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師和學生都已經認識到了導學對學習質量提升、實現有效教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采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讓教師和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最終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并提出了導學互動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年級? 導學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8-0104-02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各行各業的人們都越來越關注教育的發展,因此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行業也在不斷的改革和進步,隨著改革的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充滿了新鮮和活力,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等問題日益凸顯,教師在進行傳統模式授課時必須認識到導學互動學習這一重要方法,整個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它是基礎性較強的一個環節,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起著非常關鍵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的導學互動教學實踐。
一、導學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一定程度上來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探索的精神。當前我們國家的小學教育無論是在教學目標方面還是教學理念方面都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該在教學方法和方式等方面做出多元化的轉變,采用多樣的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開始興起,興起的原因在于能夠符合當下教育教學的改革思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和成長。
(一)導學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導學互動的模式,可以保持課堂的氛圍與活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特別是在學習一些復雜的數學知識時,可以讓學生不厭倦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導學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及其意義,主動在課堂上實踐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當前,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讓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雖然認知能力有限,但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是可以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在于,一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二能夠主動思考并付諸行動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自我的學習能力。這正是學習數學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提升數學素養。
(二)導學互動教學的意義
1.有助于綜合能力的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進行,小學數學教師已經逐漸意識到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而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運用導學互動式教學模式。因為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側重于互動的形式,互動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這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了解學生的機會,同時利用該機會教師還能夠對學生的困惑點進行解答,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學習數學,同時還有利于針對性地教學和因材施教。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學生會有更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討論交流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通過這樣的良性互動與溝通,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和共同成長。總而言之,通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可以充分鍛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升綜合能力。
2.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通常是教師講解知識點,學生吸收知識,這樣的教學僅僅是單方面的一個傳輸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效率取決于自我的專注程度以及認知水平,這樣的教學大多數的情況下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不能有效提升整個班級的整體水平。但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這是因為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是要通過互動和討論來進行,這樣學生就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進行數學問題的探討。通過對于數學問題的探討,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有效地接受數學知識并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小學數學教學影響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學生,而是整個小組甚至整個班級的學生,從而改善班集體的學習氛圍。使得班級學生的整體成績得到有效提升,實現教學效率的顯著增加。
二、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豐富形式
導學互動模式最關鍵的理念在于將課堂還給學生,小學數學教師的主要的作用在于幫助和引導。小學數學教師在采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時,在課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認真鉆研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針對性地采取導入方法。教師在進行導入環節時可以利用故事、設問、視頻、圖畫等等,通過多樣形式的導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形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找一找身邊的圖形,說一說它們都是什么形狀。
(二)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在每一堂課的教學結束后,可以要求學生根據黑板內容復述本課所講知識點,并在復述過程中給予適當指導,加強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復述給予相應的鼓勵,這樣做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總之,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應該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課后為學生增加一些新穎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先自主查資料進行學習,再與學習小組的成員共同進行探討,教師在課上主要是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和困惑點,這樣做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學生成為“小老師”,師生互換
如果一個學生能告訴別人他學到了什么,那就意味著他已經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師生互換的形式,讓學生成為“小老師”,轉變教學的模式,讓學生成為知識的輸出者,讓教師成為傾聽者。這樣的形式,能夠讓學生鞏固知識并表達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種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具備主動學習的意識,主動思考。其次,它也使教師和學生從彼此的角度思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增加互動
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特點,要知道小學生喜歡玩游戲,同時也好動。教師可以結合這樣的特點,在課堂上融入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學習,在游戲中理解和鞏固數學知識。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使數學課堂保持活躍的氛圍,防止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這樣的互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可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學習立體圖形這一節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許多立體圖形,在課前導入環節中,讓幾位同學到講臺上來蒙上雙眼,通過手的觸摸感受手中的圖形,這樣的小游戲,既可以提升學生的感知力,同時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建立起對于立體圖形的感知。再如,學習公因數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為班級的學生進行編號,為學生發放號碼牌,教師喊出號碼,拿著號碼的同學要站起來說自己的數字是誰的公因數,例如“我是 12 和 15 的公因數 3”這樣的回答,這樣學生既可以在游戲中進行學習,還能夠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五)設立自主學習目標,鼓勵學生
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明確地感受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收獲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首先,為了維護課堂紀律,教師應避免壓制學生的想法,教師的壓制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小學數學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師風師德,在日常的教學正要做到關愛學生,鼓勵學生。例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要進行語言上的鼓勵,像“你真棒”“回答的聲音自信又洪亮”這樣的話,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勵,這對于學生自信心的提升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由于學生是初步接觸課堂上的數學知識,對于問題的回答可能不是那么準確,甚至是錯誤,教師也要及時鼓勵學生,不斷地引導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這樣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避免因為教師的壓制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階段性的目標,可以是幾個小的學習目標或者是一兩個大的學習目標,當學生完成一個小的學習任務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學生獎勵,并給學生呈現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學習上的進步。如果學生完成了一個大的學習目標,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獎勵,并與學生一起回顧完成整個目標的過程,讓學生體驗自己的成長過程,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
三、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和學生都開始重視課堂教學,其中導學互動作為一種重要方法也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小學生學習數學在小學階段具有學習效率較低、接受知識速度較慢等的特點。因此為了幫助師生更好地完成課標要求,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就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單一化教育模式,采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并達到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梁十五.探討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8(7):132-133.
[2]吳月英. 探討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J].成長,2020(5):94-94.
[3]徐水泉.小學數學導學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20(5):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