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升
摘?要:學困生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應當結合新時期的教育背景,深入分析學困生成因,并利用當下的一切教育優勢,對學困生進行轉化,不斷減小班級兩極分化差距,幫助學困生更好地發展數學能力和有關素養。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數學;學困生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問題是普遍困擾教師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果對學困生忽視,不僅會讓學困生的群體越發龐大,影響整體教學質量提升,更不利于學困生自身的數學能力、學習自信的培養,不利于真正實現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教師必須要堅持一視同仁,關注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生存現狀,分析學困生成因,并采取針對性的舉措轉化學困生,減小兩極分化。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
(一)學生因素
升入初中后,數學的知識量和難度明顯增加。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個體之間在數學能力方面便存在一定差異,在面臨更難的初中數學學習時,其中一部分無法跟上班級整體學習進度的學生便會表現出明顯的進步緩慢的現象。學生一旦面臨困難產生退縮,學習積極性就會逐漸消退,在缺少外部積極引導之時,就會逐漸消極應對,缺乏學習動力。此外,學生個體之間在數學學習中的長短處各有不同,初中數學設計立體幾何、方程等更復雜的知識,需要學生調用更高水平的抽象思維和綜合學習能力,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的單一解題和學習模式,以及片面的能力發展,都不足以應對當下的學科需求,因而也會出現學習進步緩慢甚至退后的情況。
(二)教師因素
盡管如今已處于新的教育背景,但仍有少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自身教學習慣沒有完全轉變過來。比如在教學中沒有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相結合,仍舊只關注少部分學優生的學習,少用或不愿意使用新技術來優化教學等。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真實學習需求與教學進度、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契合度低,還缺乏教師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心態,個人情感等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探討
(一)結合學困生的真實需求開展教學
要成功轉化學困生,就必須落實到學困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上,采取適合學困生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真正幫助學困生解決遇見的學習困難。讓學困生在教師關愛的外部正向刺激下,重新喚起努力學習的動力。并且在一次次克服數學學習困難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增長自信[1]。在湘教版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教學中,學困生經常遇見的問題是根據實際問題運用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轉化具有困難。那么教師就可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將題目中的信息,通過畫圖來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并推導后續解題思路,將思考過程可視化呈現,以幫助學困生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來更簡單地學習。過程中可以使用課件、多媒體來讓繪圖、表示關鍵信息以及推導解題思路的過程動態化,增強趣味性,并加強圖示的邏輯。如此,學困生不僅能學會數形結合、動態推導等有效的學習方法,更牢固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建模的有關知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在成功解題后,學生品味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還能幫助其逐漸從“失敗者”的心態中走出來,重新對學好數學、走向成功充滿希望。這樣就能在學習提高和積極心態的雙重作用下成功轉化。
(二)給予學困生關愛,鼓勵成長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采取適合學困生的教學方式,幫助其更好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還需要注意通過教學互動來向學生傳遞關愛和鼓勵,讓學生在學習進步的同時,感受到情感上的溫暖,在一個積極、向上、健康的學習氛圍中學習。這樣通過學困生內部心態、情感的正能量能夠更長效持久地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不懈奮斗[2]。比如在湘教版八年級上冊《三角形》的“命題與證明”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命題:如果兩條線是直線,那么他們相互平行。然后提問請學困生回答:
1. 這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是什么?
2.寫出其逆命題。
3.請判斷這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在互動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語氣溫和,雙眼鼓勵地看著學生。在回答時,如果學生出錯,教師也應注意語氣和態度,讓學生感受到包容和鼓勵,才能避免打擊學生積極性。比如學生錯誤回答逆命題為“如果相互平行,那么兩條線是直線。”教師要有容錯度,耐心地溫和引導學生先回答逆命題的定義,然后從自己的回答中找出是什么相互平行。此時學生就知道主語是兩條線,進而將逆命題修改為正確答案,“如果兩條線相互平行,那么他們是直線”。這樣在教師的鼓勵、幫助和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完成了自行探究和成功解答的過程,可以有效強化學習成就感。并且教師的溫和、鼓勵和關愛,還能在過程中幫助學困生克服由于學習成績差而導致的自卑、孤僻、敵視他人等負面心理問題,逐漸幫助初中學困生扭轉不正確的三觀,塑造健康的人格。以一個更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和個人健康成長都有深遠影響。
結束語:
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師要成功實現對學困生的轉化,就必須轉變不當的教學觀念,要在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要對學困生、學優生在教學、關注上一視同仁。把握學困生的真實需求,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學困生真正從內心重新煥發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師的幫助和鼓勵下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寶年.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分析[J].中華少年,2019(16):239.
[2]龔愛峰.探究轉化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9(11):18.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厚祿鄉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