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后,終于迎來對高考模式的改革,摒棄傳統高考的文理分科模式,采用自主選擇考試科目的模式進行考試,但是這樣的選科制度也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增加一定的難度。本文主要針對這種改革制度下的班級管理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思考。望本文能對今后高中的班級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選科組合? 班級管理? 新高考模式
教育的改革是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對教育越來越看重,許多地區和家庭認為只有知識能改變命運,沒有知識和學歷今后踏上社會就沒有任何出路,國家響應人們的期待對我國的現行教育進行改革,改革經過小學和初中后取得良好的效果,便開始加大力度對高中的教育進行改革,將傳統的文理分科改變成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的選科組合制的高考,在這樣的改革下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也有明顯的變化,這對目前的高中班級管理工作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一、選科后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新班級的不適應
在選科重組班級后,學生在心理方面還是更加傾向原先的班級,對原先的班主任、任課老師以及同學存在更多的依戀性,開始會不適應新班級的生活、老師、任課教師以及同學,不適應班級內部的管理模式,會在心里對原有班級以及現在的班級在管理和任課上進行比較,所以學生在新組的班級內如何培養班級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是目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上的一項難題。
(二)學生的交際圈已經形成
在高中一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形成固定的交際圈和人際關系的交往模式,在新選科班級組成后,面對陌生的同學和教師,學生很難進行圈子的融入,如若在同一個班級內有原先的同學,那學生會形成小組模式,讓班級的凝聚力出現斷層,集體意識不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存同排異的現象出現。
(三)學生會對自己的選科產生后悔的心理
學生產生后悔的心理主要愿意是因為個別的學生在新班級內的適應程度不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還是沒辦法融入到新的班級集體內,這樣的情況會讓學生更加想念原先的班級以及教師。除此之外,在選擇的科目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巨大的難題,對選擇的科目不感興趣,對沒選擇的科目突然有興趣,大多數學生會在這個時候有許多的顧慮,所以在選擇后出現后悔的情緒機率較大。
(四)學生處在心理狀態轉變階段
學生在高中時期的心理是多變的,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以及不服管教的心理嚴重,是心理問題的多發階段。在選科后的班級中,面對一個自己全然不熟悉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心理方面極其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在學習中學生會過分焦慮;在人際交往上學生會有自閉心理;在環境適應上學生容易緊張等。如若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學生會逐漸的變得自卑自閉容易受到挫折,不愛與人交流性格越發的陰暗。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多加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
二、新組科后班級管理的思考與策略
(一)加強學生歸屬感的管理
在選科后,新班主任要與原先的班主任做好對接工作,從本質上了解每一位學生的不同情況,根據學生的不同設置班級內的委員,加強學生與學生的融入,對問題生多加關照,及時地與家長做好溝通,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以此來加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
(二)改善學生的交際圈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融入后,班主任應當及時發現班級內部的組圈情況,并根據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問題進行酌情的分析,幫助學生可以快速地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以及改善學生的交際方式,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內就學會如何在今后與人快速形成良好的交際關系。
(三)加強學生的學習環境
學生在選科后出現的后悔感,多半是因為任課教師的教學手段出現一些問題,所以班主任要及時地將學生的聽課情況和學習效率反饋給任課教師,幫助任課教師轉變教學的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注重學生心理的變化
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多加注重學生心理上的差異性,學生如果在高中階段產生心理負擔過大的情況,教師應當及時掌握并幫助學生平穩的度過。同時要對一些問題學生加強管理,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幫助學生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結束語:在新高考的背景模式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和角度也隨之發生轉變,班主任不僅要做學生的朋友,也要做學生人生路上的指引者,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和成長,管理好每一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幫助學生平穩度過高中時期的心理轉變,幫助學生在今后能夠更加的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戴蕓.關于迎接新高考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6):110-111.
[2] 敖立德.新高考改革下的班級管理策略[J].讀與寫(教師),2020(04):1-1.
[3] 魏帥.王鵬.寇靈.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學的利弊探討[J].當代人,2018(12):244-244.
[4] 吳遠運.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 2019(012):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