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杰 顏魯薪
【摘要】受疫情和國際貿易摩擦疊加影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關于“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新任務、新要求,確保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提高就業服務指導實效,拓展就業服務指導新途徑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武威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指導途徑開展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就業? 創業? 服務指導
【基金項目】2020年甘肅省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工程“面向高職學生的線上就業創業指導名師工作室”。
【中圖分類號】G647.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8-0108-02
在全國、全省和全院畢業生總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學院畢業生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掌握畢業生就業動態情況,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企業需求、畢業生就業期望,科學分析形勢,做好工作預判,加強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對學院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提升就業質量意義重大。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現狀
面對全球疫情肆虐和經濟貿易摩擦持續不斷,就業形式異常嚴峻,轉換思路,確保就業服務指導實效是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的舉措之一[1]。目前,學院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學院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服務工作難度有所上升,針對不同學生就業意愿各不相同,甚至學生就業觀念僵化,嚴重影響就業服務質量。面對當前嚴峻就業形勢,醫藥衛生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比較單一,加之上崗需要有護士資格證書,護考證書難度較大,致使一部分學生有業無法就和無業可就的現象依然存在,此時拓寬渠道,加大就業服務力度,開辟就業新渠道,提升就業服務實效成為必然。二是學院專業數量龐大,就業服務指導課程以系為單位開設,與所開專業結合度不高。各系就業服務指導課程,大多以理論課程為主導,沒有與當前就業形勢、學生專業特點、行業特點結合起來,進行有效就業服務指導,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就業、就業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去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職業觀等,只能盲目求職。三是就業服務指導形式單一,服務效果不明顯。主要以線下就業指導課程和就業服務指導講座等為主要指導方式,缺乏模擬求職環節,求職實踐技能欠缺,面對疫情影響,線下就業指導課程開設和各種就業服務指導講座開展難度較大。四是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規劃相對滯后,規劃周期較短。畢業生對職業生涯發展和規劃不明晰,部分學生隨波逐流,對自己未來沒有規劃,對職業生涯發展和規劃類課程重視程度不高,學生求職定位不清、不準,導致學生在求職過程,隨波逐流,就業觀不正確。五是就業服務指導存在專業不強和職業性不足現象。沒有專業的就業服務指導老師,基本是其他專業任課教師兼課,這些老師就業服務指導知識系統性和專業性不強,且很難投入大量精力到就業服務指導上,就業服務指導實效性不強。六是就業指導理念不夠清晰,導致很多畢業生就業觀念過于單一,對自己定位不準,忽略自己愛好和特長專業等[2],甚至有些學生非事業單位和國企不就業;學生就業觀與現實差距較大,出現有業不就,嚴重束縛就業視野,就業難度增加。七是就業服務指導平臺建設不夠,學生有就業意愿,用人單位有人才需求,但學生和單位之間沒有溝通的橋梁,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單一。為更好服務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升求職技能,整合就業服務資源,搭建線上就業指導服務平臺,成為就業服務指導的新途徑之一。
二、新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途徑探索
(1)整合資源,搭建網絡平臺宣傳就業政策,幫助樹立正確就業觀念。收集三年省、市、校相關就業創業政策,分類匯總,創建網絡就業創業政策資源庫,通過網絡平臺推送給畢業生,及時宣傳就業創業政策、解析各種就業創業政策,幫助學生排憂解難、緩解焦慮,分析研判就業創業形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職業觀。匯編印制就業政策宣傳冊、網簽系統操作指南教師版和學生版,以主題班會、黨團活動形式,組織學生熟悉就業創業政策,了解就業流程,轉變就業觀念,幫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性,增強主動就業、主動求職的意識,進一步強化就業服務指導時效性,提升求職成功率。
(2)內引外聯、開拓渠道、多措并舉,組建線上就業服務指導教學團隊。采用校內師資與校外專家相結合的方式,成立“互聯網+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教研室”,充分發揮就業干事、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課教師等力量,組建線上校內就業服務指導團隊,積極挖掘校友資源優勢,引進企業高管,組建線上校外就業服務指導團隊。由企業高級工程師和學院專兼職任課教師合力構建就業服務指導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專業特點,結合就業市場需求和學生就業意愿設置課程評價體系,確定學生求職目標。通過參加在線就業服務教學網絡培訓、研討線上教學新模式、詳細梳理教師開課前的準備和在線教學課堂的要求,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指導課程學習監督管理、考勤情況,全力破解就業服務重點、難點,打通服務畢業生“最后一公里”,助力畢業生就業。
(3)凝心聚力,精耕細作構建“互聯網+就業服務網指導”平臺。就業創業直播平臺深入采集分析當前學院畢業生最迫切需求的就業創業知識,采用系統、實用、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召集優秀校友、企業優秀講師、企業人事招聘經理,依托微博、快手等網絡手段,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搭建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一站式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3]。
(4)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全力打造精品線上就業創業服務指導課程+模擬求職技能。調研摸清服務需求,構建就業創業指導精品課程、搭建線上求職模擬訓練系統、成立就業咨詢教研室等,全力促進畢業生就業,做到不就業,不脫手。通過專業化測評工具,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就業創業競爭力測評報告,提供求職創業指導,引導畢業生找準職業定位,合理調整預期,盡快找到合適崗位,強化個性化指導,確保就業服務指導實效性。
(5)開源拓崗,全力助推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通過線上簽約就業。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由院領導帶隊入企調研,深入就業市場,實地摸排就業需求,結合學院畢業生就業實際,助推學院校企深度合作,重點以產業學院形式開展合作,全力拓展渠道,增設崗位,提供就業機會。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由政府主導,深化 “政校企”線上合作,整合優質就業資源,通過微信平臺、就業工作群等自媒體手段,及時向畢業生發布優質企業招聘崗位信息,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就業自信,直面問題,迎難而上,依托“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簽”系統,盡早實現網上簽約網簽,助推畢業生實現順利就業,提前就業。
(6)精準幫扶,重點指導,提升就業創業團隊服務指導實效。依托甘肅省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對六類重點群體(建檔立卡戶、零就業家庭、入伍復學、身體殘疾、“兩州一縣”、少數民族)畢業生提供“一對一”的就業幫扶,實行“一生一策”,安排專人負責對接,開展“點對點”服務跟蹤[4],了解其求職需求、就業困難,及時回應畢業生關切的問題,做好就業引導和督促。優化就業幫扶手段,“一對一”聯系做好求職服務和心理疏導,把學院的相關通知要求和對畢業生的關心關愛舉措及時傳達給每一位畢業生。掌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意愿,安排專人做好線上、線下招聘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篩選推送工作,確保就業信息及時有效地“點對點”精準推送,有效保存全過程幫扶工作記錄,全力提升就業服務質量。
三、線上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取得成效
通過開展線上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學院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是實現就業和創業人數“雙增長”。截止目前,2021屆學院畢業生通過網簽系統簽約率,與去年同期相比簽約率達增加達40%,學院畢業生在“首屆西北四省區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大賽”中取得了喜人成績,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人數“雙增長”[5]。二是通過線上就業服務工作室平臺,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主動“走出去”對接企業,下大力氣建設一批“拿得出,叫得響”長期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三是通過線上服務指導工作室,加強重點群體畢業生幫扶工作,針對離校未就業重點群體畢業生,落實“一人一策”“一生一檔”精準就業幫扶工作要求,促進畢業生就業跟蹤回訪工作落實。四是通過線上就業工作室,主動服務學生專升本考試工作,獲取“專升本”招生簡章,宣傳動員畢業生參加“專升本”升學及應征入伍,近兩年,學院報考專升本學生人數突破千人,錄取人數逐年提升,2021年專升本錄取人數為600人。
參考文獻:
[1]張小鋒.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與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29-30.
[2]陳洪權.大學生職業規劃與成功擇業[M].武威: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3]黃才華.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4]孫長纓.當代大學生就業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馬曉點,陳桂香.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王登杰(1983年-),男,漢族,甘肅鎮原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就業服務指導。
顏魯薪(1984年-),男,藏族,甘肅天祝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