張飛”“關羽”等人物的身份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司馬懿”是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學生只關注核心人物以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忽略了其他人物的信息。這時候,筆者賣了一個關子,說老師能在三分鐘時間內梳理《三國演義》里的許多重要人物的信息。于是,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過來了。當筆者一邊出示一幅“三國演義人物信息表”的思維導圖(見圖1),一邊娓娓道來時,學生的眼睛里透露著羨慕和驚喜的目光,都迫不及待想學習運用思維導圖閱讀名著的方法。
在下圖的思維導圖中,清晰地演示了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直觀地教導學生梳理內容的過程,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思維導圖在名著閱讀中的重要性,也很好地激發了再次閱讀名著的興趣。學生只有專注地閱讀名著,時不時在書中寫下感悟與批注,才能在眾多的人物與復雜的情節中梳理出線索。當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成果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能夠形象地、有條理地和大家分享讀書心得時,對學生而言就是學習收獲的快樂源泉。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走進名著,把名著讀進心里,讀出興趣,讀出感悟,讀出收獲。
二、學以致用,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名著
當學生熟悉并能運用思維導圖來表達閱讀感受時,教師應該抓住契機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深入閱讀名著。運用思維導圖,既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整體了解書中的內容,又能幫助學生形成條理化、清晰化的長時記憶,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創新能力。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例介紹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深入閱讀名著的方法。
(一)利用思維導圖品味故事情節
閱讀寫人敘事類的名著,最吸引人的就是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進故事的情境,感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在閱讀名著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主人公的角度出發,將故事情節作為線索、作為思維的路徑,運用自己喜愛的表達方式繪制思維導圖,依次梳理作品的故事情節。(見圖2、3)
以上作品是學生閱讀《西游記》繪制的思維導圖。雖然展示的是學生所閱讀的部分章節,但是能看到學生已學會運用簡單的線條和箭頭梳理文本內容,對故事情節進行概括總結。盡管學生表達的內容比較稚嫩、簡單,教師仍要鼓勵學生把閱讀心得以圖像的形式進行表達。因為圖像更加容易記憶和展開聯想,學生的腦海中不再是一個個文字而是一幅幅化繁為簡、充滿邏輯的繽紛畫面,敘述這些畫面比單純地復述情節更加簡單有效,也更能激發學生閱讀名著和表達的興趣,為進一步深入閱讀名著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思維導圖聚焦人物形象
對人物的塑造是寫人敘事類名著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飽滿的人物形象能成功地吸引讀者的眼球。引導學生感悟經典名著中的人物性格或形象,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以下方法閱讀名著:首先,找出故事發展中關于人物形象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的片段,圈點勾畫,細細品讀;其次,用簡練的詞語加以概括提煉或者用作品中的關鍵語句加以揭示;最后,用思維導圖的線條或關系圖來表達人物形象的特點。
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西游記》的過程中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運用思維導圖描繪和表達閱讀心得的方法,整理、分析和歸納的能力較之前更加嚴謹和成熟。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注意橫向與縱向聯通,關注到人物的身世、本領表現、性格優點的意義建構,同時還分別對“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進行分類對比,對他們之間的關系進行針對性的評價。甚至還有的學生巧妙融入動漫元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使人物形象的描述更富有戲劇化,對西游記人物的刻畫也多了一份靈動與時代氣息。(見圖4、5)
“你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們還你不斷驚喜。”學生的創造力讓名著閱讀變得趣味無窮,思考也更富有深度??梢哉f,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讀名著,能從多角度激發閱讀內驅力,更深層次地挖掘文本。同時,學生也更樂于與小伙伴分享讀書的快樂。
(三)利用思維導圖演繹續編故事
在學生充分閱讀名著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經典情節進行演繹或者續編。為了讓學生真正學會從多角度賞析人物,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節,更充分地演繹文本內容,教師要提前布置學生收集書中的一些典型人物的信息,再通過思維導圖工具將
學生收集的資料進行梳理和簡單的歸納分類。接到任務后,學生很興奮,如同尋寶一般在書中探索,讀到共鳴之處便通過思維導圖工具繪制記錄下來。在充分閱讀和梳理資料之后,學生再相互交流和討論,大大提高了閱讀名著的積極性。利用讀書活動課的展示平臺,學生或表演,或演說,或辯論,通過多種形式揣摩人物形象,演繹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等細節,加深對人物特點的理解,對情節的把握也更全面,真正激發了閱讀興趣和增強了表達能力。
續寫故事情節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以及深入探究文本和表達個人獨特情感,有助于學生在想象的王國里自由馳騁。比如,筆者在學生閱讀了《西游記》之后,組織學生暢談設想孫悟空、唐僧等人完成取經大業后的生活——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后,他能拋下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嗎?“凈壇使者”豬八戒能禁得住誘惑嗎?他還會回高老莊娶妻嗎?唐僧成佛之后為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將續寫情節的關鍵詞羅列出來,再發散思維展開故事續寫。學生在交流中展示了一幅幅充滿想象力的思維導圖,講述著一個個精彩生動、折射智慧光芒的小故事,也在心中播下了信心的種子。(見圖6、7)此時,學生已經對閱讀名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愿意更深入地去閱讀探究、主動思考。用上這樣的方法去閱讀其他名著,學生同樣充滿了探索的欲望,迸發出學習的熱情。
原本筆者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初衷,是幫助學生整體了解名著的內容,梳理紛繁復雜的人物與情節,避免過早遺忘,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閱讀困難,循序漸進地喜歡上閱讀名著,為深入閱讀名著奠定基礎。但是,隨著實踐的推進,學生的表現讓人驚喜,彰顯智慧、富有創造力的作品越來越多:或讀名著寫感受收獲,或評論名著中經典人物的形象,或走進名著,演繹經典……通過一次次開展的閱讀活動,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對經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情節的分析與思考也越來越深刻。此時,思維導圖為學生個性化理解與多角度發散思維提供了展現的舞臺,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是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和積極的參與者。當然,在學科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是講究科學性和規律性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個體因素,在下一個階段的教學中我們需要繼續思考并摸索的是,如何引導閱讀理解能力偏弱的學生習得思維導圖的方法,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促進其積極閱讀和思考,培養其思維能力。再者,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適合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像詩歌、散文類的文體就不太適合歸納總結,因此,引導學生選取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今后,筆者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反思總結,以嫻熟地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閱讀的求知欲,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的思維。
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輔助閱讀,能夠整體化地梳理內容,深入地理解、細致地品味語言,對名著中的情節、人物的形象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深入挖掘文本。思維導圖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充滿樂趣的情感體驗,能讓學生不斷地完善閱讀策略,培養閱讀能力,進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