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述玲 周玉紅 劉昌國
【摘要】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也是一種補充教育,有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和延伸中,家庭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彼此補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到家庭生活之中,以家庭教育搭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交往環境,通過打造良性家庭氛圍,提升家長的綜合素質,同時能夠為現代教育提供更好的基礎。
【關鍵詞】家庭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家庭生活對策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生活的研究,課題編號:WW2019-4206。
【中圖分類號】G7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3-0027-02
在社會實踐當中,就已經系統整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代教育學者有很多新的想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很多研究仍然在并不是非常成熟的路上,定性研究多過于實證研究。這就導致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教育,有很多時候停留在理論的層面,很難融入到家庭生活對策之中,基于社會價值觀念的家庭教育方法研究層面并不是非常深刻。
文化自信不僅關系著國家與民族的興衰,關系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關系著人民的幸福與素養。文化自信的精髓和本質是價值觀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高度凝練與具體體現[1]。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由此觀之,這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新視角,以文化自信的三大基石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合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各領域、各過程、各方面,并進一步轉化為人們的行為習慣,實現全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程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位一體”的培育體系[2]。
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融入家庭生活的背景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可以促進社會安定,可以增進社會文明的建設。家庭建設是國家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石,是民族文化道德傳承的重要基礎,是社會和諧發展的穩定器,而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設的基礎工程[3]。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的美滿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長路上溫暖的港灣和加油站。一個人能否順利健康的成長,不僅需要看物質水平的滿足程度,還要看家庭氛圍建設的好壞,家教管理方式對一個人的成長也起到一定的影響。良好的家教和家風是幾代人的努力,良好的家風是家庭文化的陽光,隨時可以溫暖著家庭的成員,影響著一個時代的社會價值,無聲之中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4]。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教育的支持,教育是一個長效的體系,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課堂彼此融合,才能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傳揚做出非常良好的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家庭生活之中,是意識形態領域內通過現代化轉型與日常空間之間結合的一種新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有助于在日常生活空間之內達成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樹立,是一種迎合新社會時代發展的生活經驗積累式教育[5]。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家庭生活彼此價值認同
不可否認,現代意識形態從信仰的模式變成了一種行為意識的模式,而這種行為意識的模式在現代信息化手段如日中天的情況之下,開始以碎片化的形式滲透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和社會人士世界觀及思想概念體系的形成過程中,需要與日常生活經驗本身彼此融合。也就是說日益關注家庭生活空間,日益關注社會價值觀體系,特別注重社會風尚的引導和塑造作用,將有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揚和日益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專門強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強調基本的基礎性工程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想要真正的發揮作用,就必須融入到社會生活之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家庭生活之間的彼此認同是源自于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和領悟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對于核心價值觀念,融入了社會生活的教育渠道,是貫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實現社會教育逐漸推進的過程,在強化成長規律和價值觀塑造的過程中,提升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本素質,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質,改進各類不同的教育手法。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教師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之中,走進社區,走進基層,實現教育和再教育的轉化,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社會宣傳引導和輿論的探索,找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生活的契合點。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從各類不同的生活內容入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家庭生活之間的價值認同提取出來,可以借助不同的價值觀宣傳方式,利用高度強化的網絡作用,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和生活化。
三、從家庭教育入手,塑造核心價值觀教育保障
(一)構建優良的家風體系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意識和生存觀念,良好的家庭精神氛圍和家庭物質氛圍一起共同構成了家庭成員的發展基礎。優良的家風是在保證合理物質條件的基礎之上,塑造家庭成員良性的興趣愛好舉止,從其言談和素養的角度培養更為友善而民主的親情關系。現在社會主義家風應該恪守家庭美德,尊老愛幼舉止文明,恪守親情和其他情感與義務的統一傳承家庭美德,使得家庭成員的言行符合道德文明的基本規范,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6]。
(二)建立更為優化的家庭交往環境
在社會生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人們的精神層面,而這種精神層面又不可避免的要與人發生關系,每個家庭交往的對象可能有不同的類別及層次,而謹慎的選擇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交往對象既與陌生人適當保持距離,同時又不輕信和貪圖小利。在凈化交際圈的同時,避免家族成員受到傷害,同時又選擇更加容易帶動良好家庭風氣的人群作為交往對象,這樣就可以使得家庭成員內心充滿陽光,尤其使得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良性的帶動之下取得更好的發展。
(三)在加強生活實踐中,逐漸增強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認同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一位公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強化道德養成,注重道德踐行,在潛移默化中常為小善、修身立德,要增強群眾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把價值認同和道德實踐結合起來,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意志品質,成為日常的行為準則。
認同是需要從內心入手的,是心靈的最終感動,無數次的重復理論也不可能加強內心最真實的認同感,而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才能夠通過生活實踐中真實的情感感受,使得家庭成員自覺的遵守和奉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是在汲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礎之上,生發出更適合現代生活、現代社會的思想價值體系。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源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注重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體現馬克思主義物質基礎,體現意識形態的唯物史觀,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時,著重引導其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注重誠信。
(四)維護大眾傳播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
悠悠之口,大眾傳播成為人們得到信息,傳遞精神觀念的特有方式。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基于不同的媒體、基于不同的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必然有不同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在向家庭生活滲透的過程中,大眾傳播將不可避免,對于家庭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家庭生活中的小范圍傳播也反作用于大眾傳播內容。在新媒體時代,人心自覺和不自覺的受到各種思想觀念的影響,同時又將某些真實的想法潛藏于網絡之中,或真或假的向外傳遞,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不能夠忽略人們傳播的力量。
愛國是每個公民對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同社會主義價值觀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不做損壞國家和民族名聲的事情,讓社會主義社會能更好的發展。我們要維護祖國的統一和穩定,主動地去報效祖國,為人們服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當下社會中更好的生活和穩定的發展,是需要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周圍良好的社會氛圍,而氣氛的營造要從每個人做起,從小事情做起,以期許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四、結論
在日常生活空間之內創設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對于社會生活的引導作用,在日常生活空間之內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主要應該加強家庭生活高質量和高水平的引導。對于家庭生活觀念高水平的引導,是保障人們思考基礎的物質準備,同時也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精神準備。從個人做起,從家庭開始,貫徹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馮剛.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7,3(6):12-18.
[2]鄒佰峰,張小靜.文化自信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9,39(3):37-39.
[3]朱永新.家庭教育:教育部門責無旁貸[J].河南教育(上旬),2015(4):4-5.
[4]殷旭研.淺談家風家教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及建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6.
[5]劉承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生活化”“日常化”“終身化”[J].高考,2019(8).
[6]龔春芳.家庭建設要在“三個注重”上下功夫[J].人民論壇,2018,No.586(6):82-83.