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龍
【摘要】近年來,隨著河長制模式的不斷推進,我國河湖管理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了深化河湖管理體制,部分地區創新地提出了新的河湖管理與保護模式:“河長+警長”。討論“河長+警長”創新模式的組織體系、工作目標和功能要求,總結出該模式的功能邊界不夠清晰、日常工作績效沒有充分標準化、團隊質量應得到改善、工作機制應予以改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期望可以為其他地區的河湖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河長+警長;河湖管理;創新模式;探討
河長的主要任務是提供法律和安全保障,重點在于加強與節水、環境保護和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的業務聯系,并幫助河湖管理人員更好地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在引入警長制度之前,警長分散巡邏并執法,涉水違法項目的狀況未得到及時控制,在預防方面存在缺陷。河長制度與河源頭制度之間的無縫銜接,通過規范河湖管理制度、明確職責、調整秩序、全面監督,強化保護力度,形成了適合各地區實際情況的河湖保護體系,為河湖保護體系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河長+警長”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河流管理模式,在某些地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尚未大規模實施,目前仍處于探索的初期階段。根據“河長+警長”模式在某些領域的實踐,本文討論了理論框架和運行機制,并提出了解決現有問題的方案。
1、 “河長+警長”模型概述
工作職責:
(1)主要功能
河長是河流和湖泊管理的核心,是河流和湖泊管理的負責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總河長,負責監督和總調度。省級負責同志指導和協調流域內河流和湖泊的管理與保護。市級河源頭和地方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和促進本轄區內陸河湖的管理,責任由個人承擔。鎮一級的河長負責其管轄范圍內河流管理和保護的具體實施[1]。
警長的職能主要是實際執法,威懾和日常河道巡邏。治安官是負責鎮壓非法和犯罪活動的第一名官員[2]。他根據公安機關的職能牽頭組織與河有關的工作,與河長保持密切聯系,并及時向河長報告,是河長的“助手”,對水污染和涉水重大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懲處。對于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警長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并指導及時進行糾正。按照江河分級管理和屬地負責制的原則,所有警長都在各個河流地區履行公安管理職責,使巡視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該模型著重于河長和警長的職能。河長更加重視河流和湖泊系統的組織和管理,確定總體方向并做出重要決策[3],角色更接近于“主管”。在某些情況下,警長更加重視執法,動態控制河流和湖泊的水況,通過警官的身份阻止侵權行為,更接近于“執行者”。
(2)功能調整
河長負責警長的指揮、協調和監督,警長是職員助理和執法助理。河流負責人主要負責控制河流的總體情況,并負責多個部門的協調工作,而警長主要負責協調公安部門對河流地區進行聯合執法。如果在河湖巡邏過程中發現嚴重的不當行為或犯罪活動,則警長將立即采取執法行動,然后將其移交給司法檢查部門,并將案件的具體情況報告給河長做出決定并加以處理。警長在有人違反法規時起威懾作用,河長和警長一起對違規行為進行相關處罰或教育,他們是彼此的幫手[4]。警長無法履行職責的地方的執法部門可以移交給治安官,治安官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完成處理并繼續下一個任務分配的人員。河長和警長職能的協調大大提高了河流和湖泊管理的效率。
2、存在的問題
2.1職能界限不夠明確
河長和警長的問題已得到澄清,“誰領導并執行法律”的問題已經解決,但是在解決某些問題時,河長和警長的責任范圍仍然相對模糊。在某些地區會有缺陷,例如河長和警長會為管理而戰,如果發生嚴重事故,河長和警長會互相避開。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河長和警長之間的具體功能界限不明確,解決這種情況的方法通常是政府的調解和分工,但沖突和糾紛通常是不可避免的。
2.2日常工作績效不夠規范
警長對河流的檢查相對分散,沒有嚴格按照有關文件的要求進行巡邏。警長不及時了解情況,有些河流沒有規范工作規則,有些警長沒有及時填寫檢查記錄,也不熟悉河流狀況,缺乏責任感;一些河長的巡邏系統與警長巡邏系統不協調,這延遲了河長和警長之間的交接,并使業務效率低下。
2.3需要提高團隊素質。
警長多為公安部門的在職人員,缺乏河湖管理相關知識,日常工作繁瑣,必須提高專業水平。當一些警長處理非法活動時,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合適的,執法過于簡單粗暴,在執法過程中容易與人民發生沖突,大大削弱和抵制了實施的效果。
2.4工作機制不完善。
在按小時執行“河長+警長”工作計劃后,引入了主管的工作咨詢系統、信息通知系統、工作監督和工作評估方法等。但是,河流治安系統包括許多部門,有許多機構需要聯系,協調工作很多,而且涉及的機制還不完善。如果在河流巡邏時發現問題,則反饋通道較小,響應時間較長。基層環境執法工作難以處理,涉嫌水環境污染犯罪的轉移和線索通報緩慢,效率低下。在城市一級以上,河長與警長之間存在聯系機制,但是河長與警長之間的聯系程度相對較低。
3、針對對策
3.1明確雙方的責任
“河長+警長”雙長系統的核心是責任制,它是基于黨和政府的領導和公共安全,特別是主要的領導責任制,對河流和湖泊進行管理和保護的責任制。河長和警長應覆蓋所有河流,明確各部門和地區之間的職責分工,加強河長對主管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護的首要責任,并密切監視每條河流。河流負責人和警長直接負責這些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并改善河流和湖泊管理團隊,壓實責任。如果各部門的權限不明晰,總河長應發揮指揮協調作用,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避免因職責不確定、權限未定而回避職責。
3.2加強教育,提高素質
為警長組織專業教育培訓,定期開展河湖管理和執法相關講座。召開河道警長交流會,邀請優秀警長進行典型實踐交流,組織警長對示范城市進行實地觀察和學習,加深警長對警長+河長制度各個層面上的了解,不斷提高警長業務水平。
3.3建立長期優化機制
在工作中的處理機制方面,還應建立其他業務聯系系統、信息內容舉報系統、民事案件消費者投訴舉報信息系統、核心業務協調統一推進系統等,完善監督指導意見和建議制度。面對基層組織,加強系統建設,在公眾、檢查、國家法律和生態環境保護業務部門初步建立了許多相關組織,有效處理環境違法和犯罪。
結語:
河長+警長模式,是實施河流湖泊水系管理的創新舉措。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的人文理念,推動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起點建設。相關制度的核心理念,克服了河管員其他工作的弊端,優化提升了實施的領導組織體系建設。河流系統的現狀為中國水域公共區域的安全實現幫助,但并不局限于此。未來十年河流系統將大幅改善中國生態環境破壞的情況,幫助建立生態系統,河長和警長的模式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盛前, 沈曉梅, 李芝辰.“河長+警長”河湖管理創新模式探討[J].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19,000(002):25-27,15,24.
[2]謝永明.河長制:河湖管理的創新模式[J].綠葉,2017,000(003):50-57.
[3]劉娉.“河長制”:水環境治理下的法治創新[J].時代報告,2020,No.336(03):90-92.
[4]陳美璇,傅曉華,孫名浩.論河長制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創新[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2(00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