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華 李娜
內容摘要:寫作是一個人對生活觀察、語言積累和情感抒發的自然結果。目前低年級學生寫作難,寫作教學效果不理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根據低年級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三個策略:一是拓寬寫作空間,二是巧設寫作情境,三是科學進行寫作評價,以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寫作教學 教學策略
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尤其在應試教育影響下的低年級寫作教學中,師生只有一個目標:努力獲得作文高分。結合這一目標,教師就以考綱為本組織作文訓練,機械的訓練傷害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忽視了學生獨特的寫作情感體驗,導致作文內容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最后讓寫作教學流于形式。試想,這樣低效的寫作教學又怎能獲得高效的作文質量呢?因此,寫作教學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應關注以下三方面:
一.拓寬寫作空間,加強學生主體實踐
1.注重生活,開拓寫作視野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1]。寫作的人要想寫出好作品,應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生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收集自己所要寫作的素材,加深對生活的認識,積累豐富多彩的生活材料,這樣寫出的作品才會內容具體,感情真實,作品也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學生要想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品,就要對生活有所頓悟、有所思考,只有這樣才能開拓寫作視野。如:社會是個大舞臺,復雜且多變,學生對于社會生活的了解有著獨特的體驗與看法,為了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思考,結合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進行寫作,通過自身所聞所感寫出來的作品必會筆下生花。
2.注重感悟,提升寫作能力
感悟是一種敏感而細膩的生活習慣,是一種滿懷興趣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含英咀華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自求自得的生活境界[2]。低年級寫作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會有一種感受:同樣經歷著一件事情,有的學生能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有的學生卻視若無睹;同樣一個寫作主題,有的學生能生花妙筆,寫出新穎獨特的文章,有的學生卻云里霧里不知所以然,更不知如何下筆,這種巨大的反差,與學生感悟能力的差異有著一定的關系。學生時常也有這樣的疑惑:明明已經很認真地去觀察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不知為什么總是寫不出讓人欣喜的作文來,這或許是因為他們沒有用心去體會,缺乏真實的感悟能力。要想彌合這種差異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外,還要培育學生的悟性和靈性。教師要適時適當地引導學生學會用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事情,讓學生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絢麗多姿。
3.注重想象,發散寫作思維
寫作因想象而變得精彩,閱讀能激發學生的想象。低年級作文教學應與閱讀教學密切地結合起來,寫作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多閱讀文學作品能夠促進他們想象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打好寫作基礎。學生閱讀時,教師應引導他們對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心理變化描寫等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再現人物的音容笑貌和社會時代背景,并把想象的情境以書面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教師還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收集文本中優美的詞語和精彩句段,嘗試著在寫作中靈活應用[3]。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應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心靈自由”的想象氛圍,以此為寫作開拓廣闊的空間,使他們的想象能力得到更大的發展。在選題作文范圍上,應選定相關的主題,發散學生寫作的思維,如:從社會角度思考,啟發學生對人類生態環境展開想象,從自身角度進行思考,啟發學生對個人能力和未來成長展開想象。
二.巧設寫作情境,提倡學生個性發展
1.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提供寫作題材
活動是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在活動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相比于聽別人說或者是靜靜地觀察活動,親身參與活動是產生感悟、形成體驗的最直接的途徑。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機會為學生創設活動,把學習與活動密切地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
要想讓學生有豐富的寫作材料,教師就要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學生只有積極參與活動,才會真切地留心觀察、認真體驗;在活動中投入的積極性越高,獲得的收獲就會越大,表達的需要和欲望就會越強,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回憶敘述活動過程中的情景,交流彼此之間的體會和感受,這樣既活躍思想、溝通情感,又為寫作積累了材料,寫出來的文字也會充滿真情實感。
2.營造情動于衷的場景,激發寫作欲望
學生寫作上的最大困惑就是無材料可寫,無情感可抒發。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教師可引導學生留意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讓學生從細節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還應為學生的寫作創設有利條件,減少對寫作的羈絆,引導學生從周圍世界中獲得真切的體驗,由這種真切的感受激起學生內心的漣漪,借此之際,教師順勢為學生提供情動的場景。一個具體有趣的場景設置,可以激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奇感,讓學生如臨情境。
3.適當播放音樂渲染情境,激活寫作想象力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的情感性質使它具有強烈的刺激力和影響力,音樂比文字更豐富,更有感染力,音樂用它走心的語言、美妙的旋律,能夠渲染深遠的意境,更易于激起學生寫作的想象力。把音樂與寫作兩者結合起來,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會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強化的作用[4]。如:以“離別”為主題讓學生進行寫作,可播放《同桌的你》、《童年》、《梔子花開》等歌曲渲染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誘發寫作的內驅力,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因音樂而生動。
三.科學進行寫作評價,促使學生自主發展
1.以學生為主體,客觀評價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的寫作內容及技巧進行客觀評價。客觀評價應當是多維度評價,包括寫作內容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寫作的技巧。教師對學生評價的目的不是甄別選拔寫作狀元,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低年級寫作教學中,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但是作文內容豐富,充滿真情實感,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文章層次分明,但是內容中規中矩,缺乏情感。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客觀、公正、具體地進行評價,在學生的作文本上寫一些激勵性的評語,如:“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的很生動!”、“文中結構嚴謹一些會更好!”、“文章面面俱到,唯獨缺少情感!”、“情感豐富,錯別字需要改正。”
2.關注寫作內容,綜合評價
寫作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言為心聲的表達。低年級教師對學生寫作內容進行綜合性評價,應把握四個方面:一是,從思想內容方面。評價學生作文內容的中心思想、材料選擇與感情表達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作文內容是否符合題目的要求,中心思想是否明確,(結尾是否點明了中心,深化了主題,清晰,明確,深刻)選材是否能突出中心,觀點是否正確、鮮明,內容是否真實、具體;二是,從語言文字方面。評價作文中用詞是否準確、恰當,語句是否通順,段落過渡是否自然,標點是否正確,是否有錯別字;三是,從形式方面。評價學生作文的段落層次、開始與結尾等方面的優點與不足。作文整體構思是否合理,段落層次是否清晰,格式安排是否規范,書寫是否正確規范;四是,從篇章結構方面,結構是否完整,首尾是否相呼應,段落是否清晰,詳略安排是否恰當。
3.注重評價結果,增強寫作信心
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應根據不同的作文類型,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尤其要強調作文評價的結果:一是,要注意通過評價切實指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優點與缺點,不含含糊糊;二是,要注意抓住不同學生寫作的特點,給予肯定。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作文評價中明確自己寫作的優點與不足,才能真正有所收獲。教師評價還應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發展,關注他們寫作的方法、情感與態度,看他們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真切地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5]。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既要用發展的眼光,又要用肯定與欣賞的眼光,尊重和關愛學生,發現作品的可取之處,注重評價結果。如此評價,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一種信賴感,學生才會打開心扉,讓真情自然地流露出來,從而產生寫作興趣,增強寫作信心,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于漪.妙筆生輝——于漪老師教記敘文[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9)第3頁.
[2]潘文彬.守護兒童的天性——潘文彬講作文[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第61頁.
[3]余文森,林高明,鄭華楓.可以這樣教作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第170頁.
[4]李吉林.情境教學——情境教育[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1)第29頁.
[5]潘文彬.守護兒童的天性——潘文彬講作文[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5)第87頁.
基金項目:本文系商丘工學院2019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雨課堂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JGXM31。
(作者單位:商丘工學院教育與現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