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萬霞
摘 要:為確保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育具備后續性以及前瞻性,教師應積極進行素質教育革新,為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探尋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對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實施“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共同凸顯出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如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切實提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效率,實現構建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0-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39
在新課改背景之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摒棄“填鴨式”教學模式,善于實施“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之間的共同交流、溝通以及參與等,使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期間,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主導教學共同發揮出作用,從而打破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瓶頸,同時也利于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便于教師更為全面、科學地開展教學工作。本文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出發點,而后探討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要素。
一、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一)第一環:課前預習
若想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小學生就要進行課前預習,這也是保障課堂效能的基礎因素,是小學生語文學習階段的關鍵環節。通過預習,利于拓展小學生的聽課思路,指引小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提升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也唯有通過自主預習,小學生才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做到有問有答,提高教學效果。
以往在開展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時,通常以教師講述為主,教師會強調教材中的內容,未能注重引導小學生提前做好預習,也未能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上述問題會將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構建在依賴性、客體性以及被動性的基礎之上,致使小學生喪失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獨立性[1]。在此情況下,不但難以保障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針對此,在現階段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充分實施“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小學學生能夠在學習新知識前,就提前做好課前預習準備,以便學習起來游刃有余,以提高小學生的知識水平。
應注意的是,因不同小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理解水平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若想確保小學生進行高效預習,教師還應提前對小學生加以指導,使小學生在預習階段能夠切實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性,并培養小學生擁有正確的預習習慣,以切實強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后在課堂學習中,小學生就能夠自主去檢驗自身的預習成果,從而促進小學生快速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二)第二環:情境感悟
情境感悟主要指的是在教學期間,由教師為小學生創造出一種感悟的情境,讓小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間就進入學習的角色之中,以促進小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明晰語文學習的重點所在,該種方式對于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來說也較為適用。所以,在現階段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實施“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小學生能夠主動感悟情境,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之中感受到諸多的樂趣,在課堂學習中探尋出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從而促進小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盡可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但其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情境,即為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難以理解的語文知識,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以增強小學生的感官體驗,降低小學生的學習難度,這種方式也更為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利于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能夠更好地感悟情境、理解知識,真正使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之中做到游刃有余,同時也更能夠凸顯出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雙向六環”高效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
(三)第三環: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為“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若能夠讓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合作探究,不但利于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也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推動小學生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并且,合作探究模式也更能夠發揮出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彰顯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使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獲得更深層次的進步。
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實施“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達成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2]。一方面,教師應先將小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小學生能夠以小組的形式去共同探究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還應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多加觀察每名小學生,了解小學生在合作探究期間的不足之處,及時引導。而針對個別小學生在組內探究不夠認真,甚至擾亂其他組員探究的情況,也需及時監督與提醒,讓其能夠轉變自身行為,主動參與組內的合作探究,以便提升小學生分析、思考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對小學生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要求小學生彼此之間相互配合、合作,進行充分的探討。第二,要求小學生在組內探究中承擔好個人責任,對于組員之間也需予以充分的信任,但這并不代表小學生在組內不可提出質疑。在合作探究期間,若小學生能夠達成上述幾點要求,那么勢必能在此方面發揮出“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小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
(四)第四環:學生展示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時,也需注重“學生展示”,以期做到共享資源,共同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這里所說的“展示”主要是指小學生在預習的前提下,將自身或是小組探究與思考過程中所探究與思考出的結果進行展示,以增強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課堂展示,也利于促進小學生解讀學習重點,增強小學生的學習感悟和體驗,最好能夠引導小學生提出自身的推測與設想,使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能夠獲得知識與能力層面的雙重進步。課堂展示也可為小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空間,充分賦予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權,教師則可根據小學生的展示成果,對小學生予以引導或是點撥,以升華小學生的展示成果,與此同時也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小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視角上去思考同一問題,以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表達能力,這有利于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效率。
(五)第五環:歸納點評
在小學生完成上述環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讓小學生將零散的知識記憶轉變為系統性的知識記憶。而對于教師來說,則應細致傾聽小學生的歸納總結內容,并給予恰當的點評,這有助于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除此之外,在點評的過程中,也能夠讓小學生了解到自身在自主學習期間或小組合作探究期間所存在的不足,使小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同學的幫助、教師的引導主動改善不足,以此來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
(六)第六環:測評達標
測評達標的主要目標在于促進小學生了解自身的真實學習情況,并且教師也能夠針對小學生的真實情況,科學調整教學方案,確保教學方案內容具備針對性[3]。
對于成功的課堂來說,不但應具備動態因素,也需具備靜態因素,唯有二者之間相互結合,才利于高效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收獲。對此,則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但同時也不可忽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完成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環節之后,應讓小學生進行課堂測評,使小學生能夠利用自身所學去解答語文問題,并在此過程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之處,而對于成功解答出的問題,也會讓小學生產生一種喜悅之感,最終則可使“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獲得淋漓盡致的體現。
二、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要素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還要求教師善于改變課堂結構,強調以小學生為主。對此教師可縮短授課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探究,這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利于其將以往的被動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
以往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往往全然依靠于教師的講述以及模擬訓練,小學生就好似于一個“容器”,僅僅能夠接受教師所放置的“東西”,但卻難以提升自身的能力。而在“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則應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讓小學生之間能夠彼此互助,共同探討,以切實做到以小學生為課堂主體,提升小學生語文成績,強化小學生綜合能力,這不但對小學生現階段語文學習有幫助,對小學生日后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三、結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擺脫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困境,教師就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保障教學質量。對此,教師可充分實施“雙向六環”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便提高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促進小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最終推動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麗君.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J].黑河教育,2019(7):50.
[2]劉建麗.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5):147.
[3]林愛珠.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研究與思考——“城鄉結合區小學語文‘六三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實踐與反思[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