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娟
【摘要】初中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課程開展的目標是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數學教師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不僅要全面考慮數學教學的特征,還要充分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其中在作業優化設計上也應當下足功夫,以便學生可以在面對實際的數學問題時形成自己的解題方法。在新課程改革中,數學課堂及課后作業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關鍵點,可促使教師需要不斷拓寬新思路新方法,設計合理且科學的作業,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數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初中階段的數學作業設計創新點遠遠不夠,通常都是以傳統設計作業的方式進行布置課后作業,這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新課程中,教師應當以教學和家庭作業的概念為指導,精心設計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業,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作業的最佳設計應當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準,設計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作業,以便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數學素養上有不同的發展,而不是一味地照搬課本知識。因此,探索初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分析
第一,知識點較為單一。有些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數學問題涉及的知識點簡單而乏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問題的主要特征是思考過程,教師布置的作業只是以當天所教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制定數學作業,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作業涉及的知識點單一,不符合學生好奇與探討的培養,這與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不一致。因此,初中生不夠重視家庭作業,導致整體數學水平不高。
第二,沒有重視課后作業設計。受傳統課后作業模式的影響,有些初中數學教師忽略了作業的重要性,并經常將作業視為不必要的事情。因此,他們在設計時不會認真對待作業設計,而是直接把課本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沒有考慮過學生是否能接受。這種只注重形式、簡單而乏味的作業,對學生而言起的作用并不大。教師對數學作業所涉及的知識點重視程度不高,很容易讓學生認為只是一種任務,不能發揮數學功課應有的作用。而且教師在評價作業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解題過程,只強調結果,導致學生養成了忽略解決問題前后的思考過程,只重視解題的結果,沒有達到課后作業的目的。
二、優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措施
第一,設計分層次作業。為了提高數學課后作業的質量,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個別學生的差異,也就是說設計的家庭作業應該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的。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課后作業所涉及的知識點,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相對應的分層作業:對知識點掌握較好的學生設計的題目難度可以提高一些,從而有利于培養這類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而對知識點掌握一般的學生,設計的題目可以難易度適中,讓他們能夠解決大部分問題,從而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對學習數學知識比較困難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比較基礎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慢慢思考,學會基礎了,才能更好地解決有深度有難度的題目,這樣才能為不同的學生實現不同的數學發展。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有理數》這一章節教學時,教師可以按學生掌握知識度合理設計分層作業:對數學知識較扎實的學生,布置有理數的加減乘除的算術及涉及到有理數的乘方知識點的問題;對掌握知識點一般的學生,布置有理數的加減乘除相關的問題;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設計什么是有理數、有理數的概念與特點這些數學問題。設置知識點程度不同的課后作業,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完成作業,而不是因為不會做而去抄寫他人的作業,導致數學水平越來越差。
第二,設計趣味性的作業,滲入數學思想。進入初中階段以后,大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引入有趣的課后作業,有利于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師不能盲目進行課程作業設計。大家都明白,無論學生學習什么樣的知識點,最重要的條件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有足夠的興趣,只有這種興趣才能認真地繼續學習,可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在設計初中階段的數學作業時,在設計之前,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使他們的學習思維活躍起來,從而保持充裕的學習動力。為此,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從而設計有趣味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節內容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問題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滲入數學思想,一元一次數學方程思想是初中階段數學教學思想方法中的代數思想,這是一種通過建立方程來解決數學代數問題的思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如能恰當使用,就可以獲取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將方程的思想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設計課后作業,這種有趣味的數學問題,能夠進一步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思考數學問題。
第三,作業設計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數學思維知識發展的關鍵時期,數學作業的設計不應強調簡單的記憶和算術,而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獨立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因此,教師需要設計具有探究能力的作業,只有將知識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知識才能變得生動而有意義。這一階段也是學生分析、推理和邏輯思維形成的重要時期,通過學習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因此,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應特別注重實踐的運用,以幫助學生取得解題的經驗和數學思想的積累。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漸掌握數學問題的計算、推理的過程的相關方法。當然,教師應當注意如何培養學生在做作業時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設計具有促進學生思維與探究能力的數學問題,才能培養更全面發展的學生。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要設計好課后作業,不妨讓學生統計班級中所有同學的生日,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的模式,自行討論如何收集各位同學的信息,對收集到的信息如何整理與分析,給出讓大家都能看明白的分析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意識。通過設計這種課外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較大的發展。
簡而言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是當下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學生完成作業不是形式,而是富有思想性和創造力的過程。在新階段的教學任務中,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對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設計需要以學生為本,積極改變傳統的課后作業模式,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持續對數學作業進行優化設計,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從而真正達到布置數學作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易君良.初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20,10(17):15-16.
[2]趙強.初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淺談[J].科學咨詢,2019,6(1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