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張景異 高景龍
【摘要】金工教學實習作為高校工科專業本科教育的基礎實踐教學環節,應發揮好育人的基本功能。將課程思政融入金工教學實習既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是踐行立德樹人的良好體現。本文以數控銑床實訓為例深入分析了在金工教學實習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結合課堂實訓內容,借助新的授課方式,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為高校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優化設計、推進實踐類課程思政建設改革提供新的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 金工教學實習? 數控銑床
【基金項目】沈陽理工大學2019年重點教改項目(SLGJG2019002)。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3-0040-02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思政教育并不僅僅是思政理論課的任務,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發揮隱性思政作用。但長期以來,實踐教學側重于學生實操技能的傳授,往往忽視課程中內含的人文情懷和德、智、體、美、勞等思想元素。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實踐中心所承擔的金工教學實習課程是高等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和實施工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工程素質、職業能力和創新意識方面,有著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作用。本文結合數控銑床課程的相關內容,在講授理論課的同時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培養學生實操技能的同時凝煉思政要素,不斷將專業實踐教學與主流思政教育有效結合,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金工教學實習環節融入“課程思政”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一)目的性
作為大學生第一次系統全面地進行實訓,在金工教學實習課程中有效地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是最好的時機。通過開展“中國制造呼喚大國工匠”課前思政教育,講述工業制造裝備技術發展史,深入剖析中國智能制造對推動國家和民族發展所產生的巨大作用,使學生加深愛國主義情懷,萌生崇高的科學精神以及對民族工業的自豪,結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煉出金工教學實習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加深對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的認識,培養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后續進入社會的學習和工作打下扎實的思想基礎[2]。
(二)必要性
我校金工教學實習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在工科專業認證背景下,面向全校8個學院、24個專業提供工程認知、工程實訓、專業實習、創新活動等各層次的教學實踐,每年完成近20萬生時數的實踐教學任務,開展課程思政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樹立崇高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三觀,熏陶學生具備愛崗敬業的基本素養、恪盡職守的良好職業道德和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開展具有課程思政元素的工程實訓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充分挖掘提煉教學內容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如何讓每一個鮮活、溫暖、有力的思政育人元素去融化原本堅硬、冰冷和枯燥的專業知識點,以便讓金工教學實習課程達到過程有溫度、內容有深度、效果有高度,真正實現金工教學實習“傳道、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
二、金工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一)課程實習前
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學生首次來工程實踐中心進行金工教學實習,包括數控銑床在內的各個工種按教學大綱和計劃會組織學生進行課前安全教育,主要介紹金工教學實習車間的安全規程和實習規章制度,著重強調學生著裝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注重安全的意識。通過講解我國制造業發展歷程,培養學生基本的工程素質和家國情懷,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意識到將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理想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才更有意義。
(二)課程實習中
激發民族工業自豪感和時代使命感。數銑課堂理論學習時,借助視頻講述機械零件加工的過程,直觀形象地闡述知識點,通過列舉數控大師梁兵不斷進行數控技術創新和改進,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為兵器制造出合格“眼睛”的事跡,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民族制造工業的認同感,同時讓學生明白現代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高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大國工匠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刻骨鉆研、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引用總書記提出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等鼓勵,順其自然過渡到平凡的工作可以有不平凡的成就的道理,以激發和鼓勵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工訓知識[3],以下列舉了金工教學實習課程《數控銑床》教案中部分內容與思想政治融合點(見表1)。
(三)課程實習后
培養嚴謹慎密的思維方法和強國有我的大國工匠精神。《莊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后人,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專注,持之以恒,將工作做成藝術品,并力戒浮躁,將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那么任何事就能達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工匠精神的內涵就在于:凡事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耐心專注,持之以恒。數控銑床實訓做為現代加工實習工種之一,是“工匠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鼓勵學生自主設計,虛擬仿真,耐心加工,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強大魅力,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發揚工匠精神離不開嚴謹慎密的教學思維方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體現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融匯貫通,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的學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的完美融合,有效打破傳統課堂單一教學的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 + 課程思政”思維,通過雨課堂、騰訊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使教學手段和方法更適應年輕一代的認知特點,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質量意識、品質意識,為畢業后服務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除了采用“互聯網+”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上指導老師也要深挖思政元素,布置具有啟發性、創新性和紅色傳承的零件任務,學生在學完數控銑床簡單零件加工后根據課后布置的任務提交設計作品,以此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創新意識,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6]。圖1為學生設計加工的部分思政元素作品。
三、總結與展望
新工科背景下,結合金工教學實習課程特點,依托工程實訓課程推進課程思政,需要細細斟酌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和理論教學內容,挖掘實操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這些元素與實訓內容有機結合,不斷升華,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通過工程實踐中心數控銑床實訓教學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和實施,分析總結,發現不足,及時修正,以便完善教學改革成果,從而能夠推廣到其他實習工種。
教育,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課程思政融入工程實訓當中達到預期效果,真正發揮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兵工精神。
參考文獻:
[1]全國教育大會[N].人民日報,2018-09-10(1).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張策.機械工程簡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4]任志奇等.工程訓練中心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基礎金工訓練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0):168-169
[5]茍建軍.“金工實習”課程思政教學設計[J].機械管理開,2021(1):248-249.
[6]任博文等.工匠精神視域下的工程訓練中心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鉗工和車工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2019(61):125-128.
作者簡介:
王曉波(1984年10月-),男,漢族,碩士研究生,山西省朔州市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工訓實踐、機械數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