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卿
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教師運用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知識,要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知識,這是實現語文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注意向學生的大量的講授知識,以使得知識面得到擴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學習興趣;學習氛圍;小組學習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教師要發現問題的根源,這樣才有利于促進語文的教學方法。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這樣是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首要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對語文的有效教學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學習氛圍的營造中,教師要運用多種可以運用的教學資源,以促進語文的有效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更新當前的教學方法,要運用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有效教學
有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很多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都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在興趣的動力下,學生可以不知疲倦的學習,可以將自己的思維能力最大程度的轉化為知識。在小學生普遍對語文沒有興趣的當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當前主要的一個問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最重要的是在課堂講授中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這就需要讓學生了解語文,而讓學生了解語文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師向學生講授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授課中,向學生旁征博引大量的知識,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授《開國大典》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運用旁征博引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篇課文向學生講授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下,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開國大典中課文中沒有記錄的內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者,新中國能有開國大典,是因為中國人民有幾十年的奮斗歷程,教師可以向學生講授這一歷程,以使學生對課文中涉及到的史料有所了解。教師要課堂上向學生講授了大量有趣的知識,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角色扮演促進有效教學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習的氛圍是低下的,這不利于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學應該營造的學習氛圍,這是很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生才能有效地學習知識。營造學習氛圍對教師來說,是教學資源綜合運用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室等物質的教學資源,更多的還需要教師運用好學生這個具有主動能動性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自我的營造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的環境中,這樣才能切實地營造課堂的學習氛圍,才能有助于課堂的教學。
例如,教師在講授《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課堂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視頻化的課文場景,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現院落里的魯迅,向學生展示手持鋼叉西瓜地里的閏土,還可以展示雪天捕鳥的場景,這樣有利于學生盡快地接受課文中的內容。在比如講授《窮人》這篇小說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漁夫和妻子,以使學生可以體會小說中的人物心理。在課堂上教師營造好了學習的氛圍,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學生高效的學習。
三、更新語文的教學方法促進有效教學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是以課堂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講授法有其優點的一面,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講授法有利于教師向學生大量的講授知識,但隨著講授時間的增長,學生可能會對講授感到枯燥,這就會導致語文教學效率的低下。鑒于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入新型的教學方法,以使學生可以高效地學習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小組學習中,教師需要提出所要討論的問題,讓學生自由的討論,以解決課堂上的問題,在學生的課堂討論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以使學生充分的投入到課堂的討論中。
例如,教師在講授《伯牙鼓琴》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小組學習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所要討論的問題,伯牙為什么不在彈琴了。有了討論的問題,所有的人都投入到了熱烈的討論中,有的人說:“是因為鐘子期去世了。”有的人說:“是因為沒有人能夠聽得懂自己彈琴。”有的人說:“是因為曲高和寡。”在學生的小組討論中,就可以對課堂上的問題弄懂一大部分,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高效地學習知識。
四、教學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工具,教師工具的運用得當,可以使學生高效的學習知識,可以促進語文的有效教學。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設備是主要的教學工具,關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教師要發揮其長處,要讓多媒體引領課堂的教學,要借助多媒體技術,以使學生都進入到課堂學習的環境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可以良好的營造課堂學習的氛圍,可以盡可能的模擬真實的課堂學習情景,這對學生高效的學習課本知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工具,以促進課堂的教學效率。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情景的設置是很重要的,沒有良好的情景,學生很難理解這首詩。而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則可以使學生便利地理解詩的含義。詩的前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是千古名句,但卻沒有多少場景依托,而詩的后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則是一個登高望遠的場景,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這樣的場景,以使學生理解這首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衣服身上插滿茱萸花,站在山峰之巔向遠處眺望的場景,這樣的畫面利用學生理解詩的含義,有助于學生對詩產生畫面記憶。
總而言之,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就需要教師運用高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這樣才能使教學效率提高,才能促進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烏仁其木格. 小學中高段語文閱讀拓展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 內蒙古教育,2017,000(008):P.40-41.
[2]周翠華.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的途徑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7):182.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育英小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