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鷗
摘?要:立足高中數學課堂,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關注和科學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圍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來開展具體數學教學活動。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文章對具體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生;主體地位
在《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科學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的要求。可以看到,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圍繞學生的需要,結合教學目標來采取具體的教學活動。要以將學生發展為一個全面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人為目標。
一、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開展教學
要彰顯高中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就必須要摒棄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為應付教學評估的情況。必須要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設計能真正切中學生學習痛點,解決當下緊迫的數學學習問題的方式,實實在在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用學生能高效理解的方式授課,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一的“函數”教學中,由于函數本身的學習較為復雜,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而且由于是初次接觸,因此學生在理解函數的概念,以及函數的基本性質、學習基本初等函數的知識時,消化相對較慢。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單一的讓學生閱讀文字和通過數學符號解簡單的函數題的方式,轉變為結合多媒體的多感官教學,以及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請學生在解題時,繪制函數圖像輔助,以便直觀地分析和理解函數式的取值規律。或者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觀看名師的視頻詳解內容,或用動畫模擬函數的動態圖示。這樣學生就能對函數的基本性質,以及三種基本初等函數的特點和相應的題目理解更加到位。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必須要關注學生課堂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要根據提問、互動、測試等的反饋,來適當放慢腳步,讓學生有一個充分消化和鞏固的過程。將函數知識學扎實,才能保證后續的學習和能力提升更穩定。
二、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與發展
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來圍繞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情況,設計和開展針對性的趣味、簡化的教學指導活動。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學生在對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自身數學思維的培養和發展。發展高中生的數學思維,有助于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且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今后生活與工作的成長,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在《平面向量》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在數學思維方面的不足,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啟發教學。比如針對思維較局限的學生,教師就可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繪制思維導圖,在完成基本的平面向量有關知識結構梳理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或與所學知識類似的舊知識進行延伸繪制導圖,比如向量的加減乘法運算與普通數字的加減乘法運算的異同,在分析比較中促進思維品質的提升,并讓學生的思維聯系性、系統性得到進一步發展。又如針對個別“懶惰”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題或學習時,務必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克服“懶惰”,還能讓學生感受數學思想的魅力,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思維更靈活,提高學習效果。同樣,教師還可要求學生在進行關于平面向量的計算時,嘗試使用兩種方法進行解題,同樣能讓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得到培養。
三、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以發展創新意識
數學的學習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為了保證學生個人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更順利,更成功,為了讓學生發揮自身的價值為社會發展做貢獻,推動社會的進步。因此必須要重視對學生運用數學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高中數學的學習綜合性更強,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也更緊密。這為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能力,發展自學和創新意識創造了良好條件。比如在學習“統計”時,教師就可提前讓學生預習,并將預習的經驗結合自己感興趣的社會問題或話題,如某小區運動設施一周內的使用人次與使用人群統計,完成一份統計調查。這樣教師既能夠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有所了解,還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感興趣的問題并展開調查,初步發展創新意識。并且也初步引發了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培養社會責任感。在整個章節的學習之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將綜合隨機抽樣、用樣本估計總體的具體方法加以綜合,與其他成員一起,通過合作探究調查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個集體的社會問題統計調查。并要求成員共同對調查的問題結果設計至少兩個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行動方案,然后由教師進行可行性評估,由小組在教師或學校的支持下,將方案進行落實。在這過程中,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創新意識和能力將得到發展,在與同伴通力合作的過程中,團隊意識,社會責任感,理性研究和調查的科學態度,將理論付諸實踐的實干精神等都將得到充分培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將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數學能力發展,思維發展與創新意識發展相結合,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為中心來實施具體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何德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9):12.
[2]李建峰.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構建[J].試題與研究,2019(34):71.
(福建省廈門外國語學校石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