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鵬超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數學的課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數學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除了傳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和運用之外,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是一門鍛煉學生計算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學科,因此學生的解題能力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數學水平,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應該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教授學生解題的竅門和方法,并鍛煉學生解題的嚴謹性。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能力;問題提問;設計習題;培養態度
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中,除了教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點之外,更多的是教授學生在有基礎的理論知識之上,通過實際問題的應用進行解題的能力。因此解題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小學生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系統的數學教學,知識積累薄弱,學習能力較差,因此學生的解題能力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重點項目,也是難點項目。為了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薄弱的一項,如何正確解題,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在做題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安排解題練習等,是教師目前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對問題進行提問
思考是學生進行解題的重要步驟,學生在遇到習題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在數學的課堂教育過程中,面對面地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和回答。一方面增加了課堂的互動性,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可以得知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果教師提出問題,很多學生都答不上來,說明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夠,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課堂情況進行集中講解。運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集中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數乘整數”這節課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學會運算并充分理解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聯系。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在教授這節課時,隨機對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提問。教師運用生活中的實際知識,提問學生:“有一天我家里來客人了,買了3千克桃子,每千克是3.5元。請問大家根據這句話可以提出什么問題?”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問題回答。有學生說一共花了多少錢,教師給學生一定的計算時間,再隨機進行提問。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教授基礎內容之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對于學生而言比較復雜的思考題目,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小組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檢驗學生課堂知識的學習成果,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
二、設計針對性習題
在數學的教育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應該帶領學生進行刷題練習,做遍各種各樣的題型。這樣的方式確實有效但效率偏低。小學生所能記憶和容納的知識沒有成年人多,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也欠缺,因此很容易出現學生學會了這道題忘了另一道題的現象。除此之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不成熟,在進行題目練習過程中往往會缺少耐心,因此可能會出現做了幾道題就不認真進行下去的現象,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薄弱之處,為學生設計一些適合學生基礎的題型,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這節課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帶領學生了解乘除法的意義,并掌握結合實際問題進行運用的能力。本節課是數學教育教學中的重點課程,學生在對于乘除法的解題上也是比較薄弱的,教師給學生出了一張試題之后,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為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練習。比如:“每個瓶子里有三朵花,四個瓶子里一共插了多少朵花?”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計算。在教師的教授和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發現許多學生在乘法的運算準確性上較低。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驗算準確率,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幾項乘法練習,對學生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鍛煉了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在為學生選擇習題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選擇適合學生學習基礎的試題,并對學生學習薄弱的地方進行鍛煉。
三、培養做題的嚴謹態度
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審題,教導學生先看題再解答,而不是粗略地看個題目大概進行解答。運用這樣的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但是很多學生忽略了審題的重要性,在做題過程中往往看到是自己以前做過的題型,就不加思考地開始寫解題思路進行演算,常常會掉入出題者的陷阱。有些看似簡單的題會在題目上下一些小功夫,目的就是讓一些做題不嚴謹的學生掉入陷阱。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嚴謹做題的態度,不僅要仔細審題,也應該對自己做的題目進行檢查和演算,從而保證題目的準確度。
例如,在教授“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這節課時,本節課的內容是教授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讓學生進行正確混合運算,并提高學生運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節課是計算的重點難點課程,很多學生會在運算的過程中常常會走錯演算順序,從而導致結果的錯誤。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在計算的成過程中要注意先后順序,并強調順序的重要性。學生在進行實際問題練習過程中,也要強調讓學生仔細審題,注意題目中提到的數字,不要馬馬虎虎,漏掉題目中的小數點或者看錯數字。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做完題要仔細檢查,可以在草稿紙上再一次進行驗算檢驗成果,培養了學生嚴謹做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小學的數學教育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為教學重點是一項正確的教學方式。通過隨機提問,教師掌握了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給學生安排合適的習題練習,從中培養學生的做題嚴謹能力,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題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習題的正確率,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情況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情況,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光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7(10).
[2]邢霞琴.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方法優選[J].新課程(小學),2014(05).
(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青山鎮東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