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重要的語言學科,學好語文,其他學科才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效。雖然在新課改政策的支持下,語文教學的成果頗豐,但是仍存在不少問題,導致語文教學質量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其中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仍然需要特別注意。在農村小學中,不少學校存在語文后進生數量偏多的情況,影響了學生素質的發展?;诖耍疚闹饕接懭绾巫龊棉r村小學語文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 后進生? 轉化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2-0005-0200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育現狀和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一)教學思想落后
教師是進行語文教學的主體力量,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能否順利開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關鍵看教師,但是很多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深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不能夠緊跟時代改進教育思維,教學方式極其落后,重灌輸、不重引領,導致學生自學能力不能提高,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不能深入。課堂上,師生之間很少互動,學生回答問題相當被動,教師提問的問題流于形式,并且在課堂結束時,沒有做好總結工作,使學生不能夠掌握每堂課的要領。在農村小學教學中,采用以老帶新方式培養青年教師的過程,往往也會讓一些傳統的舊觀念移植到青年教師的思想中,從而使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改進工作推行過程極其困難,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工具無法有效滲透,在升學壓力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都越來越重視語文成績,不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最終導致語文后進生的數量越來越多。
(二)專業性不足
針對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國家已經連續數年實施了鄉村振興計劃,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農村教育取得了較多的成果,通過支教等活動,農村教師的素質得到提升,農村小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改變,但是農村語文教師由于種種原因,導致自身專業性不足的問題,仍然影響著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一直在農村開展教學,缺乏與外界的交流,教學實力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于新技術和新教學方法的使用,缺乏認識,急需進行培訓。
(三)文化差異
教師的作用就是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但是學生的成長是否順利、學生的素質是否比較高,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水平的好壞,教師教育水平的好壞又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城市文化與農村文化受到種種歷史因素的影響,差距較大,這種文化差異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工作,當然很多學生長期生長在農村文化環境中,有時也會因為習俗與語言等方面的差異,影響語文課程的學習,因此會導致在語文學科中產生較多的后進生,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利于學生繼續接受更高等級的教育。
(四)心理健康
由于種種原因,城市和農村學生面臨著不同的心理負擔,這種心理負擔有經濟環境的原因,有文化環境的原因,也有其他一些原因,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比較多,這種情況下會產生一些非正常狀態的家庭教育情形,從而導致心理健康問題更容易出現問題,不安、恐懼和自卑、自負等各種心理交織,因此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對語文學習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也是導致產生語文后進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五)忽略語文學習的意義
由于農村地區信息閉塞、家庭經濟條件受限、教師教學水平不足、教學經驗不豐富等原因導致語文后進生比較多,固然是常見現象,但是對于語文學習不重視,特別是在農村教育不發達的地區更加不重視語文學習的背景下,更容易產生數量很多的語文后進生。如果學生再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語文的學習成績會更差。當然導致語文學習不被重視,有家庭方面的因素,有教師的因素,也有學生的因素,語文學習起來難度也比較大,更增加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畏難性,因此語文學習成績就越來越落后。很多人認為語言會隨著生活歷練的增加而逐漸提高能力,沒有必要使用專門的課程去學習,只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字詞數量就可以了,因此導致語文的重要性越來越不突出,由于這些因素導致的語文后進生偏多的情況也不可以忽視。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做好后進生轉化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素養
要想減少農村小學語文后進生的數量,首先就要提高教師的素養,沒有高素質教師,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就是空談。農村教師必須專業化,沒有專業化的教師,就無法改善教育環境,新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新型的教學工具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應用。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需要教師努力,也需要有關部門給予良好的環境,包括教師的職業培訓、個人發展前途等提升體系的建設,都要被高度重視,這樣才能夠使教師的素質逐步提升。當然,提升教師的素質需要長期工作,不能夠一朝一夕就完成,因此有關方面出臺提升教師能力的政策,要保持政策的連貫性,不但要提高本土教師的素質,而且要通過引進人才的方法,以新代舊,整體改善教師的水平。另外,還要提升教師的福利待遇,以減少教師的后顧之憂,這樣才能夠使教師更專心地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要盡量減少體制外的教師的數量,要增加教師的外出培訓機會,這樣才能夠使教師的思想變得更加先進,才能保證農村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才能夠使語文后進生的數量逐漸減少。雖然不少地區已經開展了一些教師的外出培訓工作,但是培訓的機會不均等,并不是所有教師能得到培訓,培訓次數太少,另外培訓的內容也需要更新,只進行基本知識的講解,就會浪費時間,不能夠提高教師的素質,要通過外出培訓,使教師掌握互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模式的改革,才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語言教學質量。除了這些方法,還可以使用在線視頻教育的方式,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水平,改進語文教學質量。當然,通過在線教育等方式提升教師素質,首先要有良好的網絡環境,因此就需要有關部門相互配合,為農村學校建立完善了網絡教育設施,從而保證教師能獲得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教材改革
在農村小學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領,更離不開教材的幫助。教材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材料,但是語文知識內容豐富,包含城市文化,也包含鄉土文化,如果將含有較多城市文化的語文課程用于農村教學,顯然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不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在使用基本教材的基礎上,再補充鄉土教材,結合本地文化,開展語文知識的學習,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雖然學習語文的材料發生了變化,但是語文的能力提升并不會受到影響,同時能夠使學生通過對城市、農村文化的對比,從而更好地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因此做好教材改編工作,也是減少農村語文后進生數量的良好策略。
(三)融入心理課程
當今社會,由于互聯網普及的原因,導致民眾的心理狀態越來越復雜,思想變得多元化,這種環境也影響了農村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再加上農村特殊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狀況,會導致學生心理狀態很容易出現不健康的情況,影響語文的學習。因此,教師要通過語文課的講授,改變學生的心理狀況,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在語文課堂融入心理課程,從而使學生心理健康建設工作和語文學習能夠相互促進。教師應該增加學生之間通過小組進行語文知識討論的環節,使學生交流學習經驗,從而共同成長,降低對學習成績下降的焦慮,減少憂慮感,增加抗壓能力,學會吃苦耐勞,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并提升成績。所以說,增加心理課程,將心理課程和語文課程進行融合,也是減少語文后進生數量的一個好方法。
(四)積極表揚,樹立信心
任何學科都可能存在后進生,所以在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堂存在后進生的情況并不稀奇,很多后進生在課堂上不但不會認真聽講,甚至會采取一些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的行動,這個時候不要直接批判,而要采用課下交談等方式合理地解決問題,糾正語文后進生不好好聽課的缺點,使其上課時認真聽講、不再活潑好動,從而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當面嚴厲斥責很可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放棄自我改正的機會,繼續我行我素,甚至輟學,因此教師應該成為后進生的朋友,對其閃光點積極進行發掘與表揚,增加他們學習好語文的信心,經常保持樂觀的學習心態,從而使全員的語文學習成績都得到提升。
三、結束語
造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期間出現較多后進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找到對策,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減少農村小學語文后進生。當然,重點的工作是要做好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使農村小學生能獲得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還要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避免出現不重視學習語文的情況。另外,還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避免農村的經濟條件、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農村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中小學教師以及有關機構只要做好工作,加強工作配合,就一定能夠減少農村小學語文后進生的數量,并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的教育成績。
參考文獻:
[1]宮雪瑞.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9):4.
[2]陳素珠.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新課程(小學),2014(6):11.
[3]蘇秀端.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新課程(小學),2014(5):176.
[4]盧有武.農村小學語文后進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初探[J].新課程(上),2019(8):216.
[5]吳娜蓮.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J].考試周刊,2014(2):41.
作者簡介:
張青勝(1994年-),男,漢族,江西貴溪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